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我的良师和益友

2016-03-01 07:58:12徐文培
山海经 2016年23期
关键词:样刊山海经投稿

●徐文培

《山海经》是我的良师和益友

●徐文培

我是从1980年开始步入业余文学创作这行业的,开始只是收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传说、典故类的民间故事。

1983年,杭州地区的新故事演讲比赛就在我们富阳举办,我有幸受邀参加观摩学习。正是通过这次观摩学习,使我对新故事创作的整体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从而开始尝试新故事创作。

由于我文化水平太低(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就回家务农,初中只读了一年半),想搞创作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写出来的故事文理不通,废话连篇,到处都是错别字。这样的文章我不敢往外投稿,也不知道往哪里投稿。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几年,那时我家里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六亩多承包田里的农活,全靠我夫妻两人拼尽全力才能勉勉强强干下来。那年代我一年之中最多也就只能写一两篇,纯属自误自乐,自我欣赏。

1987年,我在县文化馆举办的业余作者会上看到了一本《山海经》杂志,我随手翻了一翻,就被杂志里的文章吸引住了,这里面刊登的文章,无论是民间故事,还是新故事,篇篇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征得文化馆老师的同意,我把《山海经》带回了家,这是我第一次与《山海经》之间的亲密接触,当时的情景至今在头脑里记忆犹新。也就是那年,我费了很大的精力,把在民间流传,有关上海滩黄金荣的一则风流轶事整理出来(近万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杂志上的地址,寄给了《山海经》编辑部。这是我第一次向公开出版的杂志投稿,稿件寄出后,我心里像怀着兔子似的惴惴不安。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后,我接到了当时《山海经》杂志主编陈德来老师的来信,向我详细了解这传说素材的来源,我收到信后一一作了如实奉告,后这篇传说故事刊发在这一年的《山海经》增刊上,杂志社给我寄来了两本样刊和150元稿费。这两本样刊由于传阅的人太多,传丢了,一直找不到它,直到现在我心里总感到有点遗憾。

之后,我把空闲时间全用在了故事创作上。只是我长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见少识寡,故而写不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大作品来,我只能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找素材,在周边的人和事中去寻找闪光点,为此我这些年来创作的故事作品都是以农村题材为主的。像刊发在《山海经》上的《赶时髦》《阿龙见乡长》《老来福》《财梦难做》《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等,故事里所述说的人物、场景、事情都发生农村这片天地里,农村这个舞台上。

《山海经》前主编陈惠芳老师对我的作品倒很赏识,她在《故事写作方法——要善于发现》一文提到:许文培是近几年冒出来的新故事作者,发表的作品虽还不是很多,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比较善于发现的作者。

我想想自己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农民,能在文学创作这神圣的殿堂里,坚持走到今天这一步,多少还是感到有点欣慰的,当然,这里面离不开《山海经》为我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离不开《山海经》杂志社编辑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猜你喜欢
样刊山海经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要求
电力大数据(2022年1期)2022-05-23 07:30:26
投稿选登
欢迎投稿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4
山海经夫诸
青年生活(2020年6期)2020-03-28 01:25:37
重要通知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5
关于样刊申请邮寄方式变更的通知
关于样刊申请邮寄方式变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