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6-03-01 04:09:03田建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学生新课程

田建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中学 甘肃陇南 746000)



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田建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中学甘肃陇南746000)

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的基础就是德育教育,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和保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地区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学校缺乏一定的德育教育的能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这就使学生缺乏道德。而历史课程的学习更加需要学生掌握优良的德育,才能够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开展和不断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对德育教育进行深化和渗透,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好历史课程,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 渗透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不仅有自身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德育的结构,这既能够体现出历史教学与史论的统一,还能够实现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智育的相统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论下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不断激励学生和开发他们的潜能,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遵循多元化、多维化,通过分年级体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连续性等;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性、导向性,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互结合教育等的原则。学生德育教育评价的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合,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1.推进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的目的

推进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还能够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的体系,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是为了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不断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更好的重新认识自我,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1]

2.推进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的意义

(1)推进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推进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所以学校在推进各个学科德育教育体系非常重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够发掘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既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校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和生活方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的有效途径

1.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爱国主义来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历史中的每一个朝代,都能够激发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它是千百年来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也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美德和一种文化传统。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教师要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通过历史学科中的史实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课本的主要内容中,从远古到现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到处都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教育。比如从中国教育先哲孔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等历史人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美德能够激励着每一个青少年的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内容融入到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历史内容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解有关的历史史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非凡凝聚力和融合力等等,为人类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这些内容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通过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举行知识竞赛、组织观看相关的视频影像、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馆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可以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相关的情感教育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我国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提高民族进步、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历史人物。比如昭君出塞、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收复台湾等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事件,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德育,就需要学生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相关的情感教育。[2]

3.培养中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行为规范和准则。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他们优秀的事迹,对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的教育,比如邓世昌、林则徐。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课时,可以进行引入《甲午风云》电影的一些片段,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在海上奋勇杀敌,壮烈殉国;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林则徐》这一片段,让学生明白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4.提高中学生优秀性格的养成

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保护祖国和捍卫民族尊严,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等等的历史人物,这都可以成为引导中学生的正确事例。而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破坏祖国大团结、大统一等的民族败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明辨是非的价值观,这在历史教学中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和培养的目标。

结语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有许多方法和途径可以进行尝试和运用。作为历史教师要对历史事实进行尊重,将更加准确的历史知识和信息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提高优秀性格的养成等等,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目的。

[1]任海芬;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刘淑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网络财富;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学生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