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新要素

2016-03-01 02:28:3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新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乡荷花情感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曹 洁

情、趣、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新要素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曹 洁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生命相遇、心灵相约、情感交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注重情感、兴趣与快乐是语文教学的几大要素。

一、以情换情

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维度来选择教学策略。笔者结合《水乡歌》(国标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21课),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移情。教学中的移情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意识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感情,与作者的情感找到共鸣点,使两者的情感融为一体,继而生发出学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如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水多”、“船多”、“歌多”三幅动人、优美的水乡画面,使学生心中充满着对水乡秀丽风光和人民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很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互动。

2.播情。《水乡歌》是一首清新而又深情的小诗,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渲染作用。因此,教师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文中涌动着的感情的溪流、掀动着的情感的波澜,穿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对水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提示他们带着三个画面走进文本,使画面与文字动起来、活起来,在脑海中放映其轮廓。

3.生情。当学生用读与文字亲密接触,用想象与文字互相照应,用情感与文字互相融合,此时他们对水乡的喜爱已悄然积淀起了,教师便抓住这个情感的喷发点问:生在水乡长在水乡的我们,也能学着课文来说一说水乡的特点吗?顿时,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有感行文,有的说:“水乡桑树多,千棵桑,万棵桑,绿浪翻滚连天涯。”有的说:“千条蚕,万条蚕,条条吐银丝,丝丝满天下。”……在移情与播情的基础上,学生一边理解和体验,一边感受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故乡有感而发,生成自己的情感文本。

二、以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1.投其所好。教学要迎合学生的口味和喜好,这是教学让学生“心灵在场”的重要前提。一次,侄子到我家来,我拿出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给他喝水,当他看到我手中那只印有图案的杯子时,一把抢了过去,还调皮地说:“我就要你的这个!”在侄子的眼中,我的杯子是漂亮的,就算喝同样的水,用我的杯子装,他觉得更好喝些。

透过这一生活案例审视课堂教育的本质,我何不利用学生的“爱美”之心投其所好激发其学习兴趣呢?如《语文》第六册第12课《荷花》一文,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荷花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堪称经典。我采用以美促趣,以趣促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以美展开教学。

2.回归本旨。只有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真正帮助学生拥有了学好语文的金钥匙,一旦金钥匙在手,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便会蓬勃起来。因此在上《荷花》这一课时,必须带领学生走向语言文字,走进语言文字。

在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表达荷花的语言美时,我运用美读让学生领悟语感,用把握“点”与“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美读,在读好、读美的基础上,注意多元解读,积淀语感。如让学生想一想“冒”字还可用什么字替代,换上其他字词读一读怎么样,启发学生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后想干些什么?在微风中荷花的姿态又会怎样,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心中想要说的情趣语言,然后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去,读一读,品一品,体验作者描述荷花的语言美,在体验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感,实现语言美的表达和语言新发展的格局。

三、以乐动心

1.精选训练点。国标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3课《燕子》:“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是写景物的“情态”。“情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因此,它是既不易掌握、又较为空洞的知识点。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对此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倾注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活化语言的高妙之处,这样优美的语言,教学的着力点应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感染与熏陶,需要老师把作者的情、景物的情、学生的情、趣、乐和谐在同一平面之内,并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把学生的乐推向高潮,使教与学一下子进入活动状态。

2.以学定教。除了训练点的选择外,还应注意教师的“教”是否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引导能否打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如果说学生能全身心地倾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协调中得到了发展,“内”“外”统一也显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如教学《草原的早晨》一文中“事物情态”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考虑学生的学情,借助课文的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向往的心理状态,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心中流动着一条小河,而这条小河有情、有趣、有乐。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些可爱的羊儿,早晨,你也会往圈门那里“涌”吗?学生非常兴奋地说“会”。接着,我又问:“那你们都涌出圈门干什么呀?”有的说“吃新鲜的小草”,有的说“看圈门外的风景”……这时,我让学生找找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快乐?学生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蹦跳”、“奔”……把落脚点化在欣赏感悟优美语言的魅力上,达到了内化语言的目的。

教育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一件充满诗情的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此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上述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处理、方法与手段运用,也折射出了我的语文教学的一份快乐,语文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了这份乐,也分享了这份乐。有了乐学生就会活起来,课堂也随之活起来,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真是寓教于乐,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水乡荷花情感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心声歌刊(2021年2期)2021-07-16 07:05:52
梦里水乡画里藏
黄河之声(2021年22期)2021-03-16 02:04:32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水乡哪里美
青年歌声(2020年9期)2020-09-27 07:57:18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