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红
在沪教版《牛津英语》教材里尤其是中高年级,几乎每单元都有一个与其主题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形式多样,或独白、或对话、或叙述、或兼而有之。为了能在故事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呈现故事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笔者将从研读教材,调整故事内容;构建板块,整合故事内容;设计问题,感知故事内容和分层输出,深化故事内容四个方面探索小学英语故事文本处理策略,以提升故事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地取舍和调整,所以建议我们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而研读教材,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制订教学方案做好准备。但是,我们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还应建立起“用教材教”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教材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资源,它只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不应完全依赖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应当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所以,我们在理解教材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故事进行适当地调整,融入教师自身独特的和创造性的理解,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英语故事文本虽然长短不一,但基本上都有完整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根据故事的发展对故事文本进行板块划分,整合故事文本内容,尤其是对于文本较长的故事教学。
沪教版《牛津英语》5A M8 U2 Alice in wonderland一课,根据Alice入洞前故事文本(第一,第二幅图)——在洞中(第三,第四,第五幅图)——出洞前(故事的拓展)——在洞外(故事拓展延伸部分)划分为四大故事情境,同时主人公Alice在不同场所,经历不同事件时的不同情感体验:happy,curious—calm,brave,clever—calm,clever—...
《新标准英语》五(上)M7 U2 It could find the people.第一课时:Special friends一课的故事教学中,为了主人公小七从小到大的故事,凸显它聪明,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将整篇故事进行板块划分:小时候(then)——2015.8.20(There was a big fire)——小七的幸福生活(now)。
故事情境一是介绍主人公小时候,通过听力内容了解小七可爱又淘气,并学习新词could;故事情境二介绍2015.8.20发生的一场火灾,小七帮助消防员救人、灭火,体现它聪明、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并进行词汇fire,firefighter的教学;故事情境三介绍小七结婚生子的幸福生活,同时完整故事发展情节,开启下面的拓展延伸环节,而小七在不同阶段的品质特征则贯穿于三大故事情境中,将思维、语言和情感这三条主线交织在一起,同步推进,在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实现了思想的升华,达到了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
板块的构建有机地整合了故事文本,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故事发展的全过程,有助于引导其学习新知、体会故事人物情感或故事寓意,从而增强了故事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陈琦、刘儒德,2005)。教师可在故事教学的导入环节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去欣赏故事,尝试解决问题,感知故事文本。问题设计不能太复杂,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问题设计不需要太多,要考虑到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现实;问题设计应紧扣故事主题,要让问题的解决成为故事教学的突破口;问题设计形式多样,如问题回答、判断、选择,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Alice inwonderland”的故事教学中,结合故事文本简单易懂且语量适中的特点,教师采用逐图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表达正确语句,便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知故事文本。问题设计如下:
入洞前(图1,图2):
Q1: WheredoesAlice see a white rabbit? (In the garden.)
Q2: What is the rabbit wearing? (A coat)
Q3:What does Alice do after she sees the rabbit?(She runs after him.)
在洞中(图3,图4,图5):
Q1:What does Alice find in the hole? (A small door and a small key.)
Q2: Can Alice get through the small door?Why not?
(No.The dooristoo small.)
在Alice in wonderland一课中,出洞前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教师提出问题:What happened next?引导学生读图,并将所给句子排序。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理解故事的能力,进一步感知故事文本。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胡晓风,2007)。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快地了解故事文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学习中。
《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故事教学的输出环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把握任务难度,实施分层输出。输出环节是故事教学各环节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故事文本的理解,锻炼并提升语用能力。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故事文本难度的不同,输出环节可以采取多样形式,如故事朗读、挖词填空、角色扮演、图片描述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参与度。
《新标准英语》五(上)M7 U2 It could find the people第一课时:Special friends一课,故事经过改编、整合后,情节变得生动有趣,文本内容丰富。在故事的输出环节,设计口头输出和挖词填空(写作并复述故事),以真实有效地达到高效英语课堂。教师可以要求小组合作,以一带多,以多带一的形式完成对火灾情境的复述,并以起立读出答案的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语言输出与表达,提高故事教学的有效性,输出环节也可采用故事朗读的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Special Blu或者Joy and Elsa.之后建议学生选择任务中的一个语段进行语用输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若学生在输出过程中产生语言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若学生能够将两个故事都完成并复述,教师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全班鼓掌以示鼓励。
分层输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故事文本的理解。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保持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为其继续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