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意义及构想

2016-03-01 08:08:56额瑜婷熊永茹王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6500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500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6500
关键词:舞蹈课程构想少数民族

额瑜婷熊永茹王 鹏(.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00;.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00)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意义及构想

额瑜婷1熊永茹2王 鹏3
(1.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2.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3.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摘 要:文章从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的视角出发,论述加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是云南各设置舞蹈专业的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提出关于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 舞蹈课程 建设 意义 构想

自195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校以来,以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等五大民族民间舞蹈为主要教材的民族舞蹈教学课程体系逐渐建立、完善,并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各省、市、区建立多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的舞蹈专业。并且在以教授中国舞为主要内容的学校里,其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多以北京舞蹈学院模式为主,统一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主要推广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等五大民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动律特点和风格特点,同时也推广元素教材编创等理念和方法。在云南,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尝试编写了傣、彝、哈尼、景颇、佤等民族舞蹈教材,有的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从省内外主要舞蹈专业院校使用的民族舞蹈教材来看,仍以五大民族舞蹈教材为主,这对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各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各地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不利的。另外,各地方舞蹈专业的特色办学也需要建立有特色内容和形式的舞蹈课程。云南民族舞蹈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许多优秀的传统舞蹈文化仍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挖掘,这些民族舞蹈文化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开发和利用传统舞蹈文化为广大群众服务,使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得以认识、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是云南各相关高等院校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针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文化趋同与弱势文化的逐渐衰退、消亡,身处云南各地的舞蹈工作者理所应当担起发掘民族舞蹈文化的重任,深入了解民风民情、体验民族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传统民族精神的、符合现代审美的新文化、新艺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政策指引下,深入各村寨收集、整理传统民族舞蹈文化,并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创新,使之在新时代中不断焕发出优秀民族精神的工作亟待开展。[1]

一、加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对建设云南文化强省具有战略意义

云南25个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独特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云南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曾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做出过应有的贡献。现今,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应在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民族舞蹈的规律,充分挖掘民族舞蹈,扩大民族舞蹈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云南各设置舞蹈专业的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增设各学校所在地域的少数民族舞蹈课程,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繁荣地方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创建地方民族文化品牌,带动地方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夯实基础。

1.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建立、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打下基础。云南各地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在了解地方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准确把握民族舞蹈的精神气质、动作特征。将地方少数民族舞蹈编创为教材加入课程设置,挖掘、整理、发展各地少数民族舞蹈,对于扩大各地民族舞蹈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是有利的。各民族的舞蹈为外族所认识、认可,将重树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文化的感召力,从而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从事民族舞蹈活动的行列中,带动各行业、各层次的舞蹈热爱者广泛参与舞蹈活动。课程的设置、建立本身就是一项科研行为,它将使民族舞蹈科学地走向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道路上,也将会引起同行和外界的关注,使得民族舞蹈被深入发掘的同时,也被广泛运用。[2]

2.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展能提高地方人口文化素养。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展必将造就一批批理解地方民族文化、掌握地方民族舞蹈特点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工作岗位上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在中小学、幼儿园、文化团体和业余协会等更多的人群中传授,使更多人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与熏陶。通过地方民族舞蹈培养地方民族文化素养,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3.通过弘扬少数民族舞蹈,创建地方民族文化品牌。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深入开展,必将催生一些代表性的精品作品。专著、剧目的出现,以及地方民族舞蹈资源的更新、丰富,必将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地方民族舞蹈及相关历史、文化、现象的关注等等。这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将使地方民族文化形成品牌。

4.带动云南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有了良好的民族文化事业、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人力资源和民族文化品牌,就有了良好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环境。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与研究可对文化产业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两方面都对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和繁荣起良性作用,是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是地方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院校教育教学的深入,扩大招生、毕业生就业等问题的突显,各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办特色专业、设置特色课程势在必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各类学校中不断增设舞蹈专业,每年舞蹈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面对有限的就业岗位,如何树立学校品牌,造就社会需求,办出特色,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岗位中有所作为已是各院校各专业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往教学模式下毕业的,具有优良舞蹈表现能力和掌握五大民族舞蹈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云南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广东现代舞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颇高、声誉较好,这与广东现代舞学校的创办和发展不无关联。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几乎各地各民族均有独特的舞蹈,有些地方的民族甚至有多种舞蹈。各地方院校的舞蹈专业如不借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天时,充分利用地利优势,调动专业进行舞蹈教学课程改革,开办特色专业课程,势必会在强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云南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云南民族舞蹈教材的建立和完善。云南一些院校已将少数民族舞蹈课程设置为民族舞蹈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是云南各地设有舞蹈专业的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3]

其次,云南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和舞蹈教学研究的日趋成熟,使得许多热爱民族文化的舞蹈专业教师立志从事少数民族舞蹈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已逐步在教学实践、科研中开展,并呈日趋发展的好势头。这种积极能动性如果得以正确引导和有效支持,将会有力推进云南民族舞蹈课程建设和培养,及地方民族舞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建设构想

1.科研带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建设应强调地方性特点和民族特点。云南民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设置需要通过内涵的升华和特色的深化来实现。因此,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地文献收集、田野调查与分析等科研活动后,才能在众多的舞蹈素材中选定范围,提炼出适合发展为舞蹈专业教学内容的地方民族舞蹈。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收集、整理各地各民族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社会发展情况。进而,长期深入各村寨,对各地各民族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进行田野调查。撰写调查日志、调查报告。定期召开会议,邀请同行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指导。总结各地各民族文化尤其是舞蹈文化,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出版论文集、专著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4]

2.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系统教材。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文化课程与技能课程并重才能培养出由内而外理解、掌握并热爱地方民族舞蹈的学生。因此,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程的编写和传授不能落后于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技能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并且给予同样的重视,毕竟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塑造民族精神。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技能教材的编写,可以从某一地方的某一民族舞蹈出发,以元素提炼、风格性、性格性、功能性、传统性等多角度,以组合、组舞、剧目等形式单一、系统或交叉展开多层次的教材编写、编创,也可以从某一地方各民族代表性舞蹈编写、编创综合性的地方民族舞蹈教材,还可以从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不同舞蹈为内容展开教材的编写、编创。教学中,注意把握动作特点及其动律和风格的成因及背景,并将之分解、分析到位。对于一些传统民族技能,可将之科学分解、合成,使之与舞蹈专业教学与演出相适应,并发挥其民族舞蹈共性特征用于其它民族舞蹈中。在动作语汇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用其它舞蹈的语言,或将此民族舞蹈语言发展为彼民族舞蹈语言,但必须处理好风格和动律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云南民族舞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才能被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起来,并在教学中形成系统的具有训练目的和意义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教材。

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一些有影响、有造诣的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向他们虚心学习,继承云南民族舞蹈优良传统。也可以以采风的形式,分期分批地让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民族民间中去学习,体验民族生活,掌握第一手素材。这应成为教学程序的一部分,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将会终生受用。

3.创作精品剧目。舞蹈教学成果要转化为能量,其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创作并演出精品剧目。剧目的选题要切合区域民族的精神、思想和生活,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时代感。表现方式和舞蹈手段可以是现代或传统的,可以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派、后现代派等等,只要是符合当代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都可以。另外,内容应是健康、积极的,这样才符合人们生活的主题。同时,以艺术实践、参与社会公益文艺演出、参加舞蹈比赛等形式推出剧目。

4.重点是提高地方人口民族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舞蹈文化事业接班人。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使学生在就业中有竞争力,并且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具备优良素质的舞蹈毕业生,在社会活动中必将把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精神和实质在群众中传播,群众的需求也将刺激毕业生在岗位上不断学习、创新,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这种互动将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

通过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构建,提高学生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热爱,并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第一,培养会学型人才。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他们要不断更新知识。以往传统的“填压式”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学校和教师均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第二,培养创新型人才。课堂上除了因材施教更新教材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以命题、探讨等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与个性张扬和谐发展。毕业生也将会把这种创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到工作岗位中。[5]

总之,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云南各设置舞蹈专业的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的结果,更是提高学生掌握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知识和特色民族舞蹈技能,转变学习方式、思想观念的学习机会。我们期望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更多热爱民族文化的舞蹈事业接班人。并通过他们在广大群众文艺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精神,提高人口民族文化素养,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潘志涛.高校舞蹈教学设计创新与教案编写指导全书[M] .广东:中国艺术出版社,2012.

[3]高度,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4]吴卫民. 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辩证思考[J].云艺文华学院学报,2009,(1).

[5]唐怡.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0,(6).

额瑜婷(1976~),女,玉溪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

熊永茹(1979~),女,云南民族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

王 鹏(1986~),男,玉溪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舞蹈课程构想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渗透
祖国(2017年5期)2017-03-22 23:33:28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实用性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22:43:53
广西独立学院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本土化教学初探
坚持节约用地推进玉屏经济发展
商(2016年18期)2016-06-20 14:58:26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 22: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