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理论看人民日报微博

2016-03-01 01:37侯腾云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受众

侯腾云(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从接受理论看人民日报微博

侯腾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运营最为成功的媒体微博,人民日报微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其母体《人民日报》的支持,它以受众为中心的话语表达方式则可以称得上是其得到肯定和信任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从接受理论出发,探讨人民日报微博如何在表达方式上迎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创作出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

关键词:接受理论;人民日报微博;受众

在网络媒体时代,作为传统纸媒的《人民日报》面对微博等新媒体的挑战,积极推进媒介融合,开通官方微博,抢占舆论阵地,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准则,以传播新闻、引导舆论为己任。人民日报微博自2010年7月22日上线以来,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犀利的舆论监督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截至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了4200万,发布微博5万多条,是中国影响力最大、运营最成功的媒体微博。

一、接受理论与人民日报微博

接受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H·R·姚斯和W·伊瑟尔提出。按照接受理论,一部未经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称为文本,不具有任何意义,文本一经出版,它的效果和意义的品评、赋予它生命力的只能是读者。[1]同样,微博上的“讯息文本”不经受众阅读,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文字。恢复受众的主体地位、迎合受众的“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由稀缺变为过剩,注意力资源变得更具价值。因此,对于微博内容来说,其首要目标便是吸引受众阅读,这是微博传播活动的前提。人民日报微博从受众角度出发,从栏目的定位、内容以及讨论机制上不断创新,调动网友积极参与,通过微博反映民意、汇聚民智,体现了《人民日报》的受众本位。

二、接受理论视角下人民日报微博表达方式的特点

(一)具有亲和力的语言风格

微博上的一切内容首先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承载着事实,是受众接受行为的第一个环节。人民日报微博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特色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1.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人民日报微博上线之初,就以平民化、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组织微博,以普通网友的口吻与受众平等交流。网络流行语的频繁使用是人民日报微博平民化语言风格的重要体现。人民日报微博善于运用网络流行词汇,模仿网络语言特色,网络流行语如“duang”“城会玩”“然并卵”等在人民日报微博的博文中屡见不鲜。特色鲜明的网络语言的运用契合了互联网的流行文化,同时也彰显出人民日报微博的年轻和活力。

2.夹叙夹议的叙事方法。在叙事方式上,人民日报微博善于夹叙夹议,首先叙述事件,然后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虽然微博有140字的字数限制,使得人民日报微博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就事论事,但是其能够在把新闻背景交代清楚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事实,针砭时弊,进行分析评论,很容易启发受众,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

3.博文笔锋常带感情。人民日报微博在博文中经常直接表达感情,表明对新闻事件的好恶判断。在基于事实判断的基础上,人民日报微博直接将有感情的语言文字传达给受众,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中,容易引发受众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非语言符号的灵活运用

在微博的表达方式中,非语言符号是对语言符号的一种很好的补充。人民日报微博中非语言符号的恰当使用丰富了传播内容,同时承担了单纯的语言符号无法承担的传播任务。

1.微博表情符号的运用。微博中的表情符号非常丰富,具有形象、生动、幽默等特点。人民日报微博充分利用各种表情符号来配合其语言表达结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信息表达方式。既拉近了人民日报微博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容易接受,同时体现出了微博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使微博所要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

2.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的运用。由于形式上的限制,人民日报微博中的视觉、听觉符号主要通过超链接表达,即受众通过点击微博正文后的网址,跳转至目标网页,观看目标网页中的深度报道、视频或音频。超链接可以带给受众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感受,利用流媒体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优势打动受众,使新闻内容更为生动。

三、人民日报微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情感表达方式煽情化

人民日报微博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它对于民生、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其笔锋饱含感情,是众多媒体需要学习的地方。但如果博文过于煽情,就略显浮夸,被网友诟病。因此,人民日报微博要做的是用深度的事实报道去吸引受众,有感而发,摒弃过于煽情化的表达方式。

(二)与受众的互动有待加强

在网络媒体的运营中,与受众的互动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情况下,互动性越强,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越强,用户黏性越高。虽然以《微议录》为代表的人民日报微博栏目经常以交互的方式调动网友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但即便如此,网友与人民日报微博的互动还是不够多。作为以关注民生为主的微博,与受众的互动有待增强。

(三)传播技巧可以更加多元

人民日报微博在表达中的技巧比较单一。以一面提示为主会给受众灌输观点的感觉,不仅不能说服受众,反而会促使受众的态度倒向相反的一边。而明示结论的表达方式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被动感,认为传播者只是一味地说教,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缓解受众的阅读疲劳。

参考文献:

[1]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6.

作者简介:侯腾云,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048-01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基于受众心理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