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2016-03-01 08:51李亚东仲伟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踝关节

李亚东 陈 军 仲伟坤

河北唐山市第三医院骨科 唐山 063100



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李亚东陈军仲伟坤

河北唐山市第三医院骨科唐山063100

【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01-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41例。保守治疗19例,包括石膏或制具固定、按摩推拿、针灸等促神经恢复药物等和肌力训练。2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传统手术治疗15例,显微手术治疗7例,在探查原因后做出适当的处理,如松解紧张的筋膜、肌腱,刮除骨痂,将腓总神经从卡压处松解,并仔细观察神经受损程度,对于一些神经增粗、变细、外膜增厚、神经表面毛细血管消失或模糊者切开神经外膜。结果41例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54±2.54)个月。保守治疗疼痛有效率为89.47%,传统手术组为86.67%,微创手术组为100.0%。3组优良率未见明显差异,选择哪种方式实施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结论对于症状相对较轻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给予保守治疗有显著疗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恢复良好,而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副损伤,简便易行。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对治疗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腘窝至腓骨颈段狭窄,导致腓总神经受压从而引起其缺血变形或周围炎症反应的发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1]。临床中常对腓总神经进行减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一旦处理不当,则易导致患者下肢足踝部功能障碍,最终影响患者的健康。本文选取2009-01-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41例患者,总结其治疗方法及最终治疗结果,分析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3~6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空坠落伤2例,扭伤21例,其他3例;合并踝关节骨折7例,合并距骨骨折以及踝关节外侧软组织撕裂伤4例,踝关节外侧韧带不稳定内翻损伤1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小腿肌肉不同程度萎缩,经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损伤。

1.2治疗方法41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9例,包括石膏或制具固定、按摩推拿、针灸、直流电疗法及服用神经营养等促神经恢复药物等和肌力训练[3]。2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传统手术治疗15例,显微手术治疗7例,在探查原因后作出适当的处理,如松解紧张的筋膜、肌腱,刮除骨痂,将腓总神经从卡压处松解,并仔细观察神经受损程度,对于一些神经增粗、变细、外膜增厚、神经表面毛细血管消失或模糊者切开神经外膜[4]。手术适应证:(1)诊断明确;(2)经保守治疗无效。禁忌证:(1)多发性神经病;(2)感觉症状存在超过2 a;(3)不明病因造成的腓总神经麻痹。

1.3评价指标疼痛VAS评分,神经功能疗效。

1.4评价标准

1.4.1疼痛评价:显效:VAS下降≥80%;有效:VAS下降20%~80%;无效:VAS下降≤20%;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2神经功能评价:优:肌力、感觉4级及以上;良:肌力、感觉3级;可:肌力、感觉2级;差:肌力、感觉1级。

1.5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价41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54±2.54)个月。疼痛评价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4%。3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n)

2.2神经功能评价41例患者中神经功能评价治疗评价为优2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7.80%。保守治疗19例,神经功能评价为优1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9.47%。传统手术治疗15例,神经功能评价治疗评价为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67%。微创手术治疗7例,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1%。3组患者优良率未见明显差异,选择哪种方式实施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3讨论

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腓骨头下斜走形,至股二头肌内侧缘。其位于股二头肌与腓肠肌外侧头肌腱之间,绕行腓骨头,下行至肌肉下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股二头肌肌腱位于腓总神经外侧,同时其内为腘筋膜与髂胫束移行部[5]。腓总神经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决定了肱二头肌肌腱过度拉伸对其的挤压[6],一旦腓总神经由于肱二头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受压而引起其缺血变形或周围炎症反应的发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则会造成下肢足踝部功能障碍。

可导致股二头肌过度拉伸有几下几种病理状况:外伤或肿瘤性压迫、腓关节液囊肿、腓肠肌籽骨、腱鞘囊肿或自发性等[7]。临床中,通过肌电图的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排除间盘突出等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8]。本次研究针对因踝关节外伤而至的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进行统计分析,巨大的踝关节冲击导致腓骨长肌过度拉伸,最终造成腓总神经受压严重,导致其水肿发生,而周围组织在应激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肿,最终来刺激腓总神经[9],表现为腓总神经功能障碍。

本次研究表明,后期分析治疗效果不仅与治疗方式有明显关系,与疾病持续时间也密不可分[10]。如在伤后短时间内就诊,则在腓总神经未完全受压的前提下及时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解除对其的压迫,可有效改善患者腓总神经功能及日后临床恢复。而一旦患者长期未及时就诊,腓总神经长时间受压迫,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最终导致神经缺血变性,则无法通过保守或简单的解压术进行治疗[11]。同时有报道曾提及,部分患者就诊时间长,很大原因是因无典型症状导致漏诊[12]。如果仅表现为简单的踝关节外伤,进行外科处理包扎,而不进行其他如腓总神经是否受压的相关检测,则极有可能导致漏诊的发生。此时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询问患者踝关节外伤经过,明确扭伤是否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症状相对较轻的踝关节损伤引起的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给予保守治疗即可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也可以恢复良好,保守治疗时间根据文献及经验通常维持4周,若无明显改善则要立即行手术进行解压。在发现患者系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的卡压症状,则要立即果断进行手术,对其进行解压。而最新的微创手术也可在取得有效临床效果的同时减少副损伤,简便易行。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对治疗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丛锐,赵睿,张航,等.上胫腓关节液流注性囊肿致腓总神经卡压的外科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1):26-28.

[2]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等.腓肠肌籽骨致腓总神经动态卡压症1例[J].解剖与临床,2011,16(6):525-525.

[3]谢垒,陶勇.外伤或肿瘤性压迫引起四肢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治体会[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6):328.

[4]祁连港,王培吉,赵家举,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26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1):89-91.

[5]洪建军,裘超,赖红燕,等.人工腔隙技术在内镜辅助周围神经手术中的应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2):114-119.

[6]田士松,陈爱桂.踝关节扭伤后致腓总神经损伤15例临床分析[J].河北中医,2013,35(8):1267-1268.

[7]陈定章,朱永胜,郑敏娟,等.神经内外囊肿致周围神经卡压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9):822-824.

[8]宋春莉,王哲,刘丽波,等.CMT1A型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3):215-217.

[9]邓秋奎,张迪,许传秀,等.腱鞘囊肿致腓总神经卡压一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5):414.

[10]陈定章,郑敏娟,朱永胜,等.超声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引起神经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2):1-5.

[11]胡锐,劳杰,贾中尉,等.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4):223-226.

[12]胡锐,廖苏平,危蕾,等.卡压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08-210.

(收稿2014-10-29)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2-0092-02

猜你喜欢
踝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改良Brost?m-Gould术单纯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