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张泽雄
散文诗是地域文化最好的载体
湖北◎张泽雄
所谓“地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是指某类人群在其区域长期生存及发展演变所形成的具有文化特质的时空环境,它包括山川、河流、土壤、气候等自然物象,还涵盖了与这些自然物象相互共生的人类息息相关的人文现象,它们共同构建了这个地域区别于其它地域的包括自然、风俗、人群性情、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独自的人文特色。
地域特色,是指文学作品具有某一地理区域的民俗风情、生活风貌等特点,在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也会形成不同的特色。几乎所有类别的文学作品都是“地域特色”的体现。散文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将地域根性与地域文化通过诗性语言转换与传达成一种形式独特的现代性散文诗。通过诗人们上百年的实践与摸索,现已形成多文本的散文诗格局,逐步走出了小巧而偏狭的误区。散文诗可以小到一粒尘埃、一个水滴、一片叶子、一片花瓣、一缕炊烟,同样也可以大到宏阔的宇宙、时间、思想、山川、河流。
正因为散文诗具有了如此众多的特性,它在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展现上也就有更多的优势。一个特有的民俗小场景,可以是一首风味独特、精美别致的散文诗;一个儿时玩耍的小山峁、小溪沟,可以随手写成一首不经意的纯情诗;驻足放牧的草原,浩瀚的天空、安静的云朵与牛羊,会让你的内心纯净、空灵,会打开你诗源,汩汩流淌出属于你的诗歌;还有那些众多的地域人文掌故、传说,都是你散文诗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根据自己的修为,或截取、或联翩、或深究,你都可以收获散文诗的珠玉。
所以,我要说:包罗万象的散文诗是地域文化最好的载体,它也可以扛起地域文化的大旗。
怎样在散文诗里表现地域文化特色?我以为首先需要个人定力和文化自信。有没有文化自信、热不热爱这个地方要看自己的定力。不被其他文化同化,不以所谓的他域优秀文化为标准,这是文化自信问题。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热爱这里,写作者是最敏感的人,更要感受、确认和表达这种热爱,这是本土意识。诗人只有热爱并坚守脚下这片土地,始终认为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是最好的,哪怕你就是一个匆匆过客,你也可以倾心感悟它,了解它、热爱它。以如此热爱执著的心态诗写该地域的特色,才有可能充分体现出独特浓郁的地域文化与优秀散文诗交融的特质。
二是地域文化特色的把握与深究。几乎没有哪几个地域的文化是完全相同的。作为一个写作者,发掘、把握本地域的人文历史文化责无旁贷。我对散文诗怎么体现地域文化有自己的感悟:那就是沉入泥土的内部,深切感知并把握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时间、生命、命运、悲悯、感恩等纵深主题切入,让地域文化融化在散文诗中,最终我们从地域文化中感知到散文诗的馥郁、斑驳、隽美。
三是尝试多种写法,开阔视野。诗人杨炼说,写诗就是“从混沌中发掘万物的关联,又在关联中醒悟真谛”。大致说来,散文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一根筋地死磕,就是在自己已知和熟悉的领域与文本里,反复挖掘、推进,直到抵达诗歌理想中的深度与高度。另一种是反复地寻找、否定,主动地抛弃、丢掉,在不断地寻找与创造中捕捉诗歌的奥秘。第一种写法,坚持下来的大都可以成功,第二种写法有些冒险,很有可能不经意间把值得留住的东西也一并丢掉了。
但真正的诗者,更热衷于冒险。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不算长的写作生涯,居然用了72个“异名者”来诗歌里探险。“一边在不断地写作,一边在不停地放弃自己的作品”“诗人是一个靠败笔为生的家伙”(张执浩)。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反复寻找之中,他不怕面对最后的诗集只是一沓白纸。永远出发,却永无抵达。
我写散文诗与现代诗一样这样要求自己。诗歌的诱人之处是不知道你下一句怎么写。只有反复尝试多种写法,开
阔视野,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才有可能把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得更准确、更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