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协调 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和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北省民宗委委员全体会议暨全省援藏工作会议召开
2016年2月23日,湖北省民宗委委员全体会议暨援藏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和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全国宗教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2015年民族宗教工作和援藏工作。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郭生练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柳望春报告了省民宗委2015年工作和2016年工作打算;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卫计委、省扶贫办等6家委员单位交流了工作情况。会议还向26名先进个人颁发了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
郭生练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省民宗委、各级民宗部门和省民宗委兼职委员单位及兼职委员、联络员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发挥民宗委委员单位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和援藏提出要求。
郭生练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清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援藏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援藏工作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来运筹;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来看待;要把民族宗教工作作为实现中国梦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程来抓好;要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作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汇聚攻坚克难力量的奠基工程来加强。
郭生练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牢牢把握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工作总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不断把全省民族工作和援藏工作引向深入。要牢牢把握争取人心、促进团结的民族工作总要求,坚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珍视、自觉维护、大力促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把握促进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要牢牢把握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这一城市民族工作基本途径,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同胞进城相关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探索建立“来时有人询、住时有人引、政策有人讲、就业有人帮、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违法有人管”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使各民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郭生练指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宗教领域的问题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同时又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2016年要把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要求作为全省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不断加强宗教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加强宗教事务立法、执法和普法工作,把依法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依体现到宗教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坚决克服对宗教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三不”倾向。二要坚持依法解决宗教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通过法治的渠道,采取法治的方式,以“去商业化”为重点,做好佛道教工作;以“去极端化”做好伊斯兰教工作;以加强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教育为重点,开展天主教工作;以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抵御境外渗透为重点,做好基督教工作。三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扎实抓好以“规范”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和公益慈善行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湖北宗教文化品牌。大力推动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爱国宗教团体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
郭生练要求,要认真领会中央确定的西藏工作原则,结合湖北实际,发挥湖北优势,扎实做好对口援藏各项工作。一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政策、项目、资金和工作力度向基层倾斜,向基层延伸,在扎实做好产业援藏、经贸援藏、干部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的同时,突出抓好就业援藏。二要进一步健全“多层全覆盖”援藏工作机制。把援藏工作延伸到了县、乡(镇),进一步完善县对乡、乡(镇)对村、部门对部门、行业对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对口援助机制,注重培育和增强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三要进一步完善援藏项目、资金和工作管理制度,提升援藏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民宗委委员制度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援藏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郭生练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省民宗委委员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实行资源共享,促进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形成委员单位工作合力,加强民族和宗教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扶贫脱贫和全面小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形成齐抓共管促落实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加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帮助解决基层民族工作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有钱做事的问题。
(李 智)
链接:会议发言摘要
一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在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民宗委上争政策,横抓协调,下树典型,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先后4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工作简报向全国推介了湖北省民族工作的做法。
抓主线、抓发展、促团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发展
抓主线。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主线,深入开展“大调研、大宣讲、大督查”活动,抓住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的契机,根据湖北省工作现状,对高校宗教问题和城市民族工作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大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组织5个宣讲团,赴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和部分大专院校巡回宣讲,共举行报告会43场,听众达1万多人次,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协调有关方面就贯彻落实鄂发 〔2014〕25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责任分解,会同省委督查室、省委统战部重点围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层民宗部门机构建设等进行了专项督查,确保了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抓发展。在各委员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省级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从360万元调增至每年1200万,省级民族村发展资金从150万元调增至370万元,均列入年度财政预算。“616”“1+1”等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向多层拓展,开发性金融支持、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落实和特色村寨建设深入推进,截至2015年底,国开行湖北分行累计向湖北武陵山区发放贷款352亿元。全省民族贸易企业达1157家,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44家,2015年民贸民品贷款贴息达1.6亿元。投入专项资金7800万元,落实特色村寨项目91个,拉动地方投资8亿多元,民族地区“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民族文化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评选,积极组团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历史最好成绩,以筹备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契机,支持创作出了《黄四姐》《寻访满堂音》等一批优秀舞台作品。
促团结。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为重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联合省民政厅、省综治委等有关部门,围绕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网格化管理、涉疆民族工作等重点方面配套制定了一批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措施,使民族宗教领域关键环节有章可循,相关制度更加完善,相关规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省政府还决定从2016年起设定省级城市民族工作专项资金600万元,并列入省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健全城市民族工作机制,命名了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新疆在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站在处理涉疆维稳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 “来时有人询、住时有人引、政策有人讲、就业有人帮、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违法有人管”的“八有”工作机制逐步探索建立。进一步健全社区城市民族工作网络。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84个城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526个重点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站和窗口、153个少数民族联系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全部纳入了市(州)网格化管理。
抓引导、抓管理、促和谐,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中国化迈出新步伐
抓引导。坚持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思想建设,指导佛道教讲经交流、伊斯兰教解经、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和天主教民主办教工作,在全省基督教界深入开展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的神学思想建设研讨活动;在中南神哲学院、中南神学院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 “国法与教规关系”的认识,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文明进香”“合理放生”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抓管理。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动宗教领域突出矛盾问题的解决。巩固深化专项工作成果,推进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完成1588名主要教职任职备案,1800余名教职人员颁发证书,全省有853处宗教活动场开立了银行结算账户,指导做好宗教活动场所信息公告和挂牌工作,全省19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实行财务信息公开。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省委统战部、省公安厅等6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指导武汉、荆州等地妥善处理了一批重大案(事)件,挫败了多起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维护了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促和谐。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以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为载体,引导宗教界参与救灾赈灾、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社区服务等,2015年全省宗教界共捐款捐物达1.16亿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主义相适应,大力培育武当道教和黄梅禅宗文化品牌,圆满举办了黄石首届东方山药师信仰高峰论坛、随州大洪山禅宗文化研讨会等宗教文化活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申办筹备全面启动。大力加强宗教界自身建设,积极配合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李光富、正慈、吴诚真等湖北宗教界代表人士进入了全国性宗教团体领导班子,提升了湖北省佛、道教在全国的影响力。
抓项目、抓机制、促交融,新一轮援藏工作开创新局面
抓项目。积极与省发改委、西藏山南地区受援办协商衔接、沟通交流,扎实开展湖北省援藏工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藏禾商贸有限公司油菜籽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丰华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琼结县投资兴建光伏电源项目并网发电。
抓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和对口支援市有关部门与山南地直部门主动衔接,签订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了省对地、市对县、县对乡、系统对部门、社会帮到户的结对帮扶格局;探索建立医院对医院开展共建、教育“包班式”援助,就业援藏等新形式、新模式;扩大社会援藏主体,援藏“宜+”阳光助学基金等援藏社会机构成立,成为湖北社会援藏新品牌。
促交融。积极衔接鄂藏两地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人士交流互访,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与山南签定4个合作交流协议,捐赠资金近1000万元。大力实施创业就业援助,针对对口支援地区安排375个工作岗位用于西藏和新疆大学生在鄂就业,对在鄂创业藏疆大学生优先纳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对象,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认真开展 “援藏情·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对帮扶220多户。
近年来,湖北省教育厅充分发挥教育大省优势,做好教育对口援藏工作,得到受援地区好评。
做好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应山南方面的要求,2015年3月,省教育厅从全省选派12名教师分赴山南地区一高和乃东、曲松、加查3县开展支教,在山南地区打造当地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积极筹措教育援藏经费。2014年、2015年,省教育厅机关分别专门划拨经费100万元用于山南教学点等设施建设。2015年8月,厅党组决定,追加安排1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山南地区第二高中信息化配套建设。
积极培训师资、培养学生。2015年8月,选派17名中学理科优秀教师到山南,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教学培训。接收山南地区10名幼教骨干教师到湖北实验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岗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积极办好湖北省内地西藏班和武汉西藏中学。目前,由武汉、孝感等市的共4所学校承担西藏班(校)教育任务,在读西藏学生共734人,其中武汉西藏中学在读学生607人。
近年来,湖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大民族工作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在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方面,为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消费需求,省财政大力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贴息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央累计安排湖北民贸品生产贷款贴息资金17498.86万元,省财政从2006年起累计安排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技改和民族贸易网店建设贴息专项2268万元。
在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省政府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为首次申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居住证,持居住证可按有关政策享受相应权益。此外,为进一步做好在鄂新疆少数民族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支持武汉、宜昌和襄阳3个新疆工作站工作的开展,从2015年起,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工作站正常运转。
在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自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配合有关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等工作。建立健全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预防处置能力。
民族地区是优秀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区,为更好地发挥这一特色优势,近年来,湖北省文化厅结合文化部门职能,大力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当地特点的文化项目。
加强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2015年,在省政府举办、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上,恩施州的南剧《拼命三郎》等剧(节)目,宜昌市的歌舞剧《江山美人》等一大批民族文艺精品亮相舞台,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水准。省文化厅与省民宗委共同推荐的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打造的乡村音乐剧《黄四姐》成功入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在省文化厅大力推动下,2015年恩施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为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之撑。实施了来凤县佛寺石窟等一系列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开展了鹤峰五里村等一系列传统村落和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提请省政府划定公布了唐崖土司城址等1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大力支持恩施州博物馆陈列展览和交流工作,先后组织恩施州博物馆“炫彩中华——中国土家族服饰展”在上海、清江展出,“清江风物——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省博物馆举办。将恩施州作为2015年全省首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场城市,活动期间推出全省博物馆建设成就暨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等系列展览活动。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经省文化厅积极争取,文化部批复同意在恩施州和长阳县、五峰县设立以保护非遗为核心的“国家级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提升民族地区自身的文化建设能力,培养民族地区文化人才。2015年,选拔“一州两县”文化人才6名,入选湖北省舞台艺术和美术人才“两个一百”培养工程。组织实施的“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每年从中央和省财政争取人才专项经费346.76万元,用于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省卫生计生委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厚的民族感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对口支援各项任务,为西藏山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作了积极贡献。
突出技术援藏,确保湖北“输血”功能发挥。2010年以来,先后派出政治素养好、业务水平精的177名人才进藏工作,协助山南人民医院组建开设了当地首个ICU科室。
坚持智力援藏,确保山南“造血”功能提升。2013年以来,援藏医生在当地举办各类卫生计生培训班45期,培训人员近3000人次,培养了一支“永远不走的湖北医疗队”。山南地区共有110多人到湖北各级卫生机构进修学习,成长为当地的技术骨干。
落实项目援藏,提升山南地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2010年以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1900多万元,为山南地区无偿援建卫生项目15个,有效改善了山南地区卫生计生医疗条件,促进了当地卫生计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县(市)全部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省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省扶贫办把支持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全面深入推进。
建档立卡,确保扶持对象精准。
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在民族地区识别贫困人口131.45万人、贫困村839个,并逐村逐户寻找致贫原因,为打赢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
定向政策,确保项目实施精准。一是扶持生产发展脱贫一批。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立足优势,在民族地区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1亿元,缓解扶贫对象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梯次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配合省发改委等部门,对民族地区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通过地方债等方式落实补助资金,计划“十三五”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易地扶贫搬迁78953户, 占全省计划的25.8%。三是通过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对具备条件的贫困家庭,免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实现转移就业脱贫。
明确时限,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层层签订责任状,确定脱贫摘帽时限。2017年至2019年间,将有鹤峰县等10个县(市)实现脱贫。
(本刊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祥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