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葛晓泉
土家乡亲的“文化大院”
文 葛晓泉
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高级的演出设备,没有明星大腕捧场,只有简易的乡间舞台,但院坝依旧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2015年立冬当晚,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锁金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里,伴着欢快的伴奏、乡亲们的掌声,12名妇女肩挂腰鼓、踩着鼓点跳起了自编自演的歌舞《红色娘子军》。
这里,就是张琼丽的文化大院,土家乡亲们闲暇时的好去处。唱土家山歌、跳土家歌舞,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她就是张琼丽,文化大院的带头人。”村里文化站工作人员笑着介绍。
眼前的妇女,50岁开外,黝黑的脸上岁月留痕,一双大手布满老茧。然而,就是这位平素里的身边人,走上舞台唱跳土家歌舞,全身都散发着文化味儿。
《富贵花开锁金山》是张琼丽自编自导自唱的土家歌舞。开场,她手摇彩扇一亮相,便引来了乡亲们的喝彩。在张琼丽的文化大院里,土家南曲、山歌、舞蹈一一上演,虽说演艺水平参差不齐,但乡亲们看得却有滋有味、连连叫好。
张琼丽告诉笔者,自己从小就喜欢曲艺,平时喜欢和村里的一些曲艺爱好者一起聚会谈艺。2013年,镇上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张琼丽组织10多名妇女排练节目参加比赛,获得了二等奖。艺术节结束后,张琼丽就在村里组建起了文化大院。2014年初,她和老伴自掏腰包,把土院坝浇筑了水泥,还购置了音响设备。村里的文化活动有了固定“据点”,一帮文艺爱好者喜上心头,纷纷提供服装道具和乐器,文化大院也就日益壮大了起来。
“现在,我们的队伍有38人。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我们参加。相邻的恩施鹤峰县农家过喜事,也接我们去演戏。”张琼丽骄傲地说。
锁金山村有1800多口人,跟不少山区农村地区一样,村民大半外出务工,留下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过去村民平日没地儿去,没事儿干。”
现在,文化大院不仅吸引着村里人前来参与和观看,2014年10月1日,附近国营企业锁金山电厂的职工们也慕名而来。“马上就到元旦了,我们组织组织再办一场文化会!”张琼丽谋划着,“这次的大赛,预计有两三千人参与其中。”
从搭“自乐班”到建文化大院,农民文艺组织在升级。“文化大院不仅成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好去处,而且成了宣传政策、破除农村不良习气的阵地。”镇党委书记谭敦峰说。
对此,该镇龙桥村主任向启强感触颇深。据他介绍,家住鹿耳庄村的妇女彭谷荣,农闲有空就学唱湾潭的传统山歌。慢慢地,名气越传越远,慕名来听和学唱山歌的人多了起来。付代艳是县城退休职工,退休后回到家乡锁金山,到文化馆学起了唱南曲和弹三弦。她买了音响,组织了一些村里能说会唱善演的妇女,一个自发形成的“自乐班”渐成气候。2013年4月,付代艳在自家大院挂上牌子,一台电视、两个音响,文化大院就此“开张”。
大院红红火火,外面却议论纷纷。一开始,“文化大院”受到了一些不了解情况的老人的强烈反对。面对质问,付代艳觉得委屈:“难道大家追求美好生活也有错吗?”为了传播”文化大院“的正能量,她和大家索性在一家茶厂的大场坝和上村文化广场上表演,宣传惠民政策,倡导科学种田。
渐渐地,村里人对文化大院的评价转变了。2014年,镇上准备筹备自治县成立30周年文艺活动庆典,希望她们代表村里排演一个节目,付代艳编排了一个打腰鼓的节目,其中她加入了一段自己写的 “歌词”:“美丽富饶的锁金山,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勤劳朴实的村民……”引来掌声一片。“过去我们锁金山的文化活动就是个零,有了这个文化大院,大家生活得越来越起劲了。”
张琼丽(右一)在农民趣味运动会上演出
如今,锁金山乡村文化大院的成员已发展到86人,并不断吸引着更多村民的参与和支持。
“大院要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支持。”付代艳说,为了提升文化大院的影响力,镇文化服务中心派专人到文化大院开展培训,红旗坪、茶园、三台坡、茅庄等村共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4个文化广场。
“每年一届的农民艺术节、乡村趣味体育比赛、土家达人秀比赛……通过农民参与的多种活动,激发土家乡亲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这些大赛既鼓励大家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又增强了大家的交流与沟通。这些年来,明显感到文化大院的水平年年都在上台阶。”韩玉龙感慨道。
通过引导和政策鼓励,湾潭镇已经有了红烈村“薅草锣鼓”、鹿耳庄村“山歌”、茅庄村“吹打乐”、锁金山村“打围鼓”、红旗坪村的“小品”、龙桥村的 “地花鼓”“板凳龙”、三台坡村的 “打花棍”等多个“自乐班”,形成了居委会乡村文化大院、张琼丽乡村文化大院等15个草根文艺品牌。在这些基层、民间文化组织的带动下,村民们成了乡村文化大舞台上真正的主角。
从文化大院到文化农家乐,张琼丽表示:“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鼓励我们继续带动大家说、唱、演下去。”她还表示,自己最担心的是文化大院里的年轻参与者实在太少,她们中最年轻的表演者也已年过40岁。“希望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后也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张琼丽说。
在湾潭镇小品演员匡文娅看来,想要吸引并留住年轻人,必须要靠文化大院自身的吸引力和聚合力。她说:“在湾潭镇每年一届的艺术节上,就有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农村现代广场舞,也有不少年轻人参加。文化大院植根于农村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老师指导、文化站固定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大院的表演水平,让这个民族文艺新聚点根深叶茂。”
一路走访,文化大院带给山里人的欢笑声,一直在笔者耳边回响。
(作者: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文化站)
责任编辑:邱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