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中国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总量和增速,而在于结构、质量与综合绩效。
“创新体现在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但是最紧迫的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破除障碍。”在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看来,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不走老路的一种体现,需要对众多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对于资金的筹集和应用方式,更是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新常态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需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当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史耀斌也表示,就全国财政收入情况来看,新常态下的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转型迫在眉睫。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可以将大量非政府的民间资金、社会资本引入公共工程与服务领域。”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谈及PPP在制度供给创新方面的作用时表示,PPP是我国在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的创新尝试,但PPP又并不是仅仅限于投融资模式层面的创新。
早在2015年9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就表示,中国正通过提高特定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等方法弥补财政缺口,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支持推进结构性改革。而2015年11月的财政收支数据更是直接反映出当前财政所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
据财政部国库司2015年12月公布的数据,1至11月全国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4万亿元,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超过了15万亿元,缺口超过1万亿元。而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4年陕西省全年GDP约1.3万亿。
因此,利用PPP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公共工程和服务建设将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PPP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绩效升级方面的鲜明性质形成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并天然对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法治化制度建设。”贾康说,PPP这一制度供给的创新是从投融资模式到管理模式,再到治理模式贯通的新型制度供给。
史耀斌说,通过PPP这个桥梁,政府和社会资本能够建立起长期平等的合作关系,双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社会资本方面,承担起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市场化的工作。它的目标或者目的是为了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政府方面,负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价格、质量监管,同时以长期激励相容的方式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来保障社会资本方投入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能够有合理的回报。”史耀斌如此表示。
“PPP融资模式与过去传统融资模式看似相同,但本质不同。”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过去融资是解决融资问题,但是不解决竞争机制问题,而PPP的核心是打破垄断竞争,并实现长期合作,它不仅仅解决融资问题,而且解决融资之后效率和可持续问题。
聪明的投资
“面对现阶段的经济下行,需要特别强调投资的作用。”在贾康看来,供给侧改革时代不仅不能弱化投资的力量,而是需要格外重视投资——只不过新时期的投资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中国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总量和增速,而在于结构、质量与综合绩效。”贾康表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期,需要把握好有助于支撑全局的“聪明投资”。资金投向何处、效果如何,比投入了多少资金重要得多。
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PP项目库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推介PPP项目来看,有利于调结构、惠民生、护生态、防风险、增绩效的选择性项目占大多数。例如,北京的地铁6号线、海淀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浙江省温瑞平原排涝工程、浙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南浔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云南省文山市供水系统项目、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项目等,都是上述选择性项目的典型代表。
作为北京地铁6号线、14号线和16号线三个PPP项目的责任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计划部总经理任宇航认为,PPP作为聪明的投资,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够将优秀资本所拥有的高效、高质管理经验与模式引入投资项目。“如何做到最有效率的资源整合,这就是‘智’。比如,已经投入运营的北京地铁4号线,港铁在更新改造管理方面拥有更好的系统、更好的手段,我们北京的地铁就可以学习。”任宇航说,港铁能够用更少的人力投入达到相似的服务效果,能够以更小的发车间隔提升服务质量,这些资金运营效果背后的管理机制和经验能够让投资的质量和综合绩效更好地提升。
“PPP配合了促改革与稳增长,是利用混合所有制创新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有效产能,如钢铁、建材、施工机械与设备的制造等行业和领域,会形成一大批‘聪明投资’对冲下行压力,以有效供给来增加长远发展后劲。”贾康说,这是在供给侧助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