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丽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吴晓丽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外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其地位作用愈发重要。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的内容、价值取向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核心,是中小学英语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小学英语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小学英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论文根据新时期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教学法和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的发展变化及特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小学英语 课程教学 对策
一、英语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的演变影响着人们对英语课程的认识。英语课程的概念范畴已经超越了狭义的课程概念。课程不仅能够选择教学的内容,而且能使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学习内容并进行学习活动。总之,课程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洞察力的发展。本文将中小学英语课程实施定义为在学校、教育当局、学生、家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师是直接参与并起主导作用的课程实施者,英语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1]
二、英语课程实施的特点
作为新型课程,英语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并且使学生从小培养起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英语课程实施应具备以下特点:特点一,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二,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特点三,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生动活泼。[2]
一、教学方法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很多英语教师将教材视为绝对的权威,把“教材”当作“圣经”,认为教材是完美的,教学应该按照教材进行。他们长期使用统编教材或是接受统一的教师培训教育,认为英语无非是一门由语音,语法及词汇等知识构成的系统的语言学科。针对其考试类型,就应该相对较多的重视其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各种类型的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等方面的练习。故教学时就会出现大量而且单一的练习题,同时伴随不间断的小测验和考试。在课堂上也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方法,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由教师严密地控制,学生能自主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其积极性、求知欲、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退和消失,随着学习兴趣的降低,课堂气氛日益变得沉闷单调甚至压抑。
二、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由于小学英语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及存在的地域差异等各方面因素,造成进入中学后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在课堂上表现为不投入,也不参与老师的教学,久而久之就被老师忽略。这主要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把英语当做一门知识来学,把英语等同于数理化来学习,没有领悟到英语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在详细学习其知识系统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掌握这门语言的实际应用。学生习惯于课上听老师讲,而自己很少说,课下花大量的时间做练习,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只是在“纸上谈兵”。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强调语言的多种用途和学习外语的多种目的,强调教学应以人为本,课堂组织应以科技信息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转变教学观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备课与授课过程中做到把讲述知识点与训练能力相结合,听力训练与实际交流能力训练相结合,写作训练中把书面练习与口头表达相结合等等。采用各种操练形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对实地加以利用并稍加气氛渲染,变成贴近实际生活,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入手揭示课题。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三、改革评价机制
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运用能力的培养,当前考试评价制度,使得教师不得不采用讲授法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忽落了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口能力的训练,因此改进评价方式,使得评价内容多样化是很有必要的。对老师的评价也局限于是否交出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升学率、班内平均分等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使得老师墨守成规,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老师的评价,使得评价机制多样化,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激励老师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正在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让所有的人接受基础教育,正是我国教育努力践行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一直以来是人们用来沟通和交际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英语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所作论述可能有不透彻、详尽之处,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卢玉玲.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年第6期.
[2]李庭萝.《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伊·阿 凯洛夫.《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