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选题从哪里来

2016-02-29 19:56马赫
记者摇篮 2016年2期
关键词:选题农民农业

马赫

【摘 要】农业涉及面广、题材丰富。对于跑农业战线的记者来说,选题是做好农业新闻的第一要务。农业新闻选题从哪里来?本文从涉农政策、科技、市场等新闻视角,筛选出农业新闻热点,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农业新闻 选题来源

农业新闻题材虽多,但不能捡到框里都是菜,必须有所选择。从哪儿选,选什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找寻。

一、紧跟涉农政策

2004年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税取消、购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密集推出。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每年都出台配套政策,增加支农资金。解读政策、跟踪落实、反馈意见,都是农民关心关注的话题,也是农业报道的主要方向。记者在选题时必须紧跟政策,弄通弄懂其精神实质,然后找到与本地农业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为例,“家庭农场”啥样,注册条件是什么,好处有哪些?营口农民获取的相关信息全都来自外省市,缺少营口 “地气”。时隔不久,营口市首个家庭农场——“洪仁家庭农场”成立。笔者第一时间采访报道了“家庭农场”成立的背景、现状和方向,阐述了这一新生事物的重大意义,指明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路,坚定了当地农民的发展信心。

二、聚焦农业科技

农业生产季节分明、相对固定,传统的农业报道以唱“四季歌”为主,报道内容单一,新意不多。现在,借助现代科技,农业新技术、新器具不断推陈出新,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逐步淡化。推广、普及“高大上”的农业科技,迎合农民需求,媒体记者责无旁贷。目前,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也赋予了记者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的时代使命。我们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科技报道上,用前沿科技和先进理念引领农民改变种养方式,引导农民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新产业,开拓新市场。经验丰富的跑线记者通常与科研院所、涉农单位等农技研发推广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及时抓取到农业科技亮点。此外,更多的报道线索是他们在采访一线获取的。记者只有沉下去,新闻才能浮上来,才能收获更多。近年来,笔者采写的《双株玉米促增收,亩产突破2000斤》《给大棚樱桃铺地热,真牛!》《温室大棚用上自动气象站》等报道均取材于农业科技,这正是农民想听、爱听的“致富经”。

三、突出农业特色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特点。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水分、热量等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各不相同,各有发展不同农业生物的优势。就营口而言,依托地域性差异和优势资源,现已形成东部山区畜牧、特产和生态农业区,中部水果、蔬菜精品农业和设施农业区,西部水稻和水产综合农业区,以及沿海水产品养殖农业区四大优势产品区域布局。长期以来,笔者一直以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为报道主线,关注传统产业的发展,挖掘、报道新兴产业的亮点。近两年,营口人在宴请宾朋时,除了海鲜,还会点上一盘特色美食“轿顶”牌驴肉。“轿顶驴”肉质细腻,价格比普通驴肉贵一倍。实际上,它的产地大石桥市黄土岭镇打造这一品牌仅用了三年时间。2008年,黄土岭镇被确定为居民饮用水源地,农民赖以为生的矿产企业全部关停,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发展养驴产业,重金聘请国内专家培育出身高体壮的“轿顶驴”。到2012年,黄土岭镇迅速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种驴繁育、育肥、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笔者以此为背景,采写了专题报道《小品牌做出大文章》,从一个普通养驴农户小角度切入,以点及面,反映了一个乡镇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大主题。

四、盯紧农业市场

农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除了种什么、怎么种、产多少,农民更关心市场行情和销路。跑线记者要时刻关注农业市场动向,根据市场变化,找寻新闻线索,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舆论支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等价格上涨现象不断出现,引发整个农产品行业“涨一年跌三年”,农民叫苦不迭。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何在?如何能让农民不赔钱,市民少花钱?记者有必要从田间地头开始,跟踪蔬菜进入市场的每个节点,展开系列调查报道,揭示农产品生产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挖掘报道好经验、好做法,供农民借鉴参考。2014年,大石桥市张官村南国梨严重滞销,果农把300万斤南国梨存入恒温库。入冬后,南国梨市场需求旺盛,当时三四毛钱一斤没人买,此时三四块钱一斤抢着买。笔者以《反季销售南国梨滞销变热销》为题,做了详尽报道,并在文中指出建恒温库和果品加工厂存在的资金短缺难题。张官村的南国梨产业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重视和支持。

五、关注农业典型

抓农业报道,一定要关注农民这一主体。对于成熟的有推广意义的致富典型,对于正在发展,尚不十分完善的改革、探索和试验,我们要密切注视并跟踪其发展的全过程,及早发现和培育新典型。2014年4月下旬,大石桥市文甜村大棚油桃刚上市,部分农户家的棚桃就被客商高价包棚买下,与往年油桃卖不上价、少有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棚桃种植技术与果品质量的提升。2014年年初文甜村果品合作社聘请专家,给每户果农建立了技术服务档案,一对一、点对点地逐户开展“精细化”管理,把技术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每栋大棚,切实解决了果农千差万别的生产难题。近年来,营口市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已达上千家,但其技术、销售等合作多停留在“面”上,没有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属于“粗放”管理,急待进一步拓展思路、深化服务。此时推出文甜村果品合作社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示范引导作用不言而喻。为此,笔者从专家服务到果品上市全程关注,跟踪报道。《技术服务“保单”给果农上了保险》一文被《全省新闻联播》和网络媒体采用、转载。

除了上述新闻源,农业新闻选题藏身于涉农会议、调研、走访等日常事务中,只要记者沉下身子,走进“三农”,以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发现、挖掘新闻热点,继而找好角度,就一定能把“三农”的故事讲好,把农业现代化的前景描绘好,把亿万农民群众的梦想诠释好。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赵新宇 《做好农业报道的几点思考》;《新农村》2012年第20期;[2]王宝聪 《农业科技报道追求新“三性”》;《新闻实践》 2013年09期。

猜你喜欢
选题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