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新实践

2016-02-28 14:14:07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把关人传统媒体受众

汤 戌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89)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新实践

汤 戌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89)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媒体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入新媒体时期,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把关人”理论有了新实践,特别是“把关人”的把关主体、把关方式、把关对象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指明新实践中的关键要点,以促进新媒体更好地发展。

新媒体环境;“把关人”

“把关人”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媒体从业者和媒体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对其应用研究也较为深入。传统媒体时期,“把关人”理论在媒体管理和媒体发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开始逐步进入新媒体时期。在新媒体环境下,仍然要注意“把关人”理论的新应用和新实践,更好地发挥这一理论的作用。

一、“把关人”理论概述

“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所提出的“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允许被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其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指出在大众传播中,新闻媒体成为主要的“把关人”,他们将各种新闻信息在进入大众传播渠道之前就进行了取舍,最终受众接收的新闻信息,都是经过“把关”的。由此,“把关人”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开始流行起来,并经过一代代学者的完善,在媒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把关主体、把关方式和把关对象的新变化

传统媒体环境下,把关主体主要为广播、电视、报纸这三类媒体,它们拥有绝对的大众传播支配权,受众获知的新闻消息大部分来源于这三类媒体。但是在新媒体时期,新媒体的开放性与互动性,让受众获知新闻事件的渠道来源更多,把关主体也相应增多。除了这三类传统媒体外,还出现了互联网新媒体和受众自身这两类把关主体。把关主体的不同,相应的把关方式和把关对象也不同。因此,本文以把关主体为主线,同时分析三者的新变化。

(一)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有许多,本文所指的主要为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网站等。这几类互联网新媒体都拥有较多受众,传播范围较广,所承担的把关作用更重要。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使用率为34%,与去年同期相比用户数增长18.6%。2016年8月17日,腾讯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指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06亿。可以说,互联网新媒体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网站等都在发挥着较强的把关作用。微博有“微博广场”“热门微博”等场景设置,所显示出的微博是经过微博官方筛选的、较为引人关注的微博。微信也有“公众号热文”等场景设置,也是微信官方挑选出的优质文章。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头条新闻列表也是由官方进行设置,受众只能按照官方设置的内容和顺序阅读新闻。网站也是这样,显示在头条的、首页的、关键位置的新闻信息也是经过网站筛选的。通过这些方式,互联网新媒体发挥着把关作用。

互联网新媒体成为把关主体,相应的把关方式也有变化。例如,对于一些新媒体想要让受众看到或者知晓的新闻信息,则会放在显眼的位置,而关注度较低或者不想让受众看到的新闻信息则会被放置在不显眼的位置。例如,在网易网站上,打开页面首先看到的是网站头条,关注度较高的信息都放置在这里,屏幕下拉才能看到其他内容。在各个版块中,也有显眼和不显眼之分,同样是头条内容版块,版块分为三屏,默认显示的是“头条新闻”屏,其余两屏“图片”和“军事 航空”只有将鼠标放在字面上时才能显示相应内容。新媒体所能承载的消息是海量的,没有传统媒体的市场或者版面的局限性,因此新媒体采取的是“显眼与否”的把关,而非传统媒体“取舍”的把关。

(二)受众本身

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是发挥把关作用差异最大的把关主体。在传统媒体时期,受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接收方,所起到的把关作用较小,只能根据自身爱好或者关注度来有选择地获知信息。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受众直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自然也就成了信息的第一道“把关人”。通过微博,受众可以公开发表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信息甚至可以成为新闻热点事件。此时受众对于这样的信息如何发布就是把关的关键。同样,受众个人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向大众传播消息,个人的观点和内容成为把关的重点。受众个人的博客、空间、网站等同样也成为个人发布消息的渠道,个人会对其进行把关。总之,在新媒体时期,受众本身不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兼具接收者和发布者的功能,也就具有了把关功能。

可以看出,当受众本身变为“把关人”时,其需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才能发挥把关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把关方式和把关对象都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与互联网新媒体趋近,在此不再赘述。

三、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新实践要点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主体、把关方式和把关对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变化,“把关人”理论也随之出现了新实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

(一)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加强把关意识

经过多年的实践,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已比较完善,传统媒体的把关意识也基本贯穿于新闻传播过程之中。但是新媒体目前的管理方式还存在不足,许多新媒体从业者的把关意识还较为淡薄。这一方面是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造成了“人人皆是信息发出者”,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有严格的自我规范,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新媒体容易出现“打擦边球”的行为。因此,对于新媒体从业者更要加强把关意识的培养,重点要求他们在发布和传播信息时,一是选择能够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二是要尊重当事人、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三是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编造谎言,不信谣、不传谣;四是谨慎使用具有煽动性的内容,禁止将正常的观点讨论歪曲成人身攻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行为、媒体管理和个人自律应更加及时有效

受众在新媒体上发布信息,一般为“所发即所见”,点击发布后就会出现在其他受众眼前。于是,当新媒体环境下的把关主体为受众时,仅凭媒介管理就很难起到较强的把关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管理。政府和组织必须及时出台相应政策、规范、公约等,对受众进行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上的约束,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同时,受众所发布的信息是通过新媒体来传播的,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控。例如,2016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6号令),于2016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对IPTV、专网手机电视以及互联网电视的监管,连同2015年11月修订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对互联网视听节目作出了规范和管控,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另外,新媒体自身也要加强规范管理,如微博官方发布的《微博社区公约》、微信官方发布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以及微信公众号使用者于2014年9月自发的《微信公众号转载公约》等,都是媒体管理和个人自律的典范。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丧失把关作用的新媒体要严加惩治

新媒体使用人数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接近七成,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说明新媒体覆盖面广的同时,也为媒体发展敲响了警钟:如果出现把关作用丧失,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2014年8月,微信官方首批处置了357个违规微信公众号,其中46个账号作永久关闭处理。2015年1月,国家网信办依法关闭了涉及大肆传播歪曲党史、国史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133个相关微信公众账号。2016年国家网信办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6年1月 ~ 9月有11459个微信公众号被关停。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只有对丧失把关作用的新媒体严加惩治,才能真正发挥新媒体的把关作用,维护新媒体的一片净土,真正保障受众的知情权。

四、结语

“把关人”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随着大众传播和媒体的发展而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发生了变化,“把关人”理论也有了新的实践。这就需要政府、媒体和受众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发挥把关作用,促进媒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 蔡泉水,刘建光.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与回应[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47-51.

[2] 屠筱茵.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把关人”理论[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18-19.

[3] 许秋璟.把握内容创新提升把关水平——新媒体语境下的变与不变[J].传媒评论,2016(4):59-60.

G206.3

A

1674-8883(2016)20-0185-01

猜你喜欢
把关人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中国记者(2016年11期)2016-12-17 18:07:44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中国记者(2016年11期)2016-12-17 17:43:10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58:49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