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准链接让言语发展与思维提升并驾齐驱

2016-02-28 20:26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樟树言语词语

高 杰

要想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比翼齐飞,就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系统的科学构建,在言语发展和学科思维之间找准链接点,架构起两者之间的桥梁。

一、以话题为引领,在深度对话中唤醒思维

文本语言中思维能力的运转并不是表现出来的,而是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实现出来的。因此,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话题,引发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以及对事件的态度与看法,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让学生在公众的言语表达系统中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与表达。正是在学生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学科思维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提升。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以“聊课”的方式执教《牛郎织女》,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以更加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成果,可以是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感知,可以是对故事蕴含的主题价值的洞察。总之,学生在固有的言语系统中大胆言说,肆意表达,其思维能力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历练。

二、以词语为媒介,在比照辨析中精确思维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思维元素则很大程度上蕴含在词语之中。因此,阅读教学时刻都必须关注词语教学,以词语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而其最好的方式就是引领学生进行比照探析。汉语言的高妙之处便在于众多意蕴相近的词语之间又有着细微的不同,必须要依据辨析主体细致的思维渗入才能真正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性和合理性,而其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中,作者依据不同的表达语境,借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分别使用了“着迷、迷恋、痴迷”,前后语境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要使用程度不同的词语,这些都是值得学生仔细辨析的内容。

当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在内心意识中建立语境结构时,才能真正形成与文本以及作者的深入对话,从而在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精妙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精确性。

三、以逻辑为路径,在感知探究中提升思维

语言的表达必定要受到相应规律和逻辑的束缚,否则没有共同遵守的逻辑认知,任何精妙的语言将无法为人所理解。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在逻辑规律的潜意识中认可文本“写了什么”,更要以理性的思维提炼蕴含的逻辑联系,从而明晰作者是“怎么写的”。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联系作者意欲表达的中心,感知中心与文本结构、语段设置、材料选择、遣词造句的内在动机,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历经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为臻美地完善。

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概括得出:课文依据“人”和“树”两条线展现了樟树繁茂且永葆香气的特点,赞颂了宋庆龄纯洁而不愿和敌人同流合污的本性,思维能力在此起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借物喻人的写作特色,引领学生穿越在文本的语言中,对接人物和樟树之间的共性特质,思维认知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写物就是为了写人,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宋庆龄,而要选择两棵樟树来做比喻呢?从而将思维引向更为理性严谨的层次。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实现了由内容向形式、由语言向思维的迈进,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携手共进。

猜你喜欢
樟树言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香樟树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找词语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一枚词语一门静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