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时代如何做好教育网络舆情工作

2016-02-28 13:51于子淼陈玥苏小慧陶蔓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舆情主播

于子淼陈 玥苏小慧陶蔓菁

(1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2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网络直播时代如何做好教育网络舆情工作

于子淼1,2陈 玥1,2苏小慧1,2陶蔓菁1,2

(1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2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随着网络直播时代的到来及“网红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加入网络直播行列。网络直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给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教育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分支,而且直播参与人群多为在校学生,这在“全民直播”时代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直播可能对教育网络舆情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应对措施,希望能为教育网络舆情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网络直播;教育;网络舆情;工作建议

一、网络直播的兴起与发展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人际间的互动模式日趋多元,网络直播亦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并以锐不可当之势在近两年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文化业态。各类资本、行业巨头的竞相加入以及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宣告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2016年更是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网络直播,是一种并列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传播方式,目前尚无官方定义。从狭义角度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方式,这种直播通常是主播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自己唱歌、玩游戏等,受众可以通过留言、弹幕等方式与主播互动,也可以通过虚拟道具进行打赏。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占现有网民总数近3成(据2016年8月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1]

从PC端以美女主播为核心,靠签约主播、礼物打赏为商业模式传统秀场直播1.0时代(2005~2013年,如9158、六房间、YY视频等),到以英雄联盟、Dota等多人同时在线电竞游戏为基础而产生的游戏直播2.0时代(2014~2015年,如斗鱼、虎牙、战旗等),再到如今“随走、随看、随播”的移动泛娱乐直播3.0时代(如映客、花椒、易直播等)。中国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已走过十余载,最终形成了目前最为知名的秀场类直播、人气最高的游戏直播,以及新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泛生活类直播三方分化的形态。而未来,随着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或将开启新闻、教育、医疗、旅游、突发事件等全场景的直播4.0新时代。

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平台的开放性、互动的实时性、传播的鲜明个性、不可篡改的真实性是其自身的显著优势,也因此受到了网络用户的推崇,在名人聚集人气、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其“野蛮生长”也易出现乱象,当下已有多起关于网络直播的负面新闻出现,网络舆情相关工作在全民直播时代迎来了诸多挑战。[2,3]

据《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关注直播的以年轻人群体为主,仅20~29岁之间的用户群体占比近半,占到了49%,19岁以下群体占比11%,而处于该年龄段的多为在校学生。教育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分支,因其涉及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与直播人群、特点的契合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更应引起重视。

二、网络直播给教育网络舆情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平台多样、群体复杂、技术局限使教育网络舆情工作难度增大

数百家网络直播平台涉及社交、游戏、体育、音乐等诸多领域,伴随与日俱增的直播平台数量、不同垂直领域的精细化分类、网络直播主播及网民群体的复杂化,外加舆情工作方法及第三方工具的发展滞后性,使得网络直播日益成为网络舆情工作的难点,甚至盲区。教育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分支也面临着同样问题。

(二)线下教育事件易被参与人、附近的人或利害关系人以直播形式扩散,由线下转为线上传播,引起网络舆情发酵

线下教育事件时有发生,网络直播为事件参与人、附近的人或利害关系人提供了另外一条可供选择的网络扩散途径。原本只是在线下进行的事件,被网络直播后便演化为难以控制的网络舆情事件。例如,广东某酒业邀请花椒、映客等人气主播集体吃海鲜,在两小时内迅速引爆线上和线下高潮,该酒业也瞬时获得媒体以及网民的大量关注。企业借势网红经济打响知名度,线下教育事件在网络直播的参与下也同样可以迅速引发网民热议。

(三)学生动态难以掌握,如何结合网络舆情进一步开展工作成难题

原本以学生网民群体为主要用户的校内网(后改名“人人网”)、高校BBS等网络平台,伴随网络直播等新兴社交网站及互联网产品的更替使其热度迅速下滑。互联网资源极其丰富,校内网络流量限制减弱和资费降低使得校内资源交流的迫切性降低。同时,由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学生毕业后校内网不可避免地面临用户群流失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发掘新用户群,必然导致论坛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此类平台的流失,使得学生网民群体由聚集走向分散,原本容易掌握的学生动态,现在也变得较为困难,“学生都去哪儿了”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尤为关心的问题。

(四)监管缺失致平台存在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网络直播恐成部分负面网络舆情“来源地”或“发酵池”

网络直播中常常附带出现产品推广、广告植入、电商推广,一些直播平台的主播们将低俗、色情、虚假广告插播其中,且插播广告的热度并未因《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条例的出台而减少。日前,北京市网信办在管理中发现,属地映客、花椒、一直播、小米直播等网络直播平台均存在一定问题,如直播内容包含色情低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违法违规内容等。由于直播平台的监管缺失,致直播内容良莠不齐,暗含不良信息,如牵扯学校、教师、学生等群体于其中,或引发网民关注点向此转移,酿成教育网络舆情事件。

三、全民直播时代如何做好教育网络舆情工作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平台、主播及直播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网络直播的鱼龙混杂,一方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是教育网络舆情的常发地。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出台了系列规范对网络直播市场进行整治,如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对网络主播进行实名认证,一旦上“黑名单”将全国禁演,一系列规定的确有效规范了直播市场。但在此约束下,网络直播中仍存在部分“顽疾”及“漏网之鱼”,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二)破除技术壁垒,克服工作盲区

目前,对于直播的舆情采集与监控仍存在盲区,大多数网络舆情公司尚没有开发出能够实时抓取直播博主视频及语音信息,并进行快速文字化、数据化及报告化的产品,这也导致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面对直播舆情时缺少有力的抓手。因此,如何提高对直播平台的舆情采集技术,成为日后网络舆情公司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与难点。

(三)主动注册官方账号融入直播平台,积极做好正面宣传与引导

网民已不再仅仅满足用文字、图片表达诉求,网络视频因其互动性、及时性、直接冲击性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学校要提高对网络直播的认识,了解学生聚集的直播平台及关注话题,主动在部分网络平台注册官方账号,以直接参与人的身份融入学生的生活,平时选取优质内容对学校学习、生活及校园文化等进行直播式的正面宣传,如涉及学校的突发舆情,也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直播平台进行有效回应。

(四)学校积极开展线下教育,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

学校应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等网络素养方面的培训课程或公开课程,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在平时就为学生划好网络世界中可为与不可为的分界线。同时,学生群体自身也应加强对网络直播的认识及对直播内容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 蔡灵. 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M].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2016:2-3.

[2] 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8):29-32.

[3] 张旻.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5):64-65.

G647

A

1674-8883(2016)22-0198-01

于子淼(1989—),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网络舆情、新媒体、VR虚拟现实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舆情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消费舆情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舆情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