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时政新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6-02-28 23:49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吴燕妮
新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时政两岸关系历史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吴燕妮

让历史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时政新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吴燕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特别强调历史课堂“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强调高中历史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史实外,更要防止历史僵化陌生,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历史充满时代气息,而时政新闻恰好是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一个纽带。

将时政新闻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会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在时政新闻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笔者就高中历史课堂实践,对这两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时政新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抓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关心热点新闻的特征,合理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时政新闻,让历史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

在讲述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关于中美关系及其发展时,就可与2014年时政新闻结合,作为中美关系问题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新闻时政材料:“应习近平邀请,奥巴马于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据新华社2014年11月13日电,习近平提出要从6个重点方向进一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到实处。”我抓住“承前启后”一词做文章,“中美关系有着怎样的过去,它又将开启怎样的未来?”这样一个设问,把历史学习与学生先前获得的经验及兴趣联系起来,为历史与现实搭建了一座桥梁。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贴近,充满了思索的气氛,充满时代气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想,这样久而久之的坚持,会让学生改变对历史学习的态度,学会用历史的视觉思考现实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2.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能力、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地位。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合适的时政新闻材料,可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在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可引入新闻时政材料“新华社北京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高度肯定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史上所创造的奇迹和铸就的壮举:“面对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习近平还表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挂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通过时政新闻材料导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深知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抗战的艰难、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时政新闻找到了现实与历史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中引起共鸣,进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对历史教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新课标要求“巩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时政,利用时政材料对原有教材历史知识进行拓展、补充,使历史线索更清晰,历史的完整性更强。

如在讲述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时,关于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及发展,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是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直至“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的内容。但对于之后两岸关系发展如何,由于教材所限,没有进一步介绍。若仅限于教材所述,就没有办法使学生了解两岸关系的现状,使历史中断,缺乏完整性。教师应结合时政新闻材料进行补充。如“2014年2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强调,希望通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在双方坚持“两岸关系一家亲”的思想基础上,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于两岸人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4年5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习近平强调,海峡双方只要秉着真诚的态度来处理双方关系,坚持“两岸一家亲”,就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也不会害怕任何困难;“本报台北1月16日电,16日下午4时结束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中,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的是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蔡英文在胜选感言中提及两岸政策,她表示自己多次承诺将建立具有一致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两岸关系,并重申,今年五月‘执政’后,将在现行体制下推动两岸关系协商交流,以民主原则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致力于确保海峡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创造台湾人民最大的利益和福祉。”她说,“两岸有责任尽最大努力,以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确保两岸无挑衅无意外,这是台湾民意的展现。”我想,介绍完这些时政材料后,学生对两岸关系发展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学生也许会产生更多的疑问,但我们并不需要在课堂一一解决或阐明。不是每一堂历史课都会有一个结论,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告诉他们“是什么”,不一定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也许也是历史的困惑和魅力。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走进高考。新课改以来,历史试卷也出现新的变化,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及分析能力,难度系数约在4.4左右,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对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问题进行剖析,并教给学生方法。而这些,光靠生硬的历史教材是无法出色地完成目标的,可以借助于时政新闻,促进学生理解,化难为易。

如2015年海南高考历史卷第28题材料题,要求学生概括指出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及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对于联邦制的理解,要理解“三权分立”、“总统制”、“政党政治”等概念,这些是抽象的,除了借助于图示解释概念外,选取时政新闻材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本报华盛顿2014年7月31日电(记者陈丽丹)美国国会众议院于7月30日以225的赞成票、201的反对票通过议案,而授权于众议院议长博纳针对总统奥巴马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提起公诉。”“博纳表示,这种行为是为了捍卫美国宪法的权威,并不是为了党争。而总统奥巴马则表示,博纳对其的诉讼是一场希望转移民众注意的政治表演,并希望共和党能‘停止仇恨’。”通过这则新闻材料,让学生思考:从材料中你会得到哪些有效信息,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众议院议长……对总统……提起公诉”、“宪法权威”、“党争”、“共和党”,再结合三角形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联邦制下各权力机关的制约平衡及总统权限的受限制,以及理解美国的两党制。若平时有如此的积累与用心,学生的阅读及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能得到不断提高,满足高考的要求,做起题目来也能得心应手了。

二、时政新闻材料的运用原则

1.时效性。时效性之于时政新闻,就好比有效期之于食物。所谓时效,就是时间和作用。“时”通常体现为“即时性”,它强调对事实报道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新近发生的。“效”强调新闻的影响效果、范围。正因为新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所以在选择时政材料时,尽量选择新鲜的,离讲述课文最近的,较切合课文需要的,效果较好的材料。

如在讲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2010年,在高二会考复习课时,我选择的较好的时政切入点是当时时政热点“2010年5月11日起,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是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然而到2015年,我在高一讲授这一课时,这个切入点随着时间的变化就变得不新鲜不恰当了,因为英国又进行了新一届的大选,虽然选票结果依然是保守党大获全胜,但我的切入点必须改成或加上一条,即“2015年5月8日,英国大选计票完毕,执政保守党大获全胜,赢得过半议会席位,首相卡梅伦成功连任。当日,卡梅伦与妻子萨曼前往白金汉宫,拜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受命组建新一届政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时政新闻就要依据时效性原则,选取新鲜、有效的近期的时政新闻。

2.适当性。所谓适当,即合适、妥当。在选择时政新闻材料时,要选择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程度的材料。高中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仍然有待训练和提高。若选择难以理解的时政新闻材料,不仅无益于学生理解原有的历史知识,反而增加迷惑性。因此,要注意选择材料的深浅度,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同时,要注意选择材料的广度,既防止“过多”而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又要防止“不足”而显得空洞;再者,选择时政材料时,针对不同年级,引用的情况也不同。高一学生较活泼,对新鲜事物保持关注度,但对事物的理论分析能力不够,因此,在课堂中应选用贴近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时政新闻;高二文理分班,理科学生对历史史实不需做深入的探讨分析,老师选择时政新闻材料时只需选择使课堂更丰富、更具吸引力、调动兴趣的时政材料;高二文科则要借助时政新闻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三则要选择当年的,与历史知识点息息相关的时政新闻材料进行梳理,以时政新闻材料作为引子和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加适应高考要求。因此,合适妥当的时政新闻材料的引入才有助于高中不同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

3.人文性。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人文关怀学科,因此要凸显人性化。要求“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和关怀,使历史教学充满人情味,从而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引入时政新闻,要考虑其是否具备人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尊重学生情感,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材料,反对选取一些如恐怖袭击、打架斗殴、歧视弱势群体、重大科技创造、发明的失败的材料。若选择,也应该有所选择,能为教材服务,并加以教师言语的正面引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效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猜你喜欢
时政两岸关系历史
新历史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时政
历史上的6月
时政
历史上的八个月
时政
时政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