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琰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2016年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获奖作品分析
陈冰琰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是新闻界的标杆。本文将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2016年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获奖原因。
关键词: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内容分析;形式分析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4月18日,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作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即美国新闻业乃至世界新闻业的最高荣誉奖项,今年的普利策奖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全世界媒体人的关注。其中,由《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的MichaelBraga和《坦帕湾时报》Le onora LaPeter Anton 与 Anthony Cormier合作采写的组合型深度报道《狂乱、危险而隐秘》(Insane,Invisible,In danger),在众多调查性报道中脱颖而出,获得2016年的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该报道既刊登在了报纸上也发布在两家报刊的官方网站上。
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给该报道的颁奖词是:“此报道为合作报道的一流典范,由两家新闻机构互相协作,揭露了弗罗里达州精神病院里不断攀升的暴力事件及有关部门长期的失职与疏忽问题,对政府官员提出了批评与质疑。”[1]由此可见,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最为看中的是该报道揭露的内容。然而自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所有奖项对报纸所属网站全面开放后,作品的评选仅凭内容远远不够,还要考虑网络版报道在文字、照片、视频、音频、图表、动画等形式方面的综合运用。[2]因此,要探究《狂乱、危险而隐秘》的获奖原因,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该调查报道全面深入,事实充分,注重人文精神,透过现象看到了体制和政策的漏洞,将矛头直指政府和监管部门。它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揭露性
这篇报道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揭露了被隐瞒的为大众所忽略的一群人的生命与人权的事实。
该报道的核心内容是揭露佛罗里达州的精神病院因削减预算、管理失职而引发的混乱和灾难。报道分为五大部分,每部分均为一篇深度报道。第一部分题为“Deep cuts,rising violence”综合叙述了弗罗里达州6大精神病院经费不足、混乱不堪、管理失当的状况。第二部分题为“A secret system”,深入详细地展现了儿童与家庭事务部(佛罗里达的精神病院监管组织,简称DCF)隐瞒信息的状况,并解释了DCF为什么、怎样掩盖信息。第三部分题为“My son was brutally Murdered”,详细讲述了一名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被看护抓头撞墙,后因处置不当而死亡的事件。第四部分标题为“Florida spends millions making sure the mentally ill go to court-and gets nothing for it”,综述政府宁可耗巨资让违法的精神病人学习如何上法庭,也不愿为他们提供长远治疗,致使其精神再次失常的行为。第五部分标题为“I want to get out off here”,讲述了一个犯纵火罪的精神病患者刑满后无相关机构收留,又因法律规定不能回家,最后无处可去的状况。
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从精神病患者和病院工作人员处境危险,相关部门政策失误、隐瞒信息这两大层面挖掘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的乱象。该报道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精神病人及其看护他们的边缘人群,借助舆论迫使有关部门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二)使用大量数据
《狂乱、危险而隐秘》的重要事实和判断背后都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是记者历时近一年,经过多番调查得到的。他们阅读和翻译了警察的笔录、庭审记录、人力资源记录等数以百万计的资料。从精神病院的报警记录、警察事故报告和医院死亡报告里总结出数据,并自己搭建数据库输入进行处理和分析,排除了政府提供的不实数据的干扰,具有很强的独家性与可信度。
为了说明精神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危险境况,记者在《狂乱、危险而隐秘》中提到“5年里至少15名精神病人死于自我伤害或其他病人的伤害”“一个员工需要单独看护15名以上的病人”;在交代精神病院乱象产生的原因时,记者用“DCF在精神病院看护管理方面削减了1亿美元的预算,裁员至少三分之一”“六大精神病院5年内的罚款总额仅为2500美元”等数据,说明有关部门管理的混乱。
这些数据具体精确,且在报道中得到了适当的突出,能够让事实准确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其作用远远胜过上百字的铺陈描述。[3]同时,记者将自己总结的数据与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巨大的差异暴露了政府的隐瞒与失职,可以作为对政府问责的重要依据。
(三)兼顾客观冷静与人情味
从报道的总体布局来看,《狂乱、危险而隐秘》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事实的概述和分析。这三篇报道在综述事实时基本没有使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文字简练精准,强调逻辑的严密性。同时采用大量的直接引语和数据,用事实说话,力求公正客观。
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则采用“story”的形式,分别以一位精神病人的经历为主线,对其余三部分概述的内容进行更为生动具体、富有人情味的阐释。例如,文章的第三部分讲述了一位名叫Anthony Barsotti的精神病人从入精神病院到死亡的经历,文章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先对Anthony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展示,表现出对Anthony尊严和价值的重视,之后用很长的篇幅详细描述了Anthony怎样被施加暴力,怎样在救治措施不当的情况下痛苦地死去——大量的细节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暗而无助的氛围,令读者感同身受。
从单篇报道来看,《狂乱、危险而隐秘》的每一部分都兼具概括性事实和具体个案。例如,第二篇报道在讲述Anthony的故事时穿插了一些关于政府措施的新闻背景;虽然第一篇报道是对弗罗里达州6大精神病院现实状况的客观概述,但文章采用了华尔街日报体的写法,借护工Tonya Cook遭受暴力袭击的故事作为开头,引起读者的关注;第四篇报道在介绍政府耗巨资训练违法的精神病人上法庭却不为他们提供长远治疗的矛盾行为时,穿插了精神病人Laura Mallia 15次往返监狱的悲惨经历,使文章在冷静之中不失人文关怀。
《狂乱、危险而隐秘》的网络版综合运用了H5、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和可视化数据的表现方式,与纸质版一起构成融媒体新闻作品的典范。
(一)多媒体
1. H5。在进入报道的第一部分“Deep cuts,rising violence”时,一个精心设计的H5交互界面占据了pc端或移动端的整个屏幕,读者需要不断单击页面直至进入正文。
前四次点击,页面上出现的是简短的文字,叙述精神病院护工Tonya Cook在独自看护病人时,一个精神病人把天线弄成锯齿状向她靠近的情境,营造出十分紧张的氛围。紧接着第四次点击出的是对Cook被攻击后拼凑的面部照片,依次出现她的眉骨、嘴唇、太阳穴和眼窝,这几处伤痕累累,还残留着血迹,看起来触目惊心。
这个H5界面作为第一部分的开头,具有抛砖引玉、先声夺人的作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使读者震惊之余认识到事实的严重性,充分攫取了受众的注意力。不断点击屏幕的行为提升了报道的互动性,给予读者一种参与感,促使其尽快投入到阅读中去。
2.监控视频。监控视频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三部分,是对看护人员和精神病人生存状态最真实客观的记录。这些视频来自各大精神病院的监控系统,画面清晰,属于难得的一手资料。这些视频具有独家性和冲突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兴趣,同时也作为相关文字描写的支撑和补充,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
3.图片。报道中采用了大量的摄影图片,图片内容主要为精神病患者和护工等人物。这些照片大多构图考究、裁剪得当、画质高清,除了补充文字的作用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插入的图片均为黑白照片,使得报道整体气氛沉重,基调压抑,渲染和加深了报道的主题。
(二)数据可视化
记者在使用数据时并不是对其进行全盘陈述,而是根据需要将这些数据图表化、可视化。例如,在证明政府部门隐瞒与伪造信息的行为时,记者分别用灰色和红色标注DCF统计的5年中精神病院暴力袭击数与政府统计的袭击数,将数据做成柱状图放在同一个坐标系里,使得数量对比一目了然。在说明预算削减与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时,记者把2009年~2015年预算的减少趋势和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放在同一坐标系做成折线图,二者的负相关性清晰可见。
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加工,读者能够轻松地读懂数据背后的意义,既发挥了数据对事实的支撑性作用,又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通过对《狂乱、危险而隐秘》的分析可知,在互联网时代,做一篇优秀的调查性报道要内容与形式两手抓。这要求调查记者要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提高自身调查和取材的能力,掌握与新媒体有关的技能,时刻把社会责任和受众体验放在心上。同时行业间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媒体在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的作用,共同推进新闻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http://www.pulitzer.org/pulitzer-stories[DB/OL].普利策奖官网,2016-04-19.
[2] 周婷婷.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J].新闻记者,2015(388):39-46.
[3] 王龙飞.新闻报道中如何运用好数字[J] .品牌,2012(12):47-48.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357-02
作者简介:陈冰琰,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专业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