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

2016-02-28 11:11顾亚娟李凤学陈北宁杨丽丽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编校文稿科技期刊

顾亚娟,李凤学,陈北宁,杨丽丽

(军械工程学院科研部,石家庄050003)

科技期刊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已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然而,科技期刊的数量和种类众多,导致同类期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期刊质量是科技期刊长期生存发展的命脉,而编校质量已被认为是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为了推动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编辑出版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量和单位》,以及《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等,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另外,多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和杂志社都制订了相应的审读实施办法,编辑前辈们也将编校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此,笔者以经历某期刊的编校工作经验来再谈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

1 实施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1 科技期刊的新现象决定编校质量控制

科技创新与发展成就了科技期刊,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科技文化成果的使命。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新科技已发展成熟,编辑工作必须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现在的原稿均为电子稿,编辑和校对工作都借助于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设备代替了“一桌一椅一支笔”的编辑环境,甚至可以通过触摸屏显示器进行如纸质般的编辑操作,既可以标注校对符号,也可以画各种线条等等。科技期刊的编校工作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同时也对科技期刊编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所有稿件在每一校次校对前,可以先用校对软件校对一遍,让软件帮助编校人员把一些最常见的文字差错先查出来,不仅减轻了编校人员花在对常见差错并进行改正的工作量,提高了期刊编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另外,科技期刊包含多种学科知识,期刊编辑不可能记得住学科中所有的规范表达、相关规定和国家标准;但如果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每个科技期刊都建立自己的网站[2],收集国家标准的相关文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建立相关链接;特别是在核实有关数据时,编辑可以通过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网络搜索引擎为编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工作流程和编辑们的工作方式已发生改变,期刊编校质量的控制形式必将有一些新变化。

1.2 编校问题影响期刊质量决定编校质量控制

科技期刊作为学科知识展示的平台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专业性也很强,那么编校方面的规定自然比较繁多。由于科技期刊中有较为复杂而多的公式、图片、表格等,所以语言的严谨性、术语的准确性、文字的正确性等要求都要比其他期刊高很多;对如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以及数学符号的编排格式也有高的要求。所以,科技期刊中即使出现的一个极小错误,比如字、符号、数字的差错,不仅让读者对论文内容和期刊的水平产生疑问,而且还会导致读者误解文章的本意,在其科研领域征途中走弯路;从而扭曲了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意义,甚至影响到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

2 实现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主要步骤

虽然“无错不成刊”的编辑质量问题说法已被接受,但编校质量控制一直是各类科技期刊最关心的,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从提高期刊信息的准确性及编校规范化的角度出发,进而提高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因为编校质量不仅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而且影响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2.1 编校质量问题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编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翻阅多本科技期刊后,经统计发现,科技期刊在编校方面常出现的错误,多数是标点错误、计量单位的错误、语法错误、词语错误和逻辑性、知识性的错误等。例如:“,”和“;”标点符号用法错误,量和单位的中英文混用、黑白体、正斜体和大小写错误,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错误,语义重复“借鉴参考”,不规范科技名词“亚音速”,参考文献不规范,不当换行等等。这些编校错误的不断出现,会让读者对期刊质量产生怀疑,导致稿源流失,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科技期刊传播过程要经历作者、出版单位、读者、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等环节。作者是源头,他们编写稿件的质量对期刊编校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不断蔓延,多数论文作者为完成各种考核任务而拼凑的论文,质量相对粗糙,更有许多非写作者挂名,学术腐败成风,致使论文本身出现较多问题。正因为论文源头质量不尽如人意,使得编辑们的编校压力日渐增加。

(2) 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结构发生变化,有大量年轻编辑融入。年轻编辑的知识结构新,有朝气,但未经严格而必要的训练而上岗;其负责栏目与所学专业相差甚远,编校经验不足;即使负责栏目与所学专业相符,又不熟悉现行法规和行业标准,编辑的业务素质不高。又由于大多数编辑是“半路出家”,脱离科研工作和教学岗位较长时间后,专业知识逐渐淡化和积累意识不强,对学科新领域的研究方向、方法的追踪不够,导致不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而编校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校质量问题出现是必然的。另外,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编辑们长期工作于繁琐而枯燥的编校中,难免会产生心浮气躁情绪和厌倦心理,长期不在工作状态之中,必将会丢弃奋斗目标,以致不能积极主动地钻研业务知识,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致使编校质量控制失去意义。

(3) 有些科技期刊较注重经济收益,而轻视质量提高,将出版周期缩短再缩短。长此以往,有效的编校质量保证机制将无法成功建立,而且还会将明确要求实施的三审三校一读制中的复审、终审停留于形式;初审则与编校合并为一,甚至移到二校、三校之后[3]。由于电子排版的不断变革,使得三校制中“校异同”逐渐被“校是非”所代替,编校之间的界限也模糊了,因此编校错误交叉而且多次的出现。

2.2 设定编校质量控制目标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总目标是期刊达到出版标准。这是以“为作者、读者、学术界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自身使命,更加体现出科技期刊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也是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了真正高效地实现这一总目标,首先要分析编校质量控制的客体和主体有哪些不同之处,然后再把总目标分成三个阶段来实现:首先是前期控制阶段,即选题策划与组稿阶段,此阶段要进行各栏目选题,让选中的稿件达到齐、清、定的要求;然后是中期控制阶段,即三审、编辑加工和三校阶段,严格执行每一篇稿件的审编校流程,达到出版之前的稿件编校质量标准,即错误率被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最后是后期控制阶段,即期刊质量全面检查阶段,确保所出版的期刊合格,从而实现总目标。虽然,三个阶段的存在有先后顺序,但是,前期控制和后期控制是实现中期控制的可靠保障。

2.3 制定编校质量控制策略

这是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策略合理与否直接决定最终是否成功。它是实现质量控制所实施的具体行动计划,主要帮助科技期刊与编辑个人明确如何实现前、中、后期控制目标,清晰把握实现各阶段目标需要具备的条件。

(1) 让作者参与编校。作者是期刊必不可缺的元素,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需要拥有他们的力量来完成。只有与作者紧密联系、认真沟通,才能促使作品不断完善、期刊不断发展。首先编辑要仔细地阅读作者的稿件,有针对性地提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查找相关资料,与作者广泛交流,再进行深入探讨,并耐心解答作者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作者应该怎样修改,让作者充分体会稿件编辑流程。然后让作者自校文稿,这样不仅校对了文稿的形式,而且重点校对了文稿的内容[4]。由于科技期刊文稿的专业性较强,而编辑本身知识面和专业水平是有限的,所以,期刊编辑遇到不能准确把握那些边缘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时,一些理论性偏差难免会在编辑加工中出现,作者自校可以帮助消除出现的差错;另外,作者与编辑的工作性质、学术经验和知识面都有所不同,他们对文稿的关注点自然也不一样,作者自校与编辑编校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有利于降低文稿的出错率[4],大大提高了编校质量。

(2) 职责要明确。编校质量控制过程包括选题策划与组稿、文稿内容编校和期刊质量检验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质量控制主体和客体不同,使得各部分职责要明确,即在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控制阶段分别制定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目标,采取责任制管理,即策划组负责管理前期控制,编校组负责管理中期控制,质检组负责管理后期控制[5]。各组的人员构成要合理且每个人也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能,各组还应有重要的负责人来最后把关。策划组的人员应由策划编辑组成,其岗位职能是根据策划出的有效选题进行组稿,让稿件达到齐、清、定的要求,且确保所组稿件没有思想政治问题和失泄密问题,并具有准确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内容。编校组的人员则由初审编辑、审稿专家、文字编辑和校对编辑等组成。审稿环节中初审编辑和审稿专家对稿件的思想政治性、科学性进行了双重把关,至此完全排除了不合格的稿件;当稿件转入编辑加工环节后,文字编辑负责查处稿件的逻辑性、知识性错误;而校对编辑则负责清除文字、语言、格式、版面中的错、漏、重,以及前后、表里不一致的现象。最后,质检组做好期刊的全面把关。另外,各组之间还要互相监督,实施定期岗位轮换,致使所有人员熟练掌握编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3) 加强培训与自学。编辑人员并非在科研、技术一线工作,对很多最新的技术不能第一时间获知,因此还需要建立定期培训机制,请入“外脑”,让投身于科研、技术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为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相关培训;针对国家与文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与时俱进的问题,也有必要邀请更有经验的出版行业专家,对编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保证编校人员的知识更新[6]。利用行业标准来完善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管理与监督。另外,编辑还需要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这样期刊才能与时俱进的报道科技前沿的资讯和成果[7]。工作之余,利用编辑工作在开展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大量阅读论文,了解到各专业的研究动向和新发现、新理论、新成果,扩大和巩固自身的专业基础,并能够把这些知识内化为智慧,转化为能力。

2.4 组织实施

这是逐步实现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目标的执行过程。首先,责任编辑负责稿件初审与联系作者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使文稿的内容更加完善,逻辑关系更严密,相关体例更加严谨,语言文字表述更通达,说明材料更准确,防止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其次,执行编辑要对期刊的整体设计、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实施监控,确保一系列出版工作的时效性[8]。在把握文稿整体的同时,执行编辑还要特意通览文稿中术语全称与简称,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图、表、量、单位的标准用法等等细节。在出版之前,执行编辑应再次核对一些内容,例如:文章题名、中英文目次(并与正文题目核对)、图序、表序、标题序、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和邮编)、页眉、页脚、收稿日期、文章结尾符、段尾标点符号;应注意封面导读、版权页内容和参考文献;还应核对出版期刊的期数。再次,加强编辑之间的互校。《校对工作手册》中定义:“校对的职责,总的要求是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文字、标符、图表和格式的错误”。目前,许多期刊编辑部的编校合一。编校合一的弊病是容易出现“校对盲点”,其原因是编校工作单调繁琐,当编校人员对同一篇稿子反复编辑校对时,会因为太熟悉文稿内容而忽视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出现低级错误;因此,从一校开始就采用编辑互校,利用每个人对问题的敏感性不同,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错误。编辑和校对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编辑“清源”,校对“净后”。最后,实施监督和检查。最新的科技成果得到传播与交流是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表最终目的,因此,不仅要求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而且应该具有更加准确性和规范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科技期刊出版后要加强其审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与保障,真正落实好新闻出版总署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国务院的《出版管理条例》。特别要回头看,编辑认真查看样刊,发现错误总结经验。在下次编校过程中,能更加高度重视文稿的主干部分,极力做到编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加准确和全面把握文稿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目标。

3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预期效益

3.1 作者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严格控制过程中,通过编辑人员的帮助,作者能清楚地表达学术观点,其本身潜在的学术新观点也能被激发出来,从而大大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传播。通过让作者参与编校过程,必定能给作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当作者修改论文时不仅知道了应该怎样改,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改。除了保质保量地改好当前论文外,作者的学术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为以后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作者对科技期刊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也提高了期刊影响力。

3.2 编辑个人和科技期刊实现双赢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的实现需要科技期刊和编辑个人共同努力,成功的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控制能将期刊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创造良性互动,让编辑立足岗位,在干中学,真正全面认识自己的素质能力,自我完善提高,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身的心智潜能,把自己培养成为 21世纪要求的“专能、博学、通识”的复合型编辑人才[9]。优秀的科技期刊是编辑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良好的管理机制能造就出更加优秀的编辑群体;合理使用现有编辑人才,稳定编辑队伍,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只有这样,科技期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走向世界,创造出国际品牌[10]。

4 结 束 语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很多新的研究课题与方向,都是从科技期刊中发端[11]。我国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信息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编校质量的提高会对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我国科技期刊要跨入世界先进科技期刊行列,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需要我们科技期刊编辑同仁的共同努力,长期奋斗。

[1]贺逸吟.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几个方法[J].科技视界,2013(28):300-301.

[2]唐银辉,顾金亮.数字时代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新技术手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66-69.

[3]朱海榕.图书编校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J].出版参考,2013(7):13.

[4]刘素梅.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途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190-191.

[5]刘苏华.出版社编校质量控制模式构建[J].现代出版,2013(2):57-60.

[6]董子源.数字化时代科技类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控制浅析[J].出版与印刷,2015(2):12-13.

[7]麦帼慧.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素质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0):96-98.

[8]陈敏.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责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3):105-108.

[9]冯桂娟.信息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1):62.

[10] 段玉玲,李玉琴,沈琲琲.浅谈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J].安徽冶金,2007(1):5-7.

[11] 穆刚.信息技术时代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110-112.

猜你喜欢
编校文稿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ABSTRACTS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