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2016-03-01 08:20王国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临床价值满意度

王国强

江苏扬州友好医院放射科 扬州 225261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王国强

江苏扬州友好医院放射科扬州22526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01—2014-09于我院就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60例,均经临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金标准DSA明确诊断,为DSA组,同时采取CT平扫诊断方法,与DSA组相对比,即为CT组。分析比较DSA和CT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阳性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CT组患者脑静脉窦诊断阳性率与DS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D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准确性高,与其金标准DSA诊断无明显差别,可靠性高,且比较安全、创伤性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CT平扫;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临床价值;满意度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其发病率较低,但因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获得较大的改进,进一步发展为多螺旋CT,常被应用于颅内血管病变的诊断[2]。为此,我院选取6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多螺旋CT检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1—2014-09入我院就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均经临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金标准DSA明确诊断得出,即为DSA组,同时采取CT平扫诊断方法,与DSA组相对比,即为CT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年龄19~60岁,平均(38±2.1)岁,男39例,女21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CT平扫诊断方法:选用我院多层螺旋CT仪器,调节管电压和电流,对颅脑血管进行平扫。同时,静脉给予水溶性碘剂如泛影葡胺,以进行增强CT扫描,获得颅脑血管的信息的全面资料,经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得脑血管成像,从而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1.2.2DSA诊断方法:采用我院的DSA设备,经患者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然后将DSA设备的影屏对准头部,摄照造影前、中、后整个过程中脑血管信息,经操作台处理后可显示相应图像。

1.3观察指标

1.3.1阳性率:经CT平扫或DSA诊断的脑血管血栓形成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诊断准确性、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满意度=(优患者+良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诊断阳性率比较CT组患者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阳性率为98.3%(59/60),DSA组为100%(60/60),CT组与DSA组诊断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满意度比较CT组患者满意度为95.0%,DSA组满意度为78.3%,CT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D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满意度分析比较 (n)

注:与DSA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其发病率低,却有着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上以侧窦和海绵窦血栓形成居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患者[3-4]。根据病变性质又可将其分为炎性和非炎性。前者以海绵窦和横窦最常受累,后者以上矢状窦最易受累。目前,临床上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纤溶活性降低;(3)脑循环血量减少;(4)血管内皮存在损伤;(5)其他,如产妇易发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主要与产妇此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关。妊娠期,其纤维蛋白含量增多,凝血因子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产褥期,分娩时血液浓缩致使处于高凝状态,如大量出汗致使血容量减少,成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理检查可发现扩大、肿胀的静脉,缺血性神经元损害和点状出现血[5]。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导致静脉压增高,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严重者还会出现局部神经症状,如精神异常、意识模糊、癫痫,甚至昏迷或死亡。若能及时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其预后较佳,因而,对其快速、准确诊断手段的研究十分必要[6-7]。

CT是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技术的简称,临床上存在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两种。常规CT已经可以在我国大批生产,其价格经济,扫描速度较慢,成像质量较差[8]。随着临床技术不断的提高,对CT的不断改进,螺旋CT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成为CT技术一个新的水平高峰。螺旋CT不仅提高扫描速度,且提高图像质量,其可围绕人体进行体积式扫描,获得扫描部位的整体信息,得到三维重建图像,使得脑血管立体成像成为可能。而多次螺旋CT是在螺旋CT的基础上又一次进步,利用锥形X线束,多排探测器,再次突破速度高峰,快速容积扫描,获得图像质量更高。在进行脑血管扫描时,须进行多螺旋CT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对比剂,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的分布情况,以掌握、鉴别脑血管病变性质和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颅脑脑检查设备,可进行辅助鉴别诊断脑血管、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因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为CT平扫。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种,直接征象概括为空三角征、条索征、静脉窦高密度征和静脉窦低密度影[9]。间接征象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水肿,表现为广泛的脑实质低密度减影。脑实质变小,脑沟回变浅甚至消失。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可显示为条纹征。另外,CT增强扫描可见血栓周围组织存在增强现象。相应的,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金标准的DSA,其可显示血液循环途径,其过程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和毛细血管期[10]。DSA于静脉期可清晰显示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若静脉窦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静脉期将会延长,因而可依据此现象来判断有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其部位、程度。

在众多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中,如CT平扫、MRI和DSA检查。其中,DSA检查被认为是其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直径较小的脑血管图像。除不可比拟的优势外,还存在一些不足,如DSA检查存在较大的创伤性,技术难度大、复杂,且应用对比剂量大、可损伤血管内皮和致使栓子脱落等风险,其仅是二维血管结构显示,血管壁的栓子无法显示,及周围组织显示薄弱。然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效果与之想当,其检查无创性,费用低、不良反应低,简单易行,能以二维、三维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脑血管内、外以及血管壁情况,尤其是多次螺旋CT的应用,扫描快速,扫描范围广,赋予图像以立体性。

综上所述,多螺旋CT平扫应用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中,与DSA金标准相比较差别不大,准确度高,无创、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郭永飞,任明达,余水全,等.CT平扫在脑静脉及静脉窦早期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与介入,2013,20(23):111-113.

[2]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等.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4):282-285.

[3]周宇,戚跃勇,邹利光,等.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检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7-50.

[4]贾爱英.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3-4.

[5]李爱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及M RI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7):18-20.

[6]迟淑萍,李丽新,李蕾,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7):826-828.

[7]钟文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2):65-67.

[8]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巴哈提·哈立亚,王俭,等.磁共振成像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49-150.

[9]刘群,刘衡,朱克文,等.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6):1 121-1 124.

[10]侯晶晶,王宪玲.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2):139.

(收稿2014-11-28)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1-0064-03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临床价值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