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璋铭 夏恩德 王达政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石璋铭夏恩德王达政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摘要]文章基于黄石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SFA方法与模糊评价法,分别测算了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与综合能力水平。结果表明,当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总体处于一般偏下水平。进一步运用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经分析可知,影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经费、企业高新技术税收减免这四项,其中只有第一项正常发挥了作用。因此,提升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当从积极鼓励企业引进研发人才、加大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活动税收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SFA方法;模糊评价法
引言
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亟待从传统的依赖要素积累来扩大资源开发规模向依赖技术创新来提升要素效率转型。尤其受到近年来宏观经济的产能过剩、总需求疲软、要素价格波动加剧、环境压力日趋严峻等系列因素的影响,黄石工业经济转型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远高于全国一般水平。而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发展基础之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等特点,其发展显然符合黄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黄石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其在黄石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但仍未成为黄石的主导产业。来自黄石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三经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与节能环保三大产业领域,产业内共有109家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数量不到0.5%;其中中小微企业105家,占企业法人总数的96.5%;产业内从业人员3.6万人,占全部产业工人总数的0.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507.4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收入的20%,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为203.35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总收入的50%。这充分说明,当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是“重大技术突破”,因此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必然是技术创新。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全局长远性,要求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不能依赖外资和技术引进,只能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自主创新[1]。基于此,本文将从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出发,研究黄石战略性新兴自主创新发展的现实能力、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促进措施,以期为推动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所谓自主创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从创新形式出发,将之定义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毫无疑问,自主创新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最可靠的动力源,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保证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而这又是以厘清自主创新能力构成为前提的。宋河发、穆荣平从主体、过程、绩效等方面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界定,认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自主创新战略政策能力、自主创新潜力、自主创新转化能力与自主创新实力等四个方面[2]。曹洪军等人进一步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的方式,引入创新意识与创新方式两个维度,丰富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3]。王鹏等人基于区域视角,将自主创新能力分解成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资源的产出能力、创新的环境支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4]。
总体来看,文献中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主要由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管理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与自主创新支撑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5]。基于这些构成,文献中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来开展研究。从直接角度,观测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研发机构设立、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销售增长等定量指标,如,李龙筠、谢艺的研究[6];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定性与定量指标一体进行评价,如,宁连举、李萌的研究[7]。从间接的角度,主要是基于投入与产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8]或随机前沿分析(SFA),对创新投入导致的创新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并据此判断创新能力高低。
相对于评价创新能力,文献中对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更为深入与广泛。以区域作为创新主体,Kirchhoff et.al.指出区域内的知识存量、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数量对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外溢作用[9];Fernandes、赖永剑论证了贸易开放度对区域创新的非线性作用[10-11];邵云飞等人从内生增长模型入手分析了地区文化积累对创新的正效应[12];李健、卫平则基于城市化的视角,指出金融发展尤其是民间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13];而作为对区域内金融市场的补充,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14]。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知识积累与研发投入、企业文化与组织学习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智力资本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制度[15-18];此外,基于中国经济还存在的二元结构特点,吴延兵、李政、陆寅宏都指出,企业所有制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国有企业往往能通过政治关联而以较低成本获取创新资源,因而创新动力与能力较非国有企业更低[19-21]。
上述文献研究都是从经济整体出发,较少选择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开展研究。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提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研究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评价与影响因素之文献也日益丰富。从产业具有的高新技术特点出发,王相平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成技术能力、市场能力与创新文化三个方面[22]。王文霞则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制度创新能力两个角度来评价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23]。张治河等人则进一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蠕虫规律”[24]。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李煜华等人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指出:从外部来看,包括政府干预、研发机构参与与企业间合作;从内部来看,包括内部组织合作意愿、企业创新资源禀赋整合与管理能力[25]。
综合现有文献可以看到,目前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则相对较为欠缺。首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内容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次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中因为选择的样本、研究方法等差异,产生的结论也多种多样,不太统一。第三,当前的研究对象多数都侧重于宏观整体分析,较少有文献选择某一具体区域研究。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仍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这种产业发展状态的不稳定与统计资料的匮乏相结合,使得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还难以在短期内充分进行与成熟起来。因此,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依据黄石市三经普统计资料,选择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应当基于产业发展特点来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是研发(R&D)活动,只有不断地进行研发才能保持产业发展的创新性,才能实现产业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战略目标。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多数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自身规模小、积累少,如何保证研发活动所需要的巨大资金与人员的持续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创新投入能力应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是主导产业,这主要指的是产业内产品在未来必将是主流产品、产业的产值与增加值未来是GDP的主要来源。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则又源自研发所得的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因而创新产出能力也应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一。进一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过程来看,产业内的企业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研发活动组织、管理的经验不足是常见的,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研发资源、实施研发活动才是研发成败的关键。因此,创新效率水平也应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因素之一。而正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多是微型企业,产业发展需要外部大力扶持,包括政府主导、社会资源参与等多种形式,故而创新外部支持能力也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解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创新外部支持四个方面。参考文献中的做法,结合黄石三经普数据,将每个方面选取可以量化的指标予以确定,最终汇总成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共同组成的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如前所述,现有的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有直接与间接两类,直接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间接方法主要有DEA分析和SFA分析。直接评价法是通过综合评价指标的信息求得一个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间接评价方法则主要是观测给定投入水平下理想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异,或通过给定产出水平下理想投入与实际投入的差异来进行效率评价。在直接分析中,因子分析法主要是用于比较评价。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测定综合水平而非比较,因此因子分析法不适用本文。在间接方法中,DEA分析与SFA分析都是通过测定理想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价的,不同的是DEA分析先验地将理想水平取代评价对象中同类指标最高水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SFA则将理想水平看作随机的,更具客观基础。鉴于上述分析方法的说明,本文选择模糊评价法对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定评价。其中,涉及到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本文选择SFA方法进行测算。
1.基于SFA方法的创新效率测量
运用SFA方法计算创新效率时,首先需要设定创新生产函数的形式。考虑到本次三经普提供的数据是2013年的截面数据,因此本文基于文献中的常用做法,将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产函数设定为如下:
lnYi=β0+β1lnKi+β2lnLi+(νi-μi)
(1)
方程式(1)中的Y表示创新产出,K表示创新资本投入,L表示创新人力投入,ν表示服从白噪声分布的随机干扰项,μ则表示随机前沿的效率损失。依据随机前沿分析理论,创新效率TE的表达式如下:
TEi=exp(-μi)
(2)
式(2)中效率水平TE是位于[0,1]之间的,趋向于0表示效率水平较低,趋向于1表示效率水平较高。为估计方程(1),本文选取三经普数据中的研发内部经费支出作为创新资本投入K,研发人员数量作为创新人力投入L,对于创新产出Y,本文分别用申请专利数量P与新产品销售收入R表示。在本次三经普提供的数据中,剔除掉10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内K、L、P、R数据不全的企业,最终保留18家进行估计。在估计之前,先对变量的样本进行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方程(1)中的样本统计性描述
在估计方程(1)的过程中,由于以专利P作因变量的极大似然估计chi2统计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舍去专利P做因变量的估计结果,只汇报新产品销售收入R作因变量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估计得到极大似然比为-31.685 595,χ2统计量的值为34.98,其显著性水平远远小于1%,表明估计结果良好。
表3 新产品销售收入R作因变量的方程(1)估计结果
依据表3中的结果,得到样本公司的创新效率值,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最大为0.718 404 9、最小为0.008 372 2,平均只有0.320 052,这个数据远远小于1,说明当前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效率还十分低下,大部分创新资源与创新活动都投向了无效率领域。
表4 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值
2.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测量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A确定为模糊评价的目标层,二级指标是四大子能力B,三级指标则是具体指标X。模糊分析法的关键在于设置判断矩阵:通常是用数字1~9及其倒数来表示两个元素相比而言的重要程度。例如,在四大子能力体系中,数字1表示指标Bi与Bj同等重要,数字3表示Bi比Bj稍微重要,则1/3表示Bi比Bj稍微次要。依据文献中常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出现频率及课题组咨询相关专家,本文分别构建目标层A与准则层B之间判断矩阵、准则层B各元素与评价指标X之间的判断矩阵,如表5-6所示。
表5 判断矩阵A-B
表6 判断矩阵B-X
注:在表5、表6中,W表示用求和法算出来的判断矩阵权重,在表6中计算B3-X3i判断矩阵时,考虑到若需要计算X31则要重复X1i指标的信息,因此舍去X31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将上述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出来,然后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将C.I值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R.I的比值C.R计算出来后,如表7所示。由此表明本文设置的判断矩阵具有专家一致性,依据判断矩阵计算的权重是合理的。
表7 判断矩阵满意一致性检验表
在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后,对三级指标X中的每一项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然后安排本课题组所有成员每人单独邀请课题组外专家5名进行打分,通过统计不同专家的打分情况,得到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模糊评价矩阵。
1)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模糊评价矩阵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自主创新投入能力X1i的指标权重集合W1=(0.586 623,0.193 617,0.424 285,0.128 809),可以得到对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评价模糊集:
B1=W1×R1=(0.371 396,0.202 992,0.225 276,0.274 207),归一化处理后得
B1*=(0.345 848,0.189 028,0.209 779,0.255 345)。
2)自主创新产出能力模糊评价矩阵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自主创新产出能力X2i的指标权重集合W2=(0.681 246,0.212 062,0.274 344,0.165 681),可以得到对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评价模糊集:
B2=W2×R2=(0.433 583,0.179 063,0.213 463,0.530 763),归一化处理后得
B2*=(0.319 546,0.131 968,0.157 32,0.391 167)。
3)自主创新效率能力模糊评价矩阵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自主创新效率能力X3i的指标权重集合W3=(0.102 087,0.202 254,0.402 827,0.626 166),可以得到对自主创新效率能力的评价模糊集:
B3=W3×R3=(0.316 697,0.141 611,0.162 785,0.168 709),归一化处理后得
B3*=(0.400 983,0.179 299,0.206 109,0.213 609)。
4)自主创新外部参与能力模糊评价矩阵
由上面的分析知自主外部参与能力X4i的指标权重集合W4=(0.289 779,1.085 259,0.124 962),可以得到对自主创新效率能力的评价模糊集:
B4=W4×R4=(1.336 466,0.259 022,0.924 702,0.831 225),归一化处理后得
B4*=(0.398 777,0.077 287,0.275 914,0.248 022)。
基于上述Bi*(i=1,2,3,4)向量的计算,结合“优、良、中、差”四级评价对应的分值,计算每种能力最终的得分。以B1*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最终得分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设分值向量P=(5,4,3,2)T,则最终得分为:
B1*·P =(0.345 848,0.189 028,0.209 779,
0.255 345)·(5,4,3,2)T=3.625 38
同理可得,自主创新产出能力最终得分为3.379 893,自主创新效率能力最终得分为3.265 6,自主创新外部参与能力最终得分为3.626 818。
通过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四大子能力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到,总体上得分水平都位于中等,没有一个能力达到了良好级别。这充分说明了当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为一般,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前文自主创新效率还很低的研究结果。
三、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当前不论是从效率来看,还是从综合能力来看,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为一般的水平,如何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为推动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下文将基于三经普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以实证分析手段检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提升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路径。
文献中研究影响因素时,多以单项指标度量自主创新能力。常见的指标通常是从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两个角度来选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考虑到前文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水平较低,反映的是研发投入资源的配置存在较大程度非效率,因此,本文从研发产出来选择指标。在三经普数据中,主要提供了4项研发产出指标:申请专利数、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由于发明专利更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因此本文舍去专利数,只以后3项作为研发创新的产出度量指标。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与外部两大类。内部因素最主要的是企业规模,其次则包括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研发外部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投入3项。本次三经普的数据还包括企业科技活动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等更为详细的数据,因此本文将选择这6项指标作为内部待考察因素。外部因素则主要考虑社会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力度,本次三经普中与之相关的数据有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经费、政府高技术税收减免2项,因此本文以这2项数据作为外部待考察因素。
本次三经普数据提供了109家企业2013—2014年的调查数据,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尚余下48家企业,两年共计96个观测值共同组成了一个大N小T型的面板数据。基于上述指标选择与数据特征,本文构建如下面板模型:
Yit=β0+β1X1it+β2X2it+β3X3it+β4X4it+
β5X5it+β6X6it+β7X7t+εit
(3)
其中,Y表示以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与新产品销售收入表示的因变量;X1~X7则表示以企业资产规模、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研发外部经费支出、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企业科技活动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经费、政府高技术税收减免表示的自变量;i表示个体;t表示时间;ε表示随机干扰项。
运用Stata13软件,分别选取不同的因变量,本文估计方程(3)。考虑到本文的数据类型是面板数据,对模型估计有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豪斯曼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因此将固定效应估计结果汇总,如表8所示。
表8 基于面板数据的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估计
注:表中***、**、*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表8中模型1、2、3分别代表以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因变量的估计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做因变量的模型1估计系数在统计上都不显著,因此该模型是无效模型。
模型2以新产品开发项目做因变量,表示自主创新能力。模型中有X1、X4、X8、X9这4个变量的系数在统计上显著。X1是以资产总值表示的企业规模,虽然在5%的置信水平下统计显著,但系数估计值几乎等于零,这说明资产规模对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没有影响。这一点正符合“熊彼特创新假说I”: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是“毁灭性创造”,其发展的条件是企业的规模不大、产业处于充分竞争状态。X4表示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在5%的置信水平下统计显著,但系数估计值只有0.013 819 2,说明企业研发人员的作用发挥极不充分,这也与前文自主创新效率低下相吻合,反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还有极大提升空间。X8表示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经费、X9表示企业高新技术税收减免,两者都代表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这两个参数的估计尽管统计上显著,但系数为负值,这表明当前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也处于无效率状态。
模型3以新产品销售收入做因变量,表示自主创新能力。模型中有X1、X2、X4、X9四个变量的系数在统计上显著,其中X1、X4、X9 的含义已经在模型2中分析过。在模型3中,X2表示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在1%的置信水平下统计显著,且系数估计值等于8.186 406,这表明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投入是支持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
综上所述,当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经费、企业高新技术税收减免这四项。其中,前两项是企业内部因素,后两项则是外部因素。当前,除了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发挥了较大作用外,另外三项因素的作用不仅没有凸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妨碍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黄石市三经普数据,结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构建了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首先,基于SFA方法测算了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效率;其次,运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最后通过构建面板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创新效率来看,当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均值为0.320 052,远小于1,说明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来看,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效率能力与自主创新外部参与能力得分分别为3.625 38、3.379 893、3.265 6、3.626 818,总体处于一般偏下水平,这也印证了目前黄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低的现状。从影响因素来看,主要有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经费、企业高新技术税收减免这四大因素。其中除第一项因素正常发挥作用之外,另外三项因素的作用还不明显。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鼓励企业引进人才。从三经普统计数据来看,当前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内设有专门研发人员的企业不足三成,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研发人员的巨量需求是严重不符的。这方面,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从人才的培养、引进、安置等方面,应当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相应的专门政策。尤其是应当鼓励企业引进领军性人才,通过柔性工作方式引进本地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人才做兼职研发。
第二,加大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三经普统计数据显示,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内能享受到政府科研经费投入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25%,多数企业都不能享受政府资金扶持。即便是能享受政府资金扶持的企业,户均资金也才40万,如此杯水车薪的扶持,显然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不会明显。建议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做两方面修订:一是以奖代补,通过重金奖励的方式,刺激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二是变直补为间接补贴,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将补贴资金转向提供担保、提供贷款利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创新。
第三,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税收优惠力度。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当有放水养鱼的长远视角,毕竟这都是未来黄石的主导产业,当前放手扶持就是在培养长期税源。不妨将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可通过积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进驻开发区产业园的方式,参考上海、武汉等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措施与力度,进一步加大黄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新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税收优惠力度。
参 考 文 献
[1]邢红萍,卫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模式研究[J].经济学家,2013(4):56-65.
[2]宋河发,穆荣平.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73-80.
[3]曹洪军,赵翔,黄少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9):105-114.
[4]王鹏,李健,张亮.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5):37-46.
[5]赵志耘,杨朝峰.转型时期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32-42.
[6]李龙筠,谢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价[J].经济学家,2011(2):93-102.
[7]宁连举,李萌.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11(3):51-58.
[8]李平,随洪光.三种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基于DEA方法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2):74-83.
[9]Kirchhoff B.A., Newbert S.L., Hasan I., Amington C..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R&D expenditures on new business formation and employment growt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Practice,2007,32(7) :543-559.
[10]Fernandes, Ana Margarida, Caroline Paunov. Does Trade Stimulate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Firm-Product Data[R].OECD Development Centre Working Paper,2010:286.
[11]赖永剑.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J].软科学,2015(5):50-54.
[12]邵云飞,范群林,唐小我.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1(9):28-34.
[13]李健,卫平.民间金融、城市化与创新能力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152-159.
[14]陈丽珍,刘金焕.外方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 :85-92.
[15]张军,许庆瑞.知识积累、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8):86-95.
[16]彭红霞,达庆利.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创新管理对组织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1):144-149.
[17]李辉,苏勇,吕逸婧.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智力资本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5(6):76-81.
[18]刘思明,侯鹏,赵彦云.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工业创新能力——来自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40-57.
[19]李政,陆寅宏.国有企业真的缺乏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与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2):27-38.
[20]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4(2):53-64.
[21]张平,黄智文,高小平.企业政治关联与创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117-125.
[22]王相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6):193-195.
[23]王文霞.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6-103.
[24]张治河,潘晶晶,李鹏.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演化及规律探索[J].科研管理,2015(3):1-12.
[25]李煜华,王月明,胡瑶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15(8):10-17.
(责任编辑尹春霞)
Researching on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uangshi City
ShiZhangmingXiaEn'deWANGDaz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Based on data of the third economic census,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uangshi city by using SFA and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very low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below average.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model using panel data shows that the four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uangshi city are the corporate's R & D spending, R & D personnel' input,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and the tax waive for enterprise's high-tech. Only the first factor——the corporate's R & D spending plays its role.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uangshi cit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employing and retaining more R & D personnel by the corporate, increasing government funding in R & D and further optimizint tax of the high-tech activities.
[Key words]Huangshi;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SFA;fuzz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62(2016)01-0045-09
[作者简介]石璋铭,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
*[基金项目]黄石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招标课题、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黄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项目编号:2015Z04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及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g434。
[收稿日期]2015-11-24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