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迪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反思新闻反转现象背后的媒体责任
张孟迪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随着自媒体作用的不断凸显,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抢占第一手信息,一些未经证实的碎片新闻越来越多,边报道边纠错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新闻反转现象已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新闻反转事件的出现,一是因为媒体的一些不当报道态度和模式,二是因为受众不善查证、急于站队。新闻反转剧本质是一种新闻失实,其泛滥正严重威胁着媒体的公信力。新闻反转始于媒体的失实报道,结束于媒体重新承担起自身的职责。新闻反转剧背后反映出的媒体责任值得我们关注与反思。
关键词:新闻反转;媒体责任;新闻真实
新闻反转事件频繁发生,始作俑者正是身处舆论场的我们每一个人。一方面,作为传统把关人的新闻媒体过度追求速度,导致碎片化消息的过早传播,一旦报道被证实与事实不符,往往就会产生反转;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在方便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把关的难度。新闻反转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三:
(一)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焦虑情绪
新媒体崛起,我们身处的媒介环境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场巨变中,传统媒体的地位颇有些尴尬,而新媒体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整个媒介环境都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传统媒体在忙着捍卫自己的传统地位,新媒体迫切希望进入主流,抢发新闻成为新老媒体的重要争夺战。新闻报道的“签到”行为愈发普遍,媒体这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新闻真实性的集体焦虑症为新闻反转剧的出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刻板印象与标签化印象下的以偏概全
媒体和受众受到自身认知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对一些事物形成自己的一些固有看法,也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很多时候,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态度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思维定式和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它往往会让我们懒于思考和核实。人们在事件未明之前,就出于惯性,匆匆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形成结论。而对“中国老人”“大妈”“城管”等的标签化印象及群体污名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却也极易造成以偏概全,为新闻反转剧的出现提供便利。
(三)舆论的情绪化和非理性传播
每一出新闻反转剧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转”二字。而新闻反转剧的反转并不单单体现在新闻事实前后的反差,更体现在事件前后舆论的巨大反差。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在事实还未清楚之前,就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上升到社会道德等问题,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评价乃至抨击、辱骂所谓有错的一方,出现一种情绪化、片面化、极端化的现象。
当下,新闻反转剧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话题引起热议、舆论争锋,受众观看甚至参与了一场现实版的反转剧,而媒体也一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似乎是互惠互利之事,但这种新闻反转剧却给新闻媒体及受众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首先,新闻反转是对媒体公信力的严重透支。新闻反转剧作为一种新闻失实的现象,违背了新闻本身应有的真实性。一次次的反转其实是对媒体公信力的一次次透支,新闻反转剧所受的关注度越大,其对新闻公信力本身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如果哪一天,受众不再相信媒体,质疑之声在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那么媒体也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其次,新闻反转也是对社会关注度的过度浪费。在同一时间受众所关注的议程是有限的,当新闻反转剧占据了新闻资源和社会关注度的时候,一些本应受到关注的议题却反遭冷落,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更大的浪费。
最后,新闻反转的频繁出现无疑也是对社会信任感和社会公德心的巨大挑战。“救人前留下证据、找好目击证人、最好视频记录”等调侃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对于善意被利用的无奈。一些以善为名的欺诈事件经过媒体的放大和宣传,增大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由此人们会付出更高的信任成本。
(一)媒体人应坚持新闻自律,肩负媒介责任,回归新闻专业主义
确保新闻真实,杜绝态度观点先行,标签化、符号化报道和跟风炒作。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的新闻媒体把关人需要从频频发生的反转事件中吸取教训,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迎合自媒体的传播属性。尤其要在信息把关上进一步提高审核力度,提高编辑记者的媒介素养。当新闻发生时,媒体应及时跟进,以专业精神抽丝剥茧,厘清线索链条,不断挖掘与平衡多方声音,揭示真相,提高公信力。
(二)加强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独立思考,避免盲从
在网络社会中,公众的情绪很容易被变换的标签牵着鼻子走。对受众而言,面对一条新闻事件,不应急于发表意见,应该明辨是非,少一些人云亦云,学会冷静分析,不要受其他情绪的左右,一哄而上,仓促判断。
(三)传播各方应重建信息信任,重塑媒体正面形象
近几年频发的新闻反转、报道失真事件无疑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得群众对媒体陷入了一种不信任的状态。因此,重塑媒体的正面形象变得尤为重要。媒体应重建受众对其的信息信任,坚守新闻底线,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政府及相应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处于社会信息系统的每个个体在发布信息时应有基本的辨别意识,坚持自律。只有传播各方相互配合,才能重塑信任机制,避免反转新闻的泛滥。
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要求信息完全真实准确是非常困难的,新闻反转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对此,最合理的态度应该是,传播各方理性地应对,及时澄清事实,诚恳回应,用证据说话,从而尽快还原事件真相、扭转舆论,将正面信息传递给受众,将事件造成的负面舆论影响降到最低。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84-01
作者简介:张孟迪(1993—),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