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萍
《秋天的雨》的教学正在进行,年轻的女教师正在与学生们一起合作读“秋天美景”的段落。
悠扬的音乐在教室里轻轻飘曳,随着教师的引读,学生们好像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秋天,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橙红的果子……
师:(深情款款地)浸润着淡淡的花香,我举目四望,我看到——
生:(动情地朗诵)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除了这些颜色,还会有……
(一女生很羞涩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到南湖公园看过菊展吗?都有哪些颜色呢?
生:粉绿!
师:除了粉绿、紫红、淡黄、雪白,还有……
生:金黄!
师:是啊,还有金黄,还有……
生:淡紫!
生:墨绿。
生:大红!
……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
生:五彩缤纷。
生:五颜六色。
师:来,让我们读出秋天绚丽多彩的美。
(教室里,传出了学生们深情并茂的朗读声。)
一个小细节,彰显了执教者对学生的信任和教学智慧。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摇头时着急,急于把自己知道的菊花的颜色硬塞给学生,还会有后面学生精彩的回答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虽然受外界客体影响,但外界客体并不直接决定思维,课堂上教师抛出的问题必须通过学生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逻辑思维的答案,并且必须把答案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即使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孩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等待孩子,这既是对孩子的信任,又是教师日趋成熟的体现。
等待花开,不光是在教育中顺应学生的天性,更要在教学中等待学生思考、等待学生品味、等待学生创新。等待花开,体现在名师的课堂中,王崧舟老师在《桃花心木》一课中提出问题“孩子们,从这个道理上看,林清玄要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时,告诉学生先思考,不着急回答。张祖庆老师在《金钱的魔力》一课中“聚焦老板的言行,用简洁的话说说人物在关键情节前后的不同表现”时,叫学生不着急,先阅读思考,后填表,同桌交流后再回答。
等待,是对生命的尊重;等待,是对规律的遵循;等待,是对学生的信任;等待,是一种教育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