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艳
(江西宜春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视解说词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彭艳
(江西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注重理论讲述的传统教学难以培养新闻专业实践技能较强的学生。在《电视解说词写作》教学改革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项目整合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实施;自主学习
《电视解说词写作》是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既能掌握电视解说词写作的基本技能和规律,也能提升实际电视解说词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专业实战能力。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直不断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在《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教学中引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的滞后性
电视解说词写作建立在文学写作的基础上,但又在很大程度上与之不同。相比之下,文学写作是一种较单一的创作方式,而电视解说词要求配合其他电视语言手段,尤其是配合电视画面进行写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电视解说词写作与其他电视语言手段分离开来,往往局限在课堂的理论讲述,孤立地讲解电视解说词创作的规律、特点和原则,这种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很难真正培养电视创作思维,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电视解说词写作的独特性质,这显然与新闻传播专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二)媒体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新媒体的强势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格局,加剧了媒体之间,尤其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这促使媒体对从业人员实战能力的要求更为严苛。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进入媒体后有一段培训学习的缓冲期,现在新旧媒体在招聘时都要求有相关从业经历,即便是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也更为看重其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以培养学生写作技能为目标的《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之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电视解说词应用范围广泛,除了多数人了解的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新闻深度报道的撰稿,还包括节目策划书、选题报告、采访提纲、解说词和编导手记等内容的写作。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课堂讲述+课堂练习+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在课外实践中,我们尝试将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囊括在一个大项目中,通过项目的完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新闻传播活动实践当中,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较佳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设计阶段
我们在教学班级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活动。5~6人一组,自由分组,自选组长。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个10~15分钟的电视作品,作品形式可为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深度报道。在项目设计阶段,同学们需要完成选题策划,提交选题报告和工作计划表。课堂上,任课老师以《舌尖上的中国》、《新闻调查之注射隆胸》、《冷暖人生之失独者》和《走遍中国之长寿村》等精品节目为案例,从可视性思维、题材价值、常见问题、来源4个方面介绍了电视节目题材选择的思路。以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等电视频道数个节目的策划书为范本,详述了选题报告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其后,要求各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选题策划。选题的确定是组内成员反复讨论的结果。每个组员提出1~2个选题,经过全组人员的讨论,从选题价值和可行性操作进行筛选,最终确定选题并撰写选题报告。以往,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习惯停留在学生、学校视角,这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职业角色。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将目光从校园投向社会,尽可能选择制作校外选题。经过我们的引导,大多数小组选择了校外选题,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同时,各组选题来源渠道众多,《出租车运营之乱象》选题来源于学生在宜春论坛看到网友吐槽的“在火车站打车,司机从不打表,按人头收费”;《电三轮车非法载客》策划起源于学生在街上看到电三轮车随意停靠载客造成交通堵塞;《南庙豆腐》的创作萌芽自组员和老师课间的一次闲聊。这表明我们的学生已具备传媒人基本的新闻敏感和社会意识。
(二)项目实施阶段
各个小组按照既定选题进行素材采集、节目初期剪辑和撰写解说词初稿的工作。这一阶段,各小组需要提交拍摄提纲、采访提纲和解说词初稿。我们团队老师则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分工,分别从摄像编辑、采访及解说词写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我们秉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时跟进各小组项目进度和实施情况,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倡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例如,《陈焕章的雕刻人生》项目小组在写作解说词时存在很大分歧,一方认为应着重呈现赣西木雕,另一方则坚持重点表现木雕师傅陈焕章。两方各持己见,内部分歧迟迟不能自主解决,这种情形下,我们观看了他们采集的素材,讨论了两个主题下节目的不同内容安排和节目效果的差异,最终小组成员明确了该片的表现主题。
(三)项目评价阶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卷面考试,科目最终成绩由“20%平时成绩+80%考试成绩”组成。我们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以最能表现专业实践技能的小组作品作为核定成绩的依据,并且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每个小组在既定时间内将作品上传至国内视频网站,统计各视频的点击量和转发量,将其作为打分的评价参数之一。在课堂上,我们展播各组作品,同学们观摩后给出评价意见并打分。因此,每组作品的最终成绩由“社会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构成,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决定分数的单一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在《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较适合实践教学课程,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施和评价项目,能够克服现行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性知识讲授,忽略课程自身实践性内涵及特色的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的互动性。
(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每个小组完成项目需要运用到以往学习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策划、摄像、新闻采访、电视专题制作等等。在执行项目时需要明确分工,调度人手,解决内部人员分歧和外部所遇障碍。因此,通过项目的完成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指导学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问题,很多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例如,在自由分组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强强联合,即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较高的同学愿意组成一组,这样的小组项目教师指导省事,项目效果也较好。而有些学生专业技能薄弱,学习态度又较为懒散,强队不愿意要,于是形成“弱弱组合”,这种项目小组需要老师更为耐心地指导,介入他们实施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擅于发现各个组员身上的优点,技巧性地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鞭策和帮助他们完成整个项目。因此,在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项目整合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
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建构了一套《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教学课时的有限性和分组完成项目的模式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同时,教师和学生人数的失衡导致分组时小组人数多,难免存在个别同学浑水摸鱼,偷懒不做事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督促每一个同学参与到项目中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效果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解决的问题。
[1]马玲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8-10.
[2]郭薇薇.基于“非独立性”的电视解说词写作[J].写作,2013(9):19-21.
[3]陈慧媛.任务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和意义[J].绥化学院学报,2005(6):110-115.
H193.6
A
1674-8883(2016)09-0030-01
本论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视解说词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XJG-14-15-4
彭艳(1979—),女,江西宜春人,硕士,江西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