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杰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从微信看新媒体对中老年人生活产生的影响
马玲杰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编者按:
当下,人们处在信息爆炸的信息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离不开信息,信息传播不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了满足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信息交流工具应运而生。微信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运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平台。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不断推进,微信为即时通信、现实社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种种特殊原因促使舆论场逐步成型,数量庞大的用户通过微信就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动,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主要渠道,也给政府的监管与引导带来了诸多难题。微信舆论场既是多个舆论场共生互动的新生力量,又是推进舆情演进发展的双刃剑,应当引起各界的重视。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自问世以来发展迅猛,在极短的时间内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影响力在年轻人群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中老年人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受众,这一特殊群体是否使用微信、是否因使用微信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新媒体影响了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微信在满足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对中老年人的思想层面也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新媒体也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门性、服务性、安全性,来提高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微信;中老年群体;媒介影响力;新媒体发展方向
2010年10月,微信由腾讯公司正式启动,2011年5月、8月、10月,微信先后增加了Talk box对讲、“附近的人”陌生人社交、“摇一摇”等功能;2012年3月,微信用户规模突破1亿;2013年7月,微信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大关。微信自面世以来,发展极其迅猛,究其原因,是微信主打“全民微信”,又以它易操作、功能指向性强等优点区别于QQ等同类即时通讯社交工具,这使得微信的适用人群更加广泛和多元。中老年群体也成为广大微信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年人处在传统媒体走向衰落和新媒体蓬勃兴起的过渡时代,一方面,他们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受众;另一方面,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在中老年群体中,微信的应用情况差异巨大,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对微信的使用程度各不相同。
笔者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深入调查了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能够有效了解人们应用新媒体的状况,引导人们接触新媒体、使用新媒体、驾驭新媒体,增强新媒体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新媒体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调查结果也有利于媒体工作者掌控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一)微信的应用一定程度实现了宽领域的覆盖,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
以微信为代表的整体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工具的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6.06亿,使用率达90.1%。其中,微信在即时通讯社交工具中覆盖率与渗透率也遥遥领先。[1]在中老年群体中,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主要集中在40~60岁,60岁以上人群基本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微信。这反映出媒体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社会大众作为媒介受众的分界性。40~60岁的中老年人的思想更新较快,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也更愿意接触新媒体,在逐渐尝到微信便捷且廉价的通信功能等新媒体的甜头后,他们获得了习得性的鼓励,开始更多时间、更多接触面地使用新媒体;而60岁以上人群受到年龄、行动能力、思想,与外界尤其是新事物的接触等方面的限制,使用微信的机会大大减少。
(二)中老年人对微信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功能,这种应用水平是浅层次的
中老年人使用微信看重的是微信的便捷性和廉价性。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老年人会使用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少数中老年人会使用摇一摇、扫一扫、朋友圈等娱乐功能,只有极少数中老年人会使用微信购物、微信支付等其他延伸性功能。这显示出中老年群体对微信的使用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一)微信满足了中老年人日渐增长的生活需求
马克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按阶梯状排列成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被爱的需求、得到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微信与以往的通讯类工具不同,它不仅有最基本的文字交流功能,还包括丰富的表情符号、语音、视频等,这使得微信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易操作性以及受众的广泛性。据统计,微信文字和语音的使用率均超过80%,朋友圈的使用率达到77%,群聊的使用率达到61.7%。微信降低了中老年人使用新型社交工具的门槛,自然博得中老年群体的喜爱。微信诞生后,中老年人能够更直接更方便地和子女沟通、和亲友联系。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群体大部分热衷于刷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他们可以了解子女、亲友的生活动态,以满足他们与子女、亲友建立情感联系的强烈需求;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意愿,满足他们获得身边人关注和关心的需求。
(二)微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先进的移动通讯工具,微信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网络社交和传播格局,丰富和影响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微信火了,它所带来的社交方式的变革使其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首先,多数中老年人表示在使用微信前,通常以看电视、朋友聊天为主要的娱乐活动,而在使用微信之后,他们更乐意选择微信聊天、抢红包作为日常的娱乐项目。有趣的是,抢红包成为许多中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初衷。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32.7亿次,其中,中老年人同样是“收发红包”的狂热支持者。其次,中老年人通常通过关注公众号来获取信息和知识,选择读报、听广播的中老年人也越来越少。最后,微信支付也影响着中老年人的支付方式,微信购物送货上门则为出行不便的中老年人提供了安全快捷的购物途径。微信不仅广受年轻人的追捧,也大大改变了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微信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其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通过微信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改变,可以看出马化腾的“全民微信”跨越了年龄障碍,使“代沟”越来越浅。
(三)微信对中老年人的思想、认识进行了积极正面的引导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联合国第二届老龄化世界大会上明确提出“积极度晚年”的主张。微信在应对老龄化的战役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一方面,微信有利于中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中年人,身担家庭重担,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老年人,时常对未来不抱希望,不愿意大胆尝试新事物。这两类人通常是媒体关注的盲区,也最容易被社会边缘化。而微信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微信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丰富的服务内容成了中老年人的精神寄托,这是以往的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赵国秋认为,微信、QQ有利于老年人评估自己的行为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认知与自然规律,让他们从单位回到家中后不至于离主流社会太远,防止因自我价值取向的虚无而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3]
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引导中老年人积极获取知识、技能和乐趣,使中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调查发现,关注公众号的中老年人非常多。其中,健康养生和心灵鸡汤类的公众号是中老年人关注最多的公众号,其次分别是新闻、娱乐方面的公众号。中老年人对这些公众号可谓“沉迷其中”。点开2016年4月3日的“养老那些事儿”公众号,有这样一些阅读内容:《请将十种生命气质传给孩子》《很多国货很好,可惜国人不懂珍惜!》《人生理财把握六次机遇》《女性一定不吃这个东西,太可怕了》等。现在,人们拿出手机,随便就能翻出各种“心灵鸡汤”。微信公众号给中老年人在获取信息、知识较为被动的背景下提供了一个简单便捷的学习平台,这无疑顺应了“知识时代”的大潮。
(四)微信对中老年人的积极影响最终将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特征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其语言状况和其他年龄段群体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甚至会形成语言障碍。老年人跟他人的沟通障碍、心理障碍日渐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老年人与子女及家庭的稳定和睦,并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4]而微信横空出世,微信中的群聊和抢红包迅速而有效地促进了中老年人与他人的交流,打破了中老年人因地域限制、离开工作岗位等原因造成的自闭状态。微信加强了中老年人与子女、亲友的联系,从而促进了个人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新媒体的介入和使用差距所导致的知识、文化乃至价值观差异,导致老年人与年轻人在生活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程度存在差距。如何在家庭、社区乃至国家等各个层面建立灵活有效的反哺机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消融数字代沟,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正是学界、政府和全社会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命题。[5]
(一)专门性
当今,媒介内容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专业老年媒介内容很有存在的必要。而当前,老年栏目在吸引与服务老年受众方面存在缺陷。[6]目前,发展与应用微信的主要对象还是年轻人,中老年人往往得不到重视和关注。微信公众号固然资源丰富、信息通畅,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类信息,中老年人只能望洋兴叹。因此,新媒体工作者要开发出为中老年人提供专门性服务的媒体或平台。有这样一家微信公众号值得新媒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即“新老人”,它是《快乐老人报》旗下的公众号,该报纸是国内首份精准定位“快乐老人生活”的现代都市纸媒。“新老人”的定位从一开始就与《快乐老人报》保持一致——为中老年读者量身定做,倡导有品质的老年幸福生活,帮助他们能自主命运、享有尊严和快乐。[7]
(二)服务性
尽管微信方便快捷,微信的操作和使用问题依旧成为中老年人使用微信的一个阻碍。长春骨伤医院举办了多期“中老年微信培训班”,一经推出,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培训人员手把手指导,力图让每一个中老年人过上“有微信的生活”。因此,新媒体工作者要尽量为中老年人提供更加简洁明了的功能设计;做到图文并茂,增加大量易读易懂的信息,充分考虑文化水平较低的中老年群体;建造融满足中老年人多项基本生活需求于一体的媒体平台等。同时,新媒体工作者要紧跟高新技术的发展步伐,开发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常规健康指标检测、远程关注等功能,实现“微信养老”。
(三)安全性
微信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调查发现,96.49%的中老年人没有遭遇过微信诈骗,3.51%的中老年人曾被骗取过钱财。这说明,微信的安全性还得不到保证,中老年使用者在增强自身防范诈骗意识的同时,新媒体工作者仍然要借助新技术联合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共同加强微信的安全性,确保中老人以及广大用户能安全地使用微信。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急速发展,且对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一影响并作出判断,进一步提出应对相关问题的策略,控制好、利用好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好地为中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值得每个新媒体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 唐魁玉,等.年轻人与老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和研究[J].中共杭州市市委党校学报,2015(6):70-74.
[2] 温如燕,王芳.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
[3] 俞菀,马剑.中老年人的微信生活[DB/OL].新华社,2016-04-01.
[4] 李宇峰,李明臣.老年人言语交际障碍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6.
[5] 周裕琼.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5(12):55-58.
[6] 李梅,李瑛.城市老年人媒介接触行为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7] 何虎生,赵文心.人生永不落幕,快乐老人报如何赢得百万粉丝[J].瞭望东方周刊,2014(12):33.
[8] 赵弘扬,周明超,应志明.关于当代我国中老年人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26):213.
[9] 阮晓岚,阮晓东.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老年读者阅读服务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89-92.
G206.2
A
1674-8883(2016)21-0003-02
本论文为湖北文理学院社会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
马玲杰,湖北文理学院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