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清
(西华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灾难新闻中地方报纸的“视觉化”报道
——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例
肖玉清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新闻信息的可视化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受众阅读行为的变化、媒介传播技术的进步等多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灾难新闻由于其突发性、重大性、接近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适合媒体制作“视觉化”的报道版面。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研究案例,探讨地方报纸如何用视觉化的方式来报道灾难新闻。
灾难新闻;地方报纸;“视觉化”报道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客轮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大马洲水道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惨重,成为当时舆论的中心。此次重大突发性灾难事故也是对地方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一次检验。本文以湖北省三份报纸《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为例,探讨地方报纸如何用视觉化的方式来报道灾难新闻。
新闻信息的可视化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受众阅读行为的变化、媒介传播技术的进步等多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受众的阅读需求、阅读行为正在发生变化。当代受众在阅读上的视觉需求大大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报纸这种平面媒体的生产理念。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决定论观点认为,媒介技术的革新造成了媒介形态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变化。手机、摄影技术、图片处理技术、制图软件的更新换代,为报纸视觉化转型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重大灾难事故发生之时,纸媒如何抓住时效,精心制作视觉化的版面,成为检验其报道水平的依据。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客轮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大马洲水道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出事客船载有458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由于新闻发生的地理性因素,此次灾难事故中,湖北省新闻媒体是报道力度最大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媒体。本次研究选取了三家湖北省纸媒《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了三家地方纸媒对事故的报道持续日期、报道版面数量、视觉化的内容等。三家纸媒对沉船报道的版面从2015年6月3日持续到6月11日,版面数量从多到少形成了强势传播。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纸媒在吸引受众注意力和进行议程设置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便利和可操作空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就在某种程度上抓住了读者的心。随着媒体融合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纸媒也面临融合发展的巨大契机。如何把握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是纸媒在日常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纸媒的视觉化手段包括一切直观可见的元素,文字、图像(图画、漫画、图示、照片、图表)、图文组合、图像性文字、文字性图像、图标、色彩、留白等。
(一)信息图报道
信息图最初是指平面媒体刊登的一般图解,现已充分应用到各类信息传播媒介。加拿大数字化营销策划大师Mark Smiciklas认为:信息图是一种将数据与设计结合起来的图片,有利于个人或组织简短有效地向受众传播信息。突发灾难事故中,新闻报道者需要借助目击者、当事人的描述,或者依据常理来推测发生的事实环节,以此还原事故过程。如果仅有文字叙述,不足以有效传播信息,通过“视觉化”的手段可以弥补文字缺憾,凸显视觉符号传播的优势。
《武汉晚报》2015年6月3日A03版,《“东方之星”的最后旅程》制作了简明旅程路线示意图和乘客分布图,客轮的航线、事发地点、时间段、乘客各省分步一目了然。6月4日A03版,《连夜开凿“东方之星”救生洞》,也用了图解形式,将切割船体、水上救援、水下救援做了分解示意图,6月5日A03版,制作信息图《连夜扶正“东方之星”》。
《长江日报》2015年6月3日~6月10日间制作了大量的信息图,跟踪报道此次灾难事件。6月3日在第2版、4版、5版分别制作了《海陆空立体救援示意图》、《客船载客情况示意图》、《失事客轮瞬间翻沉示意图》,将灾难事故现场的救援力量配置、时间轴、旅客分布等情况给予展示。6月4日第2版制图《水上水下救援示意图》;6月5日第3版制图《“东方之星”客轮扶正过程》;6月7日第3版制图《沿江搜救示意图》;6月8日第2版制图《“东方之星”最后影像记录》,配5张网友拍摄到的“东方之星”客轮经过南京、安庆、石钟山、武汉、赤壁等地的照片;6月10日第3版制图《最大限度保护遇难者尊严我们做了什么》,用细节表达对遇难者的尊重和怀念。
(二)图片报道
由于图片比文字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画面语言比文字更加丰富,因此在灾难事故中用好图片也直接影响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视角独特、构图新颖的照片总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灾难发生还原事件本身,到反思追问事故原因的过程中,图片版面都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武汉晚报》6月6日S03版《“东方之星”重出水面》,用了一张“东方之星”被打捞出水的主图,6张小图分别拍摄了“东方之星”船体扶正、起吊的过程。
《长江日报》6月4日第3版,《救援第二日》,三张照片分别是《一张牛皮纸就是“床”》武警湖北总队一支队官兵换勤后在现场简易工棚和衣而眠。《“黄丝带”免费接送家属》展示监利150多名出租车司机与数十名私家车主主动在后视镜上绑上黄丝带,免费接送沉船事故家属。《艰难的等待》拍摄了沉船乘客家属在上海市闸北区大统路上的临时接待点内等待消息。6月6日头版刊发特派记者陈卓拍摄的《夕阳下“东方之星”起吊出水》的照片,也是媒体传播最广的照片。第2版推出图片专版《“东方之星”起吊出水》,共6张照片。6月8日第2版《千人现场祭奠沉船逝者》,刊发3张照片,表现现场工作人员和遇难者家属默哀祭奠逝者。第3版推出影像专版,主题为《本报记者“东方之星”舱内直击时钟定格在9时30分》,共8张照片,再次以细节还原了此次灾难事故现场。
新闻图片和信息图在纸媒上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视觉化”的报道形式直接承担着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功能。在这次灾难事故中,地方纸媒表现突出,展示了良好的新闻报道经验与素养。需要指出的是,纸媒“视觉化”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特殊的要求。
(一)强调时效性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受众对突发灾难新闻的信息需要比较迫切,这对纸媒报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应迅速,采访、制图、排版都必须“抢时间”。2015年6月2日凌晨,门户网站上陆续出现载有400多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倾覆的消息时,《长江日报》的记者就连夜冒雨自驾赶往事发现场。次日早上“长江日报记者实拍客轮救援现场”的照片,就被腾讯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这也为后期长江日报用新媒体报道“东方之星”现场救援取得良好的网络传播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舆论导向
突发灾难事故中,内容负面信息较多,报道者除了要把握受众的心理外,还要注意社会舆论导向,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正确引导受众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情绪。“东方之星”沉船本是突发性的灾难事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热点讨论话题,如事故起因、天气状况、船长行为、具体的救援方法、老年人低价游等,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网络社会的质疑,很有可能形成舆论危机。由于政府行动及时,地方媒体报道及时,信息公开透明,使得此次舆情朝积极的一面发展。
(三)人性化处理
纸媒在进行“视觉化”报道时,应该考虑受众的阅读心理,画面尽量平实简洁,赋予人性关怀,尊重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例如,《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拍摄的“东方之星”出水照片。夕阳下,扶正后出水的“东方之星”与现场集结的大量静默救援人员相互映衬,拍摄者所表达的情感,蕴含在了照片之中。由于视角独特,意境丰富,照片一经发布就在网友中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被称为“东方之星”救援报道中最具冲击力和打动人心的一张照片。
(四)创新设计思维
视觉化的版面,从信息的采集整合、图形图片的创意设计到利用软件制作完成,需要记者编辑分工协作。事故前期的报道中,需要报道者深入采访调查事故真相,核实幸存者、救援力量、沉船原因、梳理历史上类似沉船事故。事故后期的报道中,需要密切跟踪事件的发展变化,反思解释社会疑问。编辑在制作各种示意图时,不仅需要对制图软件熟练操控,更需要扎实的新闻报道思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简单的文字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对灾难新闻信息的需求,各类媒体均在进行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手段聚合报道的操作。纸媒表现形态相对静态,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视觉化版面成为较好的报道方式。
G212
A
1674-8883(2016)09-0035-01
本论文为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厅项目“融媒背景下西南地区都市报‘视觉化’转型”(项目编号:16SB0103)阶段性成果
肖玉清,女,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