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胜超+杜迪+马媛媛
摘要:中缅胞波狂欢节,作为一个新近诞生的“传统节日”,走过了“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经济、文化搭台,文化唱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搭台与唱戏”模式的转换过程。中缅胞波狂欢节的年度实践,以“和平、发展、吉祥、共欢”的节日主题,仪式性地维护着中缅邦交的期待与愿景,对于缓解中缅局部边境问题具有缓解、按摩作用。如何平衡“文化搭台”(文化交流)和“经济唱戏”(产业表演)的重心,让节日回归中缅民众狂欢、交流的初心,成为当地节日组织者亟待面对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胞波狂欢节;跨国传播;文化传承;田野细节;演变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1-0093-08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Case Study of BAOBO
Carnival in SinoMyanmar Ruili Border
BA Shengchao, DU Di, MA Yuanyuan
(Faculty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
Abstract:BAOBO Carnival in SinoMyanmar Ruili border, as a newlyborn festival, has experienced a threeevolutional process from ‘governanceaided culture as the main content through ‘economyandcultureled culture as the main content to ‘culturedominated economy as the main content. The theme of BAOBO Carnival is “peace, development, auspiciousness and happiness” with the ceremonial and ritual function to maintain the anticipation of the SinoMyanmar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to alleviate the SinoMyanmar local border issues with easing and lubricating effect. The cardinal issue confronted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how to balance between the “culture as a stag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y playing"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bring the BAOBO Carnival back to its original purpose and aspiration of hilarity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BAOBO Carnival;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field work details; evolution
一、中缅胞波狂欢节的由来
“胞波”一词出自缅语音译,意为“同胞兄弟”。相传[1]在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后来龙公主生下了三个龙蛋,一个顺江而流,漂到了中国,一位美丽的少女破壳而出,成为了中国的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宝石,于是缅甸就有了宝石之国的美誉;还有一个被缅甸一位正在挑水的老人拾起,孵化出来了一个男孩,男孩长大后成为了缅甸蒲甘王朝的始祖。此后,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缅语,“同胞所生”),这就从传说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缅甸人民称中国人民为“苗瑞”(缅语,亲戚之意)。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和缅甸就经常使用“胞波情谊”来形容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胞波”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1960年之后。在此之前,中缅边民共举办过两次大联欢,一次是1956年1月,缅甸政府在克钦邦雷击举办了缅中边民大联欢;另一次是同年的12月16日,周恩来总理同缅甸的时任总理吴巴瑞共同出席了在云南德宏州芒市举办的有15000人参加的中缅边境人民联欢大会,这可算是中缅历史上最早的“胞波节”。
随后,1960年在解决了中缅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问题后,“中缅友好年”被记入史册,两国的领导人和媒体方面开始频繁地使用“胞波”来强调两国如“亲戚”般的关系。1960年国庆,缅甸总理吴文瑞率领由文化、电影、艺术代表团组成的400多缅甸文化界人士,参加北京举办的“缅甸文化周”;1961年1月缅甸独立节间,周恩来总理也携中方53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在仰光举行的“中国电影周”。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举办的是“缅甸文化周”,仰光举办的是“中国电影周”,分别在各自国家举办以他国文化为内容的活动,更显两国水乳交融的情谊和长存胞波之情的诚意。
其实,将两国关系阐述为“亲戚”关系最直接的证据是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以中缅瑞丽边境的傣族为例,缅甸居民称瑞丽的傣族为“中国掸族”,瑞丽居民称缅甸掸族为“缅甸傣族”。在没有明确的国界划分之前,“傣族”和“掸族”生活在同一族群之中,语言互通,习性相似,且可以通婚。1953年在缅甸的华人约有35万,其中大概40%是中缅混血,但这一比例往往是被低估的[2]。因为即使是现在,依然有很多瑞丽边民通过多种渠道去买缅甸身份,变成傈僳族,并在缅甸娶妻生子。因此,用“胞波”一词来形容中缅瑞丽边境亲戚般的关系,是建立在真正的“血缘认同”关系之上的。
1998年,瑞丽市争创优秀旅游城市,为了配合昆明世博会的举办,云南省旅游局策划了“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旅游局前局长提出了“中缅狂欢胞波节”的创意和具体方案,作为昆明世博会的分会场和主要活动内容之一。从2000年开始,在中缅“四城一区”(中国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及缅甸的木姐市、南坎市和九谷市)联合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第一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于2000年4月15日至18日在瑞丽市的东南亚南亚风情园举办,由瑞丽市政府主办,缅甸木姐地区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协办。中缅双方对节日最开始的设想是:在中国瑞丽举办一年,在缅甸木姐举办一年。但是,由于缅甸木姐地区的实际经济情况、人力物力并不能够支撑办节的需求,2001年至2015年的“中缅胞波狂欢节”一直都由瑞丽承办。
在当地政府的宣传中,“胞波节”是有档次、有创意、有组织、有规模、有效应、有影响的节日,它是由中缅双方组织进行的跨国办节的尝试。“这样高规格、上档次的节日,在德宏州瑞丽市的办节史上尚属首次,是一次跨国办节的创举和尝试。”首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举办了中缅民族风情巡游、中缅瑞丽江小姐评选赛、中缅民族服饰比赛、中缅民族体育竞技赛等中缅狂欢活动。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的中缅游客和商人,发展中缅瑞丽木姐地区的旅游业和边境贸易,中缅胞波狂欢节的节事对象逐渐锁定“普通游客”和“商人游客”,加入了很多经贸事项,以节事活动拉动旅游业、商贸活动的发展。
在以下各节中,笔者将检视围绕“中缅胞波狂欢节”的中缅跨国节日交流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传播。这些信息包括中缅胞波狂欢节由最初的民众文化狂欢逐渐被政府间的经济贸易诉求占据的过程,年度节日重复并转换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也包括“中缅胞波狂欢节”这个被新近诞生的节日逐渐变成中缅瑞丽边境的“节日传统”的叙事。在跨国文化传播的脉络下分析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在“中缅胞波狂欢节”背景下中缅边境的社会动态。
二、中缅胞波狂欢节中的“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民俗节庆、文化论坛、祭拜典礼及各种标榜“民族特色”的活动中,“民族文化资本化”论题[3]在实践中运用最多的一句宣传口号便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某族的某种民俗节庆为由头,在民族歌舞展示中招商引资,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此理念的副作用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一度成为商品经济的附属品,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容,在一阵热闹之后便被搁置。在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文化复兴政策引导下,为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共赢,又有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
梳理2000年至2015年共15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中缅民族文化在胞波节上的亮相,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呈现的。历届“中缅胞波狂欢节”紧扣“和平、发展、吉祥、共欢”的主题,尊重中缅两国文化和信仰,突出和谐共欢的民族风情,也逐渐凸显出“经济唱戏”的经济述求。
在15届“中缅胞波狂欢节”的“文化搭台”活动内容中,中缅民族风情展演开幕式、中缅牛车彩车选美评选、中缅民族体育竞技活动、中缅胞波节大型文艺表演晚会、民族服饰评选赛、“瑞丽江小姐”评选赛、中缅歌手“歌唱瑞丽江”比赛是历届“中缅胞波狂欢节”的常设内容。在15届胞波节的历史演绎中,还有一些文化元素也会成为胞波节搭台的内容,如中缅四城一区泼水狂欢、民族焰火(傣族烧白柴)、佛爷摸顶祝福、水灯祝福、景颇族目脑纵歌等活动。将中缅瑞丽、木姐边境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歌舞、服饰、民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以比赛、展演、体验的形式呈现在胞波节的节期中,是胞波节“文化搭台”的基本逻辑。
2000年,首届中缅胞波狂欢节和2001年德宏瑞丽第二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文化所搭建的舞台上,其主角仍是文化,因为这两届胞波节的节日内容,主要还是围绕着中缅瑞丽、木姐边境民众的狂欢和娱乐进行的。
2000年,首届中缅胞波狂欢节的活动内容有:中缅胞波节彩车巡游、缅甸民族风情巡游、缅甸大象巡游表演、瑞丽佛教祝贺队(含小沙弥队)、民族表演场中缅歌舞演出、中缅(牛车)选美彩车队、人象拔河比赛表演、首届胞波节牛车赛跑表演、瑞丽江上竹筏比赛、首届胞波节抵棍比赛、首届胞波节瑞丽江小姐比赛、首届胞波节傣族刀术比赛。
2001年,德宏瑞丽第二届中缅胞波狂欢节的活动内容有:中缅胞波节彩车巡游、瑞丽江边广场民族歌舞表演、中缅(牛车)选美彩车队巡游及评选、著名作曲家杨非歌曲集瑞丽首发仪式、齐跳嘎光舞、瑞丽江上赛竹筏竞赛、瑞丽第二届中缅胞波节“歌唱瑞丽江”评选赛、瑞丽第二届中缅胞波节“民族服饰”评选赛、民间娱乐活动斗鸡和民俗艺术表演——葫芦丝之恋。节日晚会上还举行了傣族烧白柴、佛爷摸顶祝福、水灯祈福活动。
中缅胞波狂欢节在2002年停办了一年,2003年第三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上,开始出现了“经济唱戏”的表征。牛车巡游、民族服饰评选和“瑞丽江小姐”评选均以“冠名”的方式出现。例如:第三届中缅胞波狂欢节(金融杯)牛车巡游、评选;第三届中缅胞波狂欢节(通讯杯)“民族服饰”评选赛;第三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保险杯)“瑞丽江小姐”评选赛。“冠名”,既是政府吸纳社会资本举行节日的做法,也从侧面显现了经济资本开始介入胞波节的信号。以“民族服饰”评选赛为例,2008年第八届胞波节民族服饰评选赛揭晓的新闻通稿[12]显示了“服饰文化”上演背后的“经济支持”逻辑:
第八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民族服饰评选赛于4号上午在瑞丽江广场举行。中方瑞丽华文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选送的26号作品《一缕阳光》(模特黄楠)、缅方缅甸设计师坎九选送的23号作品《景颇族山浪支系》(模特玛坎久)服饰夺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是瑞丽金星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选送的9号作品《阿昌盛装》(模特宋丹丹)和德宏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瑞丽分公司选送的29号作品《绿韵》(模特梁倩);三等奖是丹摩锛民族工作坊设计制作的5号作品《太阳之女》(模特何木兰)和14 号作品《目瑙纵歌》(模特陈超)、姐告德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21号作品《景颇装》(模特张玉珊);另外5号作品还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从新闻稿的叙述中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中缅民族服饰”之所以能在胞波节的舞台上年度上演,以“地产开发公司”为名的经济支持是“民族服饰”文化在胞波节上演的幕后力量。在2008年之前,胞波节“搭台与唱戏”的模式还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但当2009年胞波节的冠名从“德宏瑞丽第×届中缅胞波狂欢节”升格为“中国瑞丽第×届中缅胞波狂欢节”后,“文化唱戏”的主角地位,逐渐让位于“经济唱戏”。“中国瑞丽第九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暨第二届珠宝文化节冠华珠宝公主暨民族服饰大赛”,这是2009年胞波节活动之一的冠名方式,曾经独立进行的“民族服饰大赛”,开始被“珠宝文化节”“冠华珠宝公主”等经济活动所挤压。列举2009年至2012年的“民族服饰”评选赛冠名方式,能直观看到这种转变:2009年,中国瑞丽第九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暨第二届珠宝文化节冠华珠宝公主暨民族服饰大赛;2010年,第十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暨第三届珠宝文化节“滇安佳苑”杯民族服饰大赛;2011年,中国瑞丽第十一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暨第四届珠宝文化节“金星杯”民族服饰大赛;2012年,中国瑞丽第十二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暨第五届国际珠宝文化节“潮都国际杯”“霓裳羽衣 多彩瑞丽”民族服饰大赛。
从2008年开始,中缅胞波狂欢节开始和珠宝文化节、红木文化节、神工奖玉雕大赛作品展等瑞丽年度节庆合并,珠宝、红木企业开始大规模赞助和冠名中缅胞波狂欢节,其节事活动也开始围绕着珠宝、红木和其它商品的展销进行。中缅胞波狂欢节,开始逐渐由民众的文化狂欢变为商家的销售节日。因为“节俭办节”的政策导向,瑞丽市政府也将胞波节的主要内容交由商家来完成。在诸多珠宝玉石、红木商家逐利兴市的利益述求中,中缅胞波狂欢节彻底变成了“中缅珠宝红木商家”的节日。比如,2010年开始,中缅胞波节的经典项目“瑞丽江小姐”评选赛,更名为“珠宝公主比赛”和“珠宝小姐走秀”;瑞丽赌石城开业剪彩(中国赌石文化第一城)、南亚红木家具博览中心竣工庆典暨展销会、瑞丽市重大招商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签约仪式、中缅胞波狂欢节红木精品展、神工奖玉雕大赛作品展、“神工奖”红木家具根雕大赛、瑞丽海外旅游大厦开业、德宏州政府与外商侨界座谈会、珠宝慈善义拍暨走秀活动等“经济唱主角戏”的节日内容,成为中缅胞波狂欢节的重头戏。
中缅边境的瑞丽市,在德宏州珠宝玉石文化产业规划中以“东方珠宝城”著称。截至目前[4],瑞丽大大小小的珠宝专业市场有18个,从事珠宝玉石产业的企业和个体商户约有6000余户,从业人员7万余人。2013年,瑞丽以珠宝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9.76%。目前,我国70%到80%左右的玉石毛料进口都经过瑞丽口岸;同时,瑞丽还是全国最大的翡翠戒面批发市场。珠宝从业人员和经济体量规模的客观现实,使瑞丽获得了“玉出云南,玉从瑞丽”的美誉,而中缅“胞波狂欢”也逐渐变成了“玉商狂欢”。2015年,中缅胞波狂欢节的节日活动中,官方政府领导出席的与玉有关的活动就有:中缅国际珠宝文化节开幕式暨“神工奖”颁奖典礼、中缅国际珠宝展及宝玉石“神工奖”雕刻大赛获奖作品展、缅甸翡翠玉石毛料二次公盘。
检视15届中缅胞波狂欢节,走过了“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经济、文化搭台,文化唱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搭台与唱戏”模式的转换过程。“搭台与唱戏”模式,直接将少数民族文化、经济产业拖入“表演”范畴。在传统的认知谱系中,“表演”更多地用来表征戏剧、歌舞、影视、杂技、曲艺、时装等艺术形式中专业演员所呈现的舞台演绎。如今,表演已经从专业的审美艺术表演,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展开的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示、旅游展演、传媒展播等文化事项,均可从“文化遗产表演”的角度对其进行认知[5]。中缅胞波狂欢节“搭台与唱戏”模式中“文化”与“经济”的力量博弈,呈现出“文化表演”逐渐让位于“产业表演”的消长过程。
2015年,笔者调研胞波节期间,参与的民众普遍反映“今年胞波节不好玩”“人气不旺”,能直接体现中缅民众文化交流的“中缅民族体育锦标赛(藤球、扭棍、顶杠)”,因为天气较热,临时转换比赛场地,观者寥寥;“中缅牛车彩车评选活动”,也因为“彩车美女”出席了其他活动,仅仅由主持人在另一个歌舞比赛的晚会间隙,宣读了获奖名单,并没有正式的评选流程。与中缅国际珠宝展、中缅国际珠宝文化节的热闹(政府领导出席并讲话、媒体记者到场采访记录)相比,能直接体现中缅民众文化交流的节日内容却被冷落了。中缅胞波狂欢节如何平衡“文化搭台”(文化交流)和“经济唱戏”(产业表演)的重心,让节日回归中缅民众狂欢、交流的初心,成为当地节日组织者亟待面对的实际问题。
三、中缅胞波狂观节中的传统传承与胞波狂欢
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声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被发明的传统”这一说法,是在一种宽泛但又并非模糊不清的意义上被使用的。它既包含那些确实被发明、建构和正式确立的“传统”,也包括那些在某一短暂的、可确定年代的时期中(可能只有几年)以一种难以辨认的方式出现和迅速确立的“传统”。如今,每年的“十一”黄金周,瑞丽市都会举办传统的“中缅胞波狂欢节”。
“中缅胞波狂欢节”,已经形成一整套由政府、商家和民众所接受的实践活动。以2012年中国·瑞丽第十二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暨第五届国际珠宝文化节为例,其实践活动的叙事由以下内容所组成:
主题和平、发展、吉祥、共欢
序幕以10月1日文艺晚会暨珠宝公主选美大赛拉开两节序幕。
高潮10月2日上午的开幕仪式暨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把两节活动推向高潮。
亮点1.65辆牛车载美女争奇斗艳竞头彩。2012年的牛车选美与往届不同的是,中缅各方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报名参赛队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了65辆。
2.中缅风情巡游融入时代主题。最能展现中缅两国民族风情的狂欢大巡游,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参演规模都较以往有所突破。2012年的巡游表演还融入了瑞丽各族群众全力建设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主题思想。
3.“珠宝公主”选美、民族服饰大赛各放异彩。2012年中缅双方共有30多名佳丽报名参加“珠宝公主”选美大赛。其中:有11名为缅甸佳丽;有51件中缅民族服饰作品参与“霓裳羽衣”民族服饰大赛的评选,缅方有11件作品参与大赛奖项的角逐。
4.百名玉雕师同台竞技,163件玉雕作品角逐大奖。2012年“两节”期间举办了瑞丽第六届“神工奖”玉雕大赛暨“天工奖”瑞丽赛区预选赛。“天工奖”首次在瑞丽开设预选赛区,参赛作品较往年相比呈现出在传统“福禄寿喜”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元素和边境民族文化元素。
5.对外交往空间不断扩大。两节期间,瑞丽除了与缅甸木姐和重庆市忠县建立友好城市外,还举行了中缅政界、商界、侨界会谈,加强对外沟通交流。
其他活动中缅藤球比赛、中缅高尔夫球友谊赛、中缅抢柚子大赛、中缅民间美术作品交流展等活动在胞波节期间悉数上演。.
从2009年至今,中缅胞波狂欢节的内容叙事大都参照以上列表的内容进行,最能体现胞波节形式化和仪式性过程的内容,无疑是“开幕仪式暨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以下是笔者对2015年中缅胞波狂欢节开幕仪式和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的进程记录:
整个开幕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举行中缅两国升旗仪式;第二,中方领导致辞;第三,缅方领导致辞;第四,中方领导宣布开幕;第五,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牛车、彩车和祝贺方队巡游。
胞波狂欢节的真正看点是巡游的方队和牛车美女。其中牛车彩车方块队巡游,又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共饮一江水。依次出场的方队是中缅胞波共狂欢方队,铓养狂欢方队,缅甸民族风情狂欢方队。第一篇章是紧扣节日主题的出场模式。当第一方队出现时,主持人的解说词中总有一句“每当我们举起‘开发、开放、吉祥、共欢的旗帜,一年一度的胞波狂欢盛宴就如约而至了”,正好将胞波节的活动主题明确表达出来。
第二篇章——携手共发展。参与的方队有:佛教方块队;小和尚出家方队;傣族吉祥物方队;花伞、赶摆小卜少狂欢方队;傣族托盘,水罐小卜少狂欢方队;傣族花环舞狂欢方队;傣族孔雀舞狂欢方队;傣族象脚鼓狂欢方队;景颇族风情狂欢方队;德昂族水鼓传情狂欢方队;傈僳族风情狂欢方队;阿昌族风情狂欢方队。第二篇章可以算是“胞波节”开幕式的一个高潮,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方队依次进场表演,对于观演者来说是一波接一波的视觉盛宴。
第三篇章——中缅胞波共和谐。第三篇章宣示的是胞波节的主旨,同时,有大多数民众最为关心的“牛车美女”的评选。巡演方队有:管弦乐狂欢方队;中缅体育狂欢方队;太极方队;丰收狂欢方队;青春年华狂欢方队;青少年哈哈狂欢方队;惠滇金融狂欢方队;财富新航线——云南集团狂欢方队;中缅牛车、彩车狂欢方队(约有70辆)。作为开幕式的结尾,这样的表演略显仓促,尤其是当青少年哈哈狂欢方队出场时,各种cosplay的造型让人一头雾水,事后细想他们可能想要表现的主题是边境少年与大城市的少年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同样也是很新潮的。
“被发明的”传统之独特性在于它们与过去的这种连续性大多是人为的。总之,它们采取参照旧形势的方式来回应新形势,或是通过近乎强制性的重复来建立它们自己的过去[6]。中缅胞波狂欢节的节日事项也是如此。通过胞波节开幕式的仪式化过程,瑞丽和木姐的友好关系,通过每年大同小异的讲话内容、歌舞展演比赛、民族风情大巡游、牛车美女巡游评选等具体事项,不断与中缅的友好历史相链接,以仪式化的重复,不断强化边境不同国别的政治共识。
开幕仪式上的“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无疑是中缅胞波节“狂欢”的内容之一,只是此事项是一种“限制性的狂欢”。以笔者调研的2015年中缅胞波狂欢节为例。10月2日一早,笔者戴着嘉宾证,乘坐酒店大巴去往瑞丽江大道(姐岗南路延长线)的开幕仪式现场,原本有些拥堵的街道,因为有交通警察的沿街管制,一路畅通。普通民众要观看开幕仪式,只能绕道出行。20分钟的车程,去到已经搭建好的开幕仪式现场,嘉宾们被有序指引到制定区域就坐。普通民众则被区隔在开幕式主席台、嘉宾区的对面,且用一条1米高的印有欢乐吉祥图案的广告招贴长布隔离。当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开始后,入场方队的表演,也多面向主席台,对面的大量中缅民众如同在“后台”进行观看,一些小孩只能骑在父母的脖颈上,或是将隔离招贴长布划开一个小口子观看表演。以维护秩序,方便主席台、嘉宾区贵宾的观看为名,使得“中缅民族风情大巡游”呈现出一种等级感。就连为胞波节宣传推介的记者们,也因为拍照时阻挡了嘉宾们的观看视线,而被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所围挡。
检视2015年的中缅胞波节,最能体现中缅胞波狂欢之情的,无疑是少数民族欢歌晚会和中缅明星璀璨演唱会。从以下田野日志的体验式记述中,可以看到一个外来者(游客、胞波节参与者)对胞波狂欢的亲身体验:
胞波节期间,在瑞丽江边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每天晚上8点都举行不同民族的表演,一共持续5天,分别是10月1日的傣族欢歌、2号的景颇部落晚会、3号的德昂原生态晚会、阿昌放歌和5号的傈僳族表演。这是政府领导在事先布置给各乡的任务,而今天表演者多是陇川上章凤村的农民。因正好是农忙时间,他们每晚都是9、10点之后加紧排练,才完成了这些歌舞。8点左后,傣族欢歌晚会表演开始,总共有11个节目,主题主要围绕着“8金”:金孔雀(舞蹈)、金嗓子(歌谣)、金葫芦(葫芦丝)、金刀子(果雕)、金旺旺(美食)、金剪子(剪纸)、金鼓王(象脚鼓)、金梭子(织锦)等傣族文化元素进行。
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每晚上演的“少数民族欢歌晚会”,是免费对所有人开放的。在晚会进行过程中,某啤酒品牌还在中间插入了一个比赛喝啤酒赢啤酒的互动环节,惊叫与嘘声此起彼伏,与胞波节开幕仪式的氛围完全不同,呈现出民间狂欢野性的一面。而标榜“中缅明星璀璨演唱会”的娱乐晚会,如果没有相关的记者证、工作证、嘉宾证,则需要买票入场。许多中缅青年男女都被演唱会热闹欢快的灯光吸引,很多人是翻墙逃票进来看演唱会的。
他们伸着手臂和这位叫做L Sai zi的女歌手热情互动。台上这位留着中分中长黄发的女歌手,身穿银色的背心和皮裤,她的演唱掀起了演唱会的第一个高潮。在演唱完事先准备的歌曲后,抵不住观众的热情,她和后面的乐队商量加唱了一首歌。又一次引起演唱会热潮的是印度肚皮舞表演,当舞娘身穿紫色纱裙,露着细腰白肚皮上台时,台下的男人从来不会掩饰对美女的欲望,他们朝着台上尖叫,打着口哨,一直到舞娘们退台。而接下来上场的,一位傣族男歌手岩坎的傣语《赶摆》,并没有得到多大的互动。
最后出场的缅甸天王级男歌手索版(缅语音译),将全场缅甸观众的气氛带到了最高点。我们看见一旁站着的缅甸男青年双手伸开上下打着节拍,跟着索版附和着唱,眼神没有一刻离开,一看就是索版的铁粉。而在场两边站着的观众大多是缅甸人,他们也一起打着节拍。中间有席位的中国观众,听不懂缅甸语,对这个天王级的歌手不太买账,其中不少都是像我们一样有贵宾卡的游客,他们进来不用买票,自然不太珍惜演唱会的内容。直到索版唱起中国观众熟悉的《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的缅语版时,台下的中国观众才有所互动。中缅明星璀璨演唱会在索版的歌声中结束,人群散去,用来阻挡无票者的招贴围挡,被挖出了一个个小视窗,是那些没有买票也想看演唱会的中缅民众的杰作。
以“胞波狂欢”检视2015年的中缅胞波狂欢节,除了欢歌晚会、演唱会,在瑞丽江边,临时搭建的一条美食街,可以看做中缅胞波舌尖上的狂欢,沿路的大排档和摆摊的小吃铺,虾虫、烤猪、撒苤、炸虾、烧烤,应有尽有。在瑞丽江广场旁边临时搭建的游乐场、临时商铺,买卖、娱乐、美食、交友,将胞波节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游乐场和露天百货卖场。
四、中缅胞波狂欢节中的跨国交流与文化传播
文化从未停止过流动,总是在碰撞,在裂变,在融合,在寻找新的融合。今日所有的民族文化都不是天生独一的,就连民族本身也并不是单一来源的。不过,全球化则使这一古老的现象以其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向我们呈现出新的迫切性和问题性[7]。中缅胞波狂欢节,仅是中缅瑞丽、木姐边境文化传播的象征性节日。在这个跨国节日之外,由血缘、亲缘、贸易、产业所串联起来的中缅人口流动,使中缅文化传播显现出一种与跨国节日热闹、祥和氛围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番境况。
瑞丽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边贸口岸,只是一个三线、四线的小城市,但对于邻邦缅甸来说,瑞丽是类似“北上广”的大都市。在瑞丽市街头,餐馆服务员、洗车店伙计、建筑工地工人等服务行业的工种,大多是由木姐过来的缅甸边民所从事。在瑞丽的缅甸人,也大多是从事廉价的劳动力行业。
而与此相反,进出缅甸的中国人,除了大众游客,多为经济实力雄厚的珠宝玉石商人。通过对缅甸翡翠原料的买卖加工,以奢侈品的高利润成为瑞丽的富人阶层。缅甸木姐周边地区民众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拖拉机、日用品等,也均依靠瑞丽口岸出关。物质财富的悬殊和生产生活的依赖性,使得中缅民众在文化心理上呈现一种交流的不对等,瑞丽市当地人一般称缅甸人为“老缅”,而且瑞丽周边的中国民众形成了一种共识。以跨国婚恋为例,中国男人在没有其他选择时会迎娶一个缅甸老婆,这对于缅甸女人来说是一种幸运。但是,中国女人大多接受不了嫁给一个缅甸男人的事实,而且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先例。
瑞丽,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随着经济贸易的逐步发展,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由此带来的“黄赌毒”问题,在当地也屡见不鲜。如今,单身男人走在瑞丽街头,仍然可以看到“站街女”吆喝生意的身影,虽然经过政府的大力打击,“黄赌毒”已经有所收敛,但洗脚、按摩等相关服务业,仍然活跃在这个边境城市的各个角落,即使是中缅农民工聚居的一些城中村中,依然有廉价的“性工作者”租住旅店从事服务业。
针对民间暗潮涌动的客观现实,瑞丽市在跨国文化交流方面也正在做着一些积极的努力,“瑞丽市中缅边境文化交流协会”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10月成立的中缅边境文化交流协会,下设对缅文化交流部、傣族文化交流部、景颇族文化交流部、宗教文化交流部、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交流部和办公室六个部门。截止2014年12月,该协会在促进中缅文化交流方面主要展开了跨境少数民族文化研讨会、联欢座谈活动、政府领导媒体记者互访、出版物的编撰交流等活动,以期促进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传播。协会还促成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缅甸木姐设置了办公室,与缅甸木姐地区妇女会联合开展项目帮扶活动。这是中国第一家在缅甸设置办公室的非政府组织,对于加强中缅双方在推进边境地区妇女儿童享有健康生活水平和平等发展机会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中缅瑞丽木姐边境“中缅胞波狂欢节”作为一个新近诞生的“传统节日”在2000年至2015年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本文从中缅胞波狂欢节“搭台与唱戏”的逻辑变迁、节日传统的诞生与胞波狂欢的田野细节、跨国交流与文化传播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节日。这些考察,反映着中缅边境近年来胞波狂欢节的演变。作为中缅双方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一个跨国节日,中缅胞波狂欢节的年度实践,以“和平、发展、吉祥、共欢”的节日主题,仪式性地维护着中缅邦交的期待与愿景,中缅民族和平、共欢的节日氛围营造,对于缓解中缅局部边境问题具有缓解、按摩作用。中缅胞波狂欢节,随着瑞丽木姐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其节日的宗教、文化氛围逐步减弱,贸易、经济、产业味道愈发凸显。节日的仪式性主要由官方主导,中缅民众参与度并不高。中缅胞波的狂欢,主要体现于一些传统热闹的文艺晚会展演上,文化、信息的交流并不明显。在“胞波狂欢”的节日之外,审视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的日常生活,边疆地区的贸易往来,人员流动和双方政府的交流协作,仍停留在官方或半官方的精英阶层的交流互动上,节日之外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协作,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人民画报.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中缅胞波狂欢节[EB/OL].(2010-02-12)[2015-10-22].http://www.rmhb.com.cn/chpic/htdocs/china/201002/news/p12-g.html.
[2]范宏伟.中缅还是“胞波”吗[J].世界知识,2015(11):18-19.
[3]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论题的实质与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9-30.
[4]王书悦.德宏珠宝玉石产业的文化出路[J].东方珠宝,2015(5):36-41.
[5]巴胜超.表演[J].民族艺术,2014(2):22-26.
[6]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M].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2.
[7]金惠敏.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