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金
(新安晚报社,安徽 合肥 230071)
浅谈暗访调查的十八般武艺
张洪金
(新安晚报社,安徽 合肥 230071)
暗访调查稿件深受读者喜爱,但采访难度很大、风险性高,需要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本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采访实例,讲述了一篇暗访稿件从寻找新闻线索到写作成稿所需要的技巧和经验,为从事暗访调查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
暗访调查;隐性采访;揭黑;实战经验
新闻记者的暗访行为是为了社会大多数的共同权益不受损失而采取的迫不得已手段。它是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所应履行的义务和担负的责任,也是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的荣光。记者稍有疏忽,暗访工作将前功尽弃,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其惊险恰如步步惊心的谍战故事片。笔者从事暗访调查多年,曾揭开过不少坑人黑幕,协助执法部门铲除众多坑人陷阱。现在,笔者结合采写《“钱生钱”迷局》系列报道的实例,将多年总结的18条实战经验公布于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同行写出更多更好的暗访调查稿件。
好的暗访线索是暗访调查成功的关键。暗访线索的来源除了报社的新闻热线,更多的还要依靠记者本人明察秋毫和社会各界的爆料。
暗访记者应该对日常生活中的蛛丝马迹保持好奇,思考这些蛛丝马迹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冰山”,往往一个小异常背后是一个大黑幕。2014年夏,笔者发现在合肥城区,很多融资企业虽然都是注册资金上千万的“大企业”,但厂址却在偏僻的山村,法人代表也都是80后的“有为青年”。凭着职业敏感,笔者感觉这些“投资公司”可能是陷阱,于是就开始以投资人的身份暗访30多家“投资公司”。在不断深入的暗访调查中,笔者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到一些“投资公司”就是骗局,并积累和掌握了这些公司涉嫌诈骗的大量证据。
全民目击是记者获得好线索的另一个有效途径。记者的朋友圈越大,获得好线索的范围就越大。朋友圈内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能让记者视野更宽广,调查更全面,线索更丰富。
有朋友向笔者透露出一些他所知道的“投资骗局”的内幕。与这位朋友畅谈很久,笔者发现他所说的“圈钱黑幕”正好与自己所掌握的证据相似。这是偶然巧合还是骗局复制?笔者根据已掌握的暗访资料,锁定了几家涉嫌诈骗或非法集资的“投资公司”,随后便对这些公司进行“重点关注”。
暗访调查要想采访顺利,寻求合作至关重要,不仅要与同事合作、与爆料人合作、与执法部门合作,也要与被采访对象的相关人合作。合作的技巧更是五花八门。
与同事合作。暗访记者可以与自己人相互打掩护,让采访更加顺利便捷;也能与自己人交流采访心得和采访技巧,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技巧,迅速而准确地采访到核心内容。
与爆料人合作。爆料人通常都是核心事件的知情人,暗访记者与知情人士合作,能够快速掌握更多内幕,针对内幕来调查和收集证据。
与受害人合作。暗访记者应该设法取得受害人的信任,根据受害人的讲述,寻找核心事件的突破点。
与执法部门合作。暗访记者在掌握一定的暗访证据后,应该及时将暗访情况反馈给相关执法部门,让执法部门及时介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打击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也能让记者的采访更充分全面和专业权威。
与报社的采访、编辑团队合作。暗访记者身处采访第一线,切忌孤军奋战,不仅面临被暗访对象伤害的危险,也会因为不了解编辑部门对稿件的需求和报社的整体报道方向,而浪费采访精力。身处一线的暗访记者要尽可能地与报社编辑部门、采访部门的负责人保持联系,听取报社采访、编辑团队的合理化建议,更有益地采写优质稿件。
由于暗访题材的特殊性,实地采访要比普通采访艰难得多,记者既要掌握核心证据,又不能泄露记者身份。乔装打扮,深入实地潜伏,是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暗访乔装角色时,衣着或行李要符合乔装者的身份,为了取信于被采访对象,可以“扮猪吃老虎”。例如,在暗访“投资公司骗局”时,笔者扮演的是个有闲钱却没有投资途径、不懂上网、没有风险意识的学究;在调查伊川县“空壳大企业”时,笔者和同事乔装的是一对实地考察的投资人;在暗访“根治乙肝骗局”时,笔者扮演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村病人;在暗访商铺违规分割销售时,笔者乔装的是一个不懂投资的炒房者……
但记者在乔装角色时,不要乔装执法人员。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相关执法机关对暗访记者有法定委托。因为无论记者是何目的,冒充执法人员都是违法的。
乔装角色后,暗访记者要尽量利用角色身份收集采访证据。收集方式有录音录像,也有观察式、体验式、参与式、打工式等不同技巧。笔者在乔装投资人翻看“投资项目”资料时,多次以“尿急”为借口,将厚厚的“投资项目”资料带进厕所里翻拍取证;在暗访地下炒汇公司时,笔者凭借着一张内有数万元资金的银行卡,取得非法炒汇者的信任,成功地拿到了地下炒汇保收益的“白条子”。
“虎穴追踪”式调查也是暗访调查记者的必备武艺,因为“虎穴追踪”往往能挖出暗藏在违法现象幕后的根源。在历时数月掌握了合肥市场上“投资公司”的种种黑幕后,笔者便和同事准备去河南伊川县进行“虎穴追踪”,实地调查这些“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在报社领导和采访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的“伊川探险之行”不仅揭开了“投资项目”的画皮,为合肥警方破案提供了证据,也让“钱生钱迷局”系列报道更为权威、真实,领先于同城媒体的相关报道。
在暗访过程中,收集和找到对方违法的证据、弄清相关骗局的真实情况是暗访报道成功的关键。在暗访调查“保障房小区为啥停满小轿车”这一题材时,为了摸清“滨湖惠园”这个保障房小区内私家车的真实情况,笔者在寒冬里的黎明时分就赶到“滨湖惠园”小区,清点小区里的轿车数量,并将全部车辆的车牌号进行拍照、录像,“固定”了小区内停车的真实情况和这些业主私家车的车辆信息,留下了“保障房小区停满私家车”的铁证,也防止了物业公司及相关人员在曝光稿件发出后移走私家车,制造假象。
在暗访调查“投资公司”骗局的时候,笔者不动声色地收集了十多家投资公司的“投资报告”“企业资质”“融资委托书”“还款保证书”等资料,录下相关公司对投资者的各种“承诺”,确保了暗访稿件的真实性、权威性,也防止相关公司在被曝光后到报社与记者“交涉”。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主管部门及涉事单位三者的关系非常巧妙,俨然一部现代版的《三国演义》。暗访记者在掌握证据后,可以联系主管部门查处违规单位,但也要防止某些部门人员与违法单位勾结,泄露了记者暗访的内容,以躲避检查或处罚。某些涉事单位可能会借记者的报道“排除异己”“清理门户”,但又怕伤害了自己的利益。记者在暗访过程中,需要求助外援,但也要防止被所谓的“外援”诬陷或伤害。
暗访方式多种多样,因地制宜的“明访”或者进行“陷阱式明访”,有时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笔者在调查“投资公司”时,经常去一家公司“咨询业务”。经长期的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的确很正规,没有违规行为。笔者开始与这家公司老板面谈,并透露了记者的真实身份。这位负责人大谈合肥市场上的投资公司乱象,指责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让原本的投资中介变成了专门坑人的骗子公司,不仅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也伤害了正规投资担保公司的利益。他表示支持记者暗访调查“投资公司”的想法和做法,打击违法经营,整顿市场秩序,并向记者透露了他所了解的内幕,对记者进一步调查和揭穿“投资公司”骗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笔者在调查“根治乙肝”骗局时,也适时向一名正在为骗子打工的老医生透露了真实身份,得到了这位老医生的信任和支持。这位老医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这家“骗子医院”行医的经历,以及骗子编织这个骗局的内幕。老医生的真实证言不仅为暗访调查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证据,也为蚌埠市卫生局端掉这家“国家级肝病治疗中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明修栈道”的明访,其实也是“暗度陈仓”的暗访,就是在暗访或正常明访无法掌握证据的时候,记者转换采访话题,让被采访对象不知不觉地透露出真实内幕。例如,在采访“保障房小区为啥停满小轿车”一事时,如果是正常采访,物业公司肯定会以“不能泄露业主信息”为借口,拒绝透露小轿车车主是否是保障房业主。于是,笔者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采访技巧,特意向物业公司负责人亮明记者身份,称“小区业主向报社投诉物业公司不作为,让社会上的车辆停满小区,导致小区业主无处停车,将对物业公司进行曝光”。物业公司经理看到有记者“前来曝光”,连忙为自己辩解,称“小区内停的都是小区业主的车”,并拿出来小区业主的停车信息登记表让记者查看和拍照,以证实自己的确“没有让社会上的车辆进小区”。物业公司这种“自证清白”的做法,却印证了“保障房小区里的百余辆小轿车都是小区业主私家车”这个核心证据。
随后,记者又按照《业主信息登记簿》上登记的业主手机号码给部分业主打电话,假称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小区内停放的社会上车辆,重新核查车主及业户信息”,被暗访的业主不仅详细地说出了各家车辆信息,并强调自己就是小区业主,所住的保障房也是自己所购买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恰好就是记者所要掌握的“豪车主原来竟是‘穷’业主”的核心内容。
暗访记者因为揭露了一些黑幕,砸掉了一些人的饭碗,因此成为危险职业。如何在暗访中及暗访后保护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暗访前,记者要慎重选择暗访对象,政府机关、腐败分子、不法商贩等对象的危险系数相对小一些,黑社会、暴徒等亡命徒的危险性很大,记者不要单独暗访,如果非暗访不可,也应该与公安机关等部门联动,以防止暗访记者被伤害。
在暗访中,首先要注意保密,不要透露暗访记者的身份,遇到危险时要紧急撤退,或者与对方巧妙周旋,保护好自己。即使被对方知晓了身份,暗访记者也不要害怕,要和对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被暗访对象明白“记者所作所为是职务行为”。记者要尽量缓解敌对情绪、化敌为友,但也要警惕落入对方设计的暗算圈套。如果对方胡搅蛮缠也不要畏惧,要巧妙地拿出杀手锏,让对方心生畏惧。
笔者在暗访伊川县“投资项目”时,无论是走访当地群众,进入相关企业,还是采访当地政府、工商管理部门,甚至是住旅社、包车去采访地,都刻意隐藏了记者身份。不仅为了保密,更为保护远在他乡的人身安全。
在进入“中民光电”采访的时候,笔者被一群自称“中民光电员工”的壮汉围住。这群人目露凶光,质问暗访记者的身份。笔者和同事都沉着应对,巧妙化解。
2011年,笔者暗访曝光了一家地下炒汇公司打白条承诺收益的黑幕。这篇报道虽然没有署名,但这家公司的老板依然找上门。这个老板称“你砸我的饭碗,我要找你算账”,笔者称其实掌握了他的真实姓名及更多违法证据,并拍摄了相关视频,为了“保护”他并没有刊发相关信息和播发相关暗访视频。这位老板不理睬,继续威胁笔者。笔者就公开播发了部分暗访视频,并告知对方还有更多的视频,将继续播发。这位“江湖大拿”最终服软了,他只得承认记者的确是“保护了他”,请求记者将已经在网上播发的视频撤掉,以求得“自保”。笔者经报社领导同意后,请网站撤下了相关视频,震慑了这位“江湖大拿”,也防止了这位“江湖大拿”继续找笔者闹事,但相关视频资料却一直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
暗访调查“根治乙肝”骗局的时候,涉事医院院长威胁笔者说,这家医院是某某领导重点扶持的,请手下留情。第二天,《新安晚报》就用整版刊发了“国家乙肝治疗中心根治乙肝”的暗访调查报道,却隐去了这位“牛”院长关于“领导重点扶持医院”的高论。报纸刊发后,笔者主动给这位院长打电话,让他看当天的报纸,并告诉他“我还有更多的内容没有写,并有相关证据,我这样写其实是保护了你!”这家“乙肝治疗中心”已经被端掉多年,医院院长也没有胆子来找记者“索要更多证据”。
当然,能保护暗访记者的真正杀手锏,还是记者公平公正地客观报道和国家法律法规。只要记者的稿件客观真实不失实,就是一把最好的杀手锏,就不要惧怕被暗访对象“秋后算账”。
暗访调查稿件之所以人人爱读,不仅是因为引人入胜、悬念横生的文字稿件,“一图胜千言”的暗访图片也是吸引人的一个亮点。采用文字记录式暗访时,记者可以不动声色地观察,不留痕迹地录音,不动声色地跟踪……这样不容易暴露身份。暗访时拍图片,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发现,因此摄影暗访比文字暗访更难,手段也更巧妙。
暗访拍摄可以利用长焦镜头从高空或远处将被摄对象“拉”进图中,可以运用遥控拍摄,将相机隐藏在被暗访对象经常出没的地方,也可以与被采访对象近距离接触,利用专业偷拍机近距离拍摄。当然,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耳机音量调节线充当快门,巧妙拍摄。
智能手机像素较高,能满足一般新闻摄影的需求。智能手机(尤其是苹果Iphone系列手机)都配备有可以调节音量大小的耳机线,这种耳机线上的音量调节按钮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当相机处于摄影模式时,可以充当快门线使用。
当苹果Iphone系列手机处于“摄影摄像”模式时,你将耳机线插入手机听孔,手机就变成一个线控偷拍机了。你可以假装戴着耳机听音乐,将手机摄像镜头对准拍摄目标,轻轻按一下耳机线上的音量调整钮,就能拍摄或录下你想要的内容。为了拍摄的角度精准,可以经常联系偷拍手法,熟能生巧。
自从有了苹果手机,笔者再也不用为如何伪装自己的大相机而煞费苦心了。近年来拍摄的大量暗访图片,几乎都是来自这种手机。
当然,你也可以利用手机的视频功能全程录像,回到办公室后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就能轻松抓取到中意的暗访图片。
因为暗访批评报道的特殊性,需要在写作中注意严谨性,客观真实。这种真实不仅指采访真实,更要求表达真实,要做到惜墨如金,有疑问的地方宁愿舍弃也不准胡蒙。在《钱生钱迷局》的报道中,笔者和同事对稿件字斟句酌,即使稿件传到了编辑部,仍不放心。编辑在改稿的过程中,记者也反复审核自己的稿件,发现问题及时向编辑反馈,并和编辑沟通,哪怕有一点拿不准的环节,也不敢轻易放手。在这组报道刊发的过程中,笔者时常等到编辑签发稿件,报纸大样成型后,才于凌晨时分回家。
暗访稿件见报,并非是一个暗访活动的终结,而是接受读者和被曝光对象检验的新的开始。有些被曝光对象因对记者怀恨在心,可能会故意从稿件中找出破绽,试图对暗访记者“秋后算账”。因此,保存好采访中的证人、证言和相关证物特别重要。因此,笔者提醒广大同仁注意,保护好相关证据,也就是保护好自己。
[1]沈伟.当我们隐去了记者的身份——暗访的底线、规范与自我保护——严守谁则:守望老百姓有质量的生活[J].中国记者,2007(06):34-41.
[2]张少科.暗访调查实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56-60.
G212
A
1674-8883(2016)16-0244-02
张洪金,男,安徽阜南人,本科,新安晚报记者,曾多次荣获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研究方向:新闻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