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伟宁
(重庆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
CGI技术在小成本纪录片中的优势运用
顾伟宁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视觉效果并非故事片的专利,是研究计算机成像技术(Computer-generatedimagery,简称CGI)的优势。本文对数字化素材库、流程与成本优化、核心技术积累进行梳理,试图为小成本纪录片创作者提供数字化创作与技术经验积累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数字化素材;数字图像修复;CGI构建技术;局部复原;循环物件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审美视野也在逐步扩大。在全球纪录片长时间的发展中,以忠实记录为主要手段进行摄制的观察型纪录片,由于内容冗长沉闷而无法满足很多观众的观赏需求。而以故事主体为主线的纪录片,借鉴了大量故事片的摄制手法,融合了摄制团队的观点、情感和思想,加上运用了先进的摄影技术以及CGI技术等多元化手段来构建“真实再现”的场景,使得影片大放光彩。例如,我们熟知的著名纪录片《与龙同行》《大国崛起》《大明宫》《互联网时代》[1,2,3,4]等,都大量运用了复杂的CGI技术。不单是纪录片的观赏性大幅提升,可开发的题材也大大增多,以前难以摄制的题材,如微生物世界、史前文明、宇宙奇观等,现在通过电影、纪实影片、纪录片等形式,以炫酷的视觉效果震撼了人们,也让CGI技术广为人知,这是CGI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无限可能性。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与研究经验,阐述几个不成熟的想法,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
纪录片创作中最大的精力投入之一就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创作者需要将零碎的资料关联起来,为影片的制作提供素材保障。
以博物馆馆藏工作为例,若将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原和虚拟实景制作,有利于长期的资料备份和系统的管理。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可借出给私人的,但数字化的文物素材可随时提供给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纪录片创作的相关人士。同样,自然科学类型的纪录片也需要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很多科学实验室也有相关的记录要求,如摄像记录、电子文档日志等。
从长远来看,现在发生的事就是未来的历史。云计算时代已然到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汇集着专业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数字化记录、备份和管理。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也要有良好的数字化素材备份与管理措施,有利于今后的资料查阅和续篇拍摄。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投入比较经济但工序繁琐的人工备份,付费的云空间或者数据库资源备份计划也是理想的方式之一。数字化素材资源备份的最大优势即在于此,节省空间,使用方便快捷。
CGI技术加入纪录片的创作流程,已经不再是新奇的事情了。融入CGI技术的纪录片创作手段,是一种兼备传统和数字制作的优点,逻辑性强,更为优化,强调程序流程,适应当前数字媒体时代需求的方法。CGI技术不是一门学科就可以解释的,它拥有大量的分支,不同类型的新技术,不同领域的新知识,非常庞杂,要想全面掌握非常困难。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据纪录片题材去研究相关的CGI技术,用创新的艺术手法去开拓新天地。
很多小成本纪录片制作者认为数字化技术让人头痛,甚至有鸡肋之感:昂贵的虚拟技术承担不起,复杂的三维动画、特效、实拍与计算机影像混合等CGI技术成本高,又达不到像BBC的一流制作水准,弄不好就会变成东施效颦,而便宜的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好像没什么新意。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其实一直都存在,其矛盾和困难就在于是否评估了创作团队的真实技术与制作水平,本次创作将会产生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充分考量各方风险,把握好资金投入与预期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等。其中,每一次创作都投入技术研发是最核心的成长之路。
很多年前,拍摄纪录片是不会考虑到后期制作和虚拟复原的。CGI技术如何更好地嵌入传统的拍摄流程,根据不同的题材会有各种变通的方案。无论哪种方案,都要根据文案策划好拍摄部分、纯数字化复原部分、两者结合部分;并进行前期、中期与后期的统筹安排。例如,拍摄部分:(1)人物:现场化妆拍摄(如古装)、室内主持、室外主持等各种情况;(2)场景道具:历史遗迹、遗物、文字资料、图像资料等;纯数字化复原部分:(1)上述所有部分,因为对比成本,而采取数字化的复原方法,(2)任何无法拍摄的补充画面。拍摄与数字化结合部分:一般是根据剧本和分镜所讨论的画面呈现方式,也有可能是成本的因素,而采用了镜头变换。只有熟悉了数字与传统融合的摄制流程,才能得心应手地把CGI技术运用到创作中,从而让内容与风格更加多样化。
单靠传统的拍摄路线和方法,纪录片的题材一定会有难以挖掘的一天。诸多原因,如某个题材已经被多次翻拍,而其中的某一部非常优秀,观众已有很深的“品牌意识”,这种里程碑式的纪录片,甚至断送了以后这个题材的纪录片创作生机。例如,观众欣赏了《与龙同行》,可能对只拍摄博物馆恐龙骨架的纪录片就不感兴趣了。再如,《舌尖上的中国》[5]已经完成了三季,该片制作精良,被称之为美食大片,广受好评。要想沿袭《舌尖》制作团队的风格,再创作任何中国美食类纪录片,就得挖掘与《舌尖》完全不同的角度观点,难度不小。而运用CGI技术,开创有新意的美食类纪录短片,就会独具特色。
比起斥巨资摄制远古恐龙、史前文明、未来太空、微生物、海底等科学方面的复杂题材,从小成本纪录片,甚至是小成本创意纪录短片开始逐步积累数字制作技术,对一个开发能力相对薄弱的团队来说,是快速成长的最好方式之一。另外一个方面,纪录片也不能成为“流水账”,虽然从时间轴线上来说,纪录片的题材是无限大,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你可以跑到深山老林去报道一位老人的故事,但这些“真实”的故事由于制作难度较低,内容相似度高,早已烂大街,对受众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因此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为团队技术积累可以采用如下的阶段式提升方法:
(一)第一阶段
以数字图像修复和还原技术为主,在这个阶段,是非常容易获得成功的。运用Photoshop的修复修饰技术,即可虚构大量的物品、场景、人物的静态位图,嵌入到实拍的视频素材中,能为影片增色不少。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数字修复技术教程可供学习,可以非常方便地移植到纪录片的影像修复工作中。通常这个阶段的技术只要实际制作了一两部纪录片就可以非常熟练了。
(二)第二阶段
以完整系统的二维或三维CGI构建技术为主,这是相对漫长的技术积累,二维或三维的CGI技术,如果要系统地从头学起,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业余时间。笔者建议一般要根据经常会摄制的纪录片类型通学一遍。例如,制作的纪录片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一些剖面图动画去解释一些原理方面的内容,那么就是二维CGI构建技术为主:包括图像修复还原技术(上述第一阶段)、二维动画(如Flash或AfterEffects合成动画)与后期合成剪辑技术(如AfterEffects镜头合成、Premiere非线性剪辑)等方面的技术内容,然后根据制作需要进行专项提升,实现影片内容和风格上的升华。这个阶段的技术变化丰富,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有了独特的创新风格和固定的制作流程,以后制作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否则可能每一部纪录片创作都会产生新的技术难题,但其实这在任何一部影片里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有去解决新问题,团队才能积累新的经验,变得更加强大。
这两个阶段型技术提升方法,可以为小型纪录片团队(如3人)提供一年内快速成长的技术路线。之后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
成本优势看似伪命题,因为在早期拍摄纪录片是没有什么CGI技术的,后来产生了各种需求,额外加入了CGI技术的纪录片创作,导致整体成本上升。例如,制作难度增加、制作周期加长,CGI技术人员的经费开支增加等。那么小成本纪录片创作的成本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上述的小团队阶段式提升方法中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上百万制作经费的影片和几万制作经费的影片,在最终视觉呈现上肯定会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根据投入确定对应的制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才能最好地发挥CGI技术的成本优势,经费有限更要处处花在刀刃上。
(一)数字修复
数字图像修复性价比高,比实物修复具有更加诱人的优势。例如,将一件文物扫描后,用Photoshop等软件的仿制图章、修复画笔等工具进行局部处理,去掉杂色、修补残缺,再调色裁剪。这种基于数字图像的修复,比修复实物的成本要低,不会破坏原物,也不用复杂的工艺,在很多历史类型的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本文探讨的小成本纪录片而言更是首选的CGI技术手段。
(二)局部复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与的“数字圆明园”,[6]则是根据圆明园最早的一张总平面图进行三维复原,也就是“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像圆明园这种特定的建筑和环境是没办法找到替代品的,根据镜头的需要,也许只需要局部建模即可,如一面墙、两面墙即可满足镜头的需要,如果全景则可以讨论是否不对室内摆件饰品进行建模,或者只重点复原特色造型部分,甚至可采用照片建模(PhotoModeling)或者三维摄像机投影(3DCameraMapping或3DCameraProjection)的技术方式,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到相关教程,本文不做赘述。局部复原技术虽是锻炼团队技术力量的方法,但如果成本远高于实景拍摄,还是需要制作团队商榷。
(三)循环物件
所谓循环物件,即为在这部片子和另外一部片子中都可以出现的道具。例如,明清时期的一座普通石桥,在拍摄明清系列的纪录片,或者是投入市场反应不错,打算拍摄后续影片的时候,这座虚拟石桥可能要出现好几次,CGI技术在这方面体现出了可随时随地重复使用的优势。实物布景要重复使用比较麻烦,拍摄之后要进行拆除,如果再拍续集,还要重新搭建。间隔时间过长,还有可能出现道具丢失、破损等状况。影视城,如横店打着“零租金”的招牌,引得大量剧组驻扎,针对小成本纪录片周期短的特点,排队等候也会产生诸多影响。而文物照片、景区照片、三维模型可以一直保存在硬盘中,随时可以调用或者修改建筑的贴图材质,就能体现时代的变迁,加上现在有大量的可购买甚至是免费的高质量素材,如长期收集整理了数字化素材资源,此时就有了用武之地。例如,远景的战争,则可以直接全部用三维动画进行模拟。有的动画公司,甚至是游戏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古代人物模型动画,调用起来十分方便,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探索频道创始人亨德里克斯说:“我们从事的是满足好奇心的业务,我们依靠所有的重要技术形式来做到这点,而这些技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演化而不同。”[7]CGI技术发展至今,其视觉效果已经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笔者也深信,保持一颗好奇心并将CGI技术的优势融入小成本纪录片创作中,一定会带来更多奇妙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DaviHanes.与龙同行[Z].英国: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 (BBC)Television,1999.
[2] 周艳.大国崛起[Z].中国: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有限公司,2006.
[3] 金铁木.大明宫[Z].中国: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9.
[4] 石强,孙曾田.互联网时代[Z].中视创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4.
[5]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Z].中央电视台,2012.
[6] 数字圆明园[OL].http://www.ymy3d.com/
[7] JohnS.Hendricks(美).探索好奇:探索传播公司和我的故事[M].杜然,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28.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68-02
作者简介:顾伟宁(1976—),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数字特效,视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