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对中俄阅兵报道的议程设置及原因分析
——以5·9俄罗斯红场阅兵和中国9·3阅兵为例

2016-02-28 09:12高静婕朱宗虹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

高静婕 朱宗虹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00)



CNN对中俄阅兵报道的议程设置及原因分析
——以5·9俄罗斯红场阅兵和中国9·3阅兵为例

高静婕朱宗虹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00)

摘要: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作为二战中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纪念活动。各国媒体就两国阅兵进行了报道。本文以美国CNN对两国阅兵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内容着手,主要比较分析CNN在报道中俄阅兵时的议程设置,同时简要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阅兵;CNN;俄罗斯;中国

2015年,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二战中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各自举办了阅兵纪念活动。阅兵是展示国家实力的手段,也是一种公共关系互动,更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威慑力。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威慑”也是各国常用的一种外交手段。这种显示军事实力的威慑以国家实力为后盾,通过显示武力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击对手的意志、信念和认知系统,以应对外来威胁、制止外敌入侵,或遏制战争爆发、阻止战争升级,进而实现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1]

然而,媒体在进行报道时有自己的议程设置。一家媒体关于各个国家的报道可能是本国民众对别国形成印象的主要途径。本文之所以选择CNN对于两国阅兵活动的报道为样本,有以下原因:

在全球化的今天,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垄断了大部分国际新闻的报道和发布,成为世界各地民众获得国际事务的主要渠道,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CNN在国际新闻方面更具代表性。

一、CNN对俄罗斯5·9红场阅兵的报道

俄罗斯之所以选择在5月9日进行大阅兵是因为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全面覆盖,本文以4月14日~5月14日CNN关于俄罗斯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在进行样本分析时,笔者发现:明确主题对俄罗斯阅兵的报道仅有4篇,而更多的报道则是关于乌克兰危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罗斯太空船的一些负面的报道。显然,尽管CNN标榜客观,仍然难以摆脱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分析这一阶段CNN关于俄罗斯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CNN关于俄罗斯的报道的总基调是负面的。在涉及俄罗斯阅兵式的报道时,CNN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议程设置特点就是“阅兵”不是主体,更多的是拿“阅兵”这个词用来延伸新闻。也就是说关于俄罗斯阅兵式的报道并不是陈述俄罗斯阅兵的安排、布置等一些外部基本情况,更多的是用俄罗斯阅兵式引出与俄罗斯有关的一些历史或是现存的与俄罗斯有关的一些国际争端。

我们说CNN把“阅兵”这一主题当作延伸新闻来用是因为其在报道中,主要渲染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俄罗斯阅兵式被西方孤立

近期,俄罗斯与欧盟、美国因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和美国领导人缺席俄罗斯阅兵式成了CNN报道的一个侧重点。

例如,在5月9日题为“Russiamarks70yearssincevictory overNaziGermanywithhugeparade”的报道中,强调西方领导人的缺席是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和乌克兰危机中所采取的行动的反对。

(二)渲染对俄罗斯军事的担忧

阅兵的主题就是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向来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点,自然也就成了西方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

参与2015年红场阅兵的军事力量包括1.5万俄罗斯军队,1300名来自塞尔维亚、中国、印度的外国军队,200辆装甲车和150架战斗机,阅兵式分为展现反法西斯战争岁月的“历史”部分和高新武器装备的“现代”部分。[2]

(三)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

俄罗斯阅兵是为了纪念二战胜利,二战在人类历史上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各个国家也都有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在此次阅兵报道中,CNN更是重新“解读”历史。

在这次新闻报道中,CNN引用乌克兰外长评论称,苏联与纳粹德国在1939年签订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表明苏联也是二战的发源国,不应在俄罗斯庆祝二战胜利。[3]

总而言之,CNN对俄罗斯报道的总基调是负面的,涉及阅兵的报道也是为了引出更多关于俄罗斯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然而,仅仅通过CNN对俄罗斯阅兵报道的简要分析就对CNN的报道理念产生怀疑会太过片面。所以接下来本文还对CNN对中国阅兵式的报道进行了简要分析。

二、CNN对中国9·3阅兵的报道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针对此次阅兵式,CNN有自己的报道视角。

为了使样本尽可能覆盖全面,本文以8月30日~9月7日CNN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在进行样本分析时我们发现,与我们国内关于阅兵新闻的主基调不同,西方媒体在报道阅兵时,关注得更多的是中国的武器装备、出席的领导人、北京的天气、中日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另外,CNN对于中国阅兵报道的基调也不同于对于俄罗斯的负面基调,虽有质疑但也有肯定,总的来说报道还是比较平衡。

CNN关于中国阅兵式的议题内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军事实力也不断提升。最近几年,除了中日关系不顺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给本地区和中美关系增加了复杂因素,南海问题时常被炒热。在一些国际舆论看来,中国似乎要借此次大阅兵,对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进行“牵制”和“威慑”,中国这样做会在客观上加剧地区军备竞赛,进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地区局势。[4]因此,在西方媒体上,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西方媒体似乎也对这样的报道“乐此不疲”。

CNN在这次有关中国阅兵式的报道中,更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来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在9月3号题为“Chinaflexes muscleswithWorldWarIImilitaryextravaganza”的报道中写到“ItsignalsChina'sambitiontobeaglobalmilitaryforce”,甚至用图片来对比中美军事力量。其中,引用的一张新闻图片分别就中美两国的军队、大炮、坦克、潜艇、战斗机还有驱逐舰的数量进行对比。在图片中,中国在军队、大炮、坦克数量上均超过美国,但是在潜艇、战斗机还有驱逐舰的数量上,美国超过中国。

(二)隐晦攻击中国体制

我们知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对社会主义抱有偏见。同样,媒体在报道时也是以自身国家的价值观念作为前提准则。CNN在这次对阅兵的报道时也是这样。

在9月3日一篇题为“BeijinginlockdownforChina'sWorld WarIImilitaryextravaganza”的报道中用“virtualprisoner(事实上的犯人)”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为迎接大阅兵北京禁城的状况,背后隐藏的是对中国体制的攻击。

(三)肯定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

与对俄罗斯阅兵的全盘否定不同,虽然CNN在一些方面对中国阅兵提出了质疑,但也有肯定。在9月1日题为“Forgottenally?China'sunsungroleinWorldWarII”的报道中就提到了中国在二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为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人员伤亡是毋庸置疑的,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也毋庸置疑。

三、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CNN对中俄两国阅兵式报道的关注点,我们发现CNN在进行报道时有自己预设的立场,是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的报道,也就是之前提到的议程设置。

通过对报道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中俄两国的阅兵式,CNN都关注到了出席的各国领导人、关注两国的军事装备和力量,也都追溯了二战中两国的作用。但不同的是,关于俄罗斯阅兵的报道,CNN的基调是负面的;关于中国的报道,则是有好有坏,但总体还是肯定。这就让我们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关于两国的报道角度会不同?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

意识形态是哲学的一个概念,它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思想,而是受人的思维、环境、价值观念等的影响而形成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分属不同意识形态的中西方媒体在报道同一事件时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看法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的出发点。无论媒体怎么客观、独立,都不可能摆脱国家利益这一个大框架的限制。CNN在此次阅兵报道中无疑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由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它对中国的报道总体上还是平衡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隐藏在媒体背后的国际利益才是媒体活动的出发点。

(三)国际关系

从国家开始出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复杂因素的集合体,呈现的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一种状态。同样,国际关系也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正是由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CNN对俄罗斯阅兵报道才会呈现出这样的基调。同样,也正是由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要求,才会对中国的报道呈现出一种平衡的态势。

四、结语

CNN对中俄两国阅兵报道的议程设置都是基于其所属的国际利益、国际关系以及固有的报道立场。而且,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国家要想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在媒体建设方面下功夫,同时也要继续致力于开展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 蔡拓,等.国际关系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10-211.

[2][DB/OL]http://news.xinhuanet.com.

[3] 肖飞,濮端华.大国阅兵的国际传播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俄罗斯2015年红场阅兵的国际舆论较量为例[J].中国记者,2015(9):13-15.

[4] 贾秀东.胜利日大阅兵背后的国际政治[J].人民论坛,2015 (9):49-51.

[5] 王爽.中西方媒体关于9•3阅兵报道的对比分析[J].对外传播,2015(10):32-33.

[6] 张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外媒议题呈现探析[J].军事记者,2015(11):20-21.

[7] 王鹏.解读9•3阅兵背后的国际关系[J].环球在线,2015 (10):46.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74-02

作者简介:高静婕(199—),女,河北邯郸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媒体方面的研究。朱宗虹(1994—),女,甘肃白银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媒体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俄罗斯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