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益忻
青岛工匠成长模式的几个鲜明特点
文/管益忻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岛较早接触市场经济,其产业资本尤其是德国(后为日本)制造业产业文化,以及来自山东本土的深厚的儒家思想,成就了依托制造业崛起的北方工业重镇——青岛。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又以其拥有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青岛港、红领等诸多名牌而驰名海内外。而与“青岛制造”紧密联系且成为其主要支撑要素之一的,便是其著名的“青岛工匠”精神,这一卓越的“匠人品格”文化,尤其凸现在以下这些内在蕴涵的理念上。
青岛工匠深深懂得并践行做人的道理。而体现在其人生职业生涯中,那便是坚守时时把产品(服务)做好的信条。年深日久,一以贯之便内化成了这样的“人生规则”:产品即人品,做产品即做人。由是,他们对名产品、高质量之追求便氤氲生成了一种几近于神圣的敬畏心理。比如至今已有113年悠久历史的青岛啤酒,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引导下,凭其啤酒品质之卓越使其品牌价值达1168.75亿元,企业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无需赘言,青啤百年辉煌,百年不衰之品质,乃由一代又一代青啤人对酿酒高顶尖技术几近苛刻的卓越追求所致。在其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底色板上,早已把“食品安全”和高品质的坚守,当作百年青岛啤酒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和生命线”。而也正是这种多年来不懈的坚守,使得青啤人对于产品质量有着近乎神圣的敬畏感,使得青岛啤酒的酿造者有了一种渗透到骨头里的自信、自尊和自豪。
青啤人秉承的可持续发展信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质量、品质文化,是以其严谨科学的“技能点”体制为根本保障的。这是青岛啤酒在世界正在或已经迈向ICT(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总称)时代,即迈向以加工信息为主时代的一个领航性创举。“技能点”即信息点。形成岗位技能清单,以每个工位的技能点——信息点梳理链——形成系列,形成体系,形成标准。
青啤公司建立的标准化体制培训与管理培训的“超凡脱俗”之处,表现在明确岗位技能标准,组织专家对每个工位实施信息“技能点”进行详细梳理,制定岗位技能标准,形成岗位技能清单。例如,糖化工岗位,可分为糖化基本操作、cip刷洗设备操作、辅料系统操作、自主润滑保养、现场卫生清理操作、供料系统操作共6个技能模块,共79个知识技能点。
孟子说:人有恒产才有恒心。当今,我们尤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工手中的技术、本领实乃为一种资产,一种技术资产。在实践中,亟待将职工的技术资产直接转化为报酬。青岛啤酒公司等企业紧紧抓住这一条,抓出了成效。毫无疑问,这同时也是找到了一条认定知识产权的路径。
如何确认并积极呵护职工技术资产,青岛啤酒公司的做法是:通过建立特定的职称序列制度来实施和实现。首先,该公司自2005年就设立了技能师激励机制,在专业职位序列中,设置了技能师序列,从技工、助理技能师、技能师、高级技能师到首席技能师乃至技能大师,打通了技能师成长通道,这便科学、系统地确立了职工的技术资产。其次,该公司将专业职位评聘与薪酬挂钩,将技能等级与业绩、带徒等指标量化挂钩,使每个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更实体化。第三,青岛啤酒公司通过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形式,为技能员工搭建同台竞技的平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这样做,真正实现了双赢,同时也是确立职工知识产权的优越形式。
众所周知,“青岛工匠”是一个不断生成、发育壮大的精英群体,多为身怀绝技之非凡匠人,往往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早在上世纪50年代,青岛以“郝建秀工作法”的超绝纺纱技术而闻名天下时,便举起了“青岛工匠”这面旗帜。
当今,在金牌工人领袖许振超所在的青岛港,又涌现出了刘恩磊等一批突出代表。1995年底从青岛铸造机械厂技校毕业入港的刘恩磊,在钳工这个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岗位上,经过21年持久不懈的磨练、探索,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青岛港港机制造行业钳工首席技师。近年来,他先后荣获青岛市技术能手、新长征突击手、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首席技师等多个荣誉称号。这都折射着他卓越的“工匠技艺”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从爱岗敬业入手造就超绝意志
“爱至深,钻至切”,干一行,爱一 行,钻一行,创一行。“绝活”,在持久练“绝技”的拼搏中,用钻头在厚度仅有0.2毫米的生鸡蛋壳上钻出直径10毫米的孔,而且蛋壳完整,取下鸡蛋薄膜不破。逐步孕育出一种超强势业务意志力。
——从苦练、巧练“绝活”攀登“绝招”高峰
长期艰苦的钻研和苦练,刘恩磊钻坏了上千个鸡蛋,最终获得成功。他的精湛的技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011年,董家口港区制造安装转载楼时,他主动请缨,承担连接板加工任务,就是利用这个绝活,使加工的孔全部控制在了0.2毫米的误差范围内,而且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为转载楼顺利安装提供了保障。
——从持久不懈拼搏达至高境界
为使钻削稳、准、精、快,达到丝毫不差,刘恩磊想出用钻床钻鸡蛋取皮的练习方法之后便加紧苦练,向大纵深钻研。同事下班了,他在车间里加班练。他小心翼翼地练心、练气、练眼、练手,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在连续几个月钻、练中,有时候一个鸡蛋最多打10多个孔,一个孔破了,再用胶布堵死。整个过程手都要微动着,因为做钳工最重要的就是手上要有数、眼要看准,这个掌控好了,其他钻板也没问题了。
企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创新管理,为每个员工创新机能发育给出最大化拓展空间。
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公司员工勇于和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新突破,加快向创新型港口转型升级步伐,青岛港制定出台了《创新管理办法》,对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不仅重奖,而且记入个人荣誉档案,既有现实利好,又有长期“红利”。同时,设立技术工人技能评聘机制,用科学机制为港口每个人、每个岗位最大限度拓展空间,搭建舞台。此外,去年青岛港年度评选出的港口创新成果和岗位创新成果员工,所得奖励激励大幅提高,其中港口创新一等奖奖励金额从原先的3800元提高到现在的3万元,更好地调动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同年申请国家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专利授权7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中心首席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