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信传播中的信任机制

2016-02-28 10:32方娅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信任微信

方娅丽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浅谈微信传播中的信任机制

方娅丽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自2011年微信面市以来,它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导入其中,不断发展成为具有具象结构的人际关系网络。本文试图对微信传播中信任网络的搭建过程,以及微信关系网络中表现出来的信任机制进行探析。通过微信互动中的关系网络,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实现了相互交叉与融合。

微信;信任网络;殊化信任;泛化信任

一、前言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免费即时通讯聊天软件,根据腾讯发布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截至2015年末,微信每月的活跃用户已达5.49亿。微信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媒介依托,“无微信,不朋友”也一度成为人际关系的写照。信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仰,维持人际关系网络的稳定,而微信这种虚拟空间所衍生出来的关系网络,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真实的信任关系。

二、微信中的关系网络

微信中的关系网络建构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之中。微信的关系网络也是国人的人际关系在媒介中的表现。目前为止,西方社会对人际关系最具权威的分类方法是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强连接”“弱连接”和“无连接”三类。而其中无连接过渡到弱连接依靠的是交换关系,一旦进行交换行为,无连接可以转化为弱连接。至于强连接的形成因素则是以情感为主。

微信关系网络的形成在扩展人际关系网,加快陌生人熟悉程度上有显著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在社交网络中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表现出来的强大动力,它实现了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朋友的朋友相互间的信息分享、评论回复等过程中就会出现交集,从而完全陌生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相互之间的共同好友也成为彼此从陌生到认知再到熟悉的催化剂,从无连接状态转向弱连接。

三、微信关系网络中的信任机制

微信作为一款人际交往的聊天软件,在短期内用户人数得到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基于“六度分隔”的“小世界”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微信关系网中所存在的信任机制。

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曾论述了两类信任:泛化信任(Universalistic trust)及殊化信任(Particularistic trust),也称之为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泛化信任来源于制度、一群人之间的认同、己方或者对方的人格特质。因为信任的对象是制度规范下的一群人,或者相互认同的一群人,或者展现可信赖特质的一群人,是一群人而非单一特定的对象,所以称之为泛化信任,又称一般信任。相反,殊化信任则必然存在于两两关系之中,是两人互动的过程。

(一)泛化信任

制度带来的一般信任。这种制度下的信任,制度是信任的基础。制度导向研究分析一个社会中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社会惩罚、法律以及刑法能使人保持良好的行为,因此陌生人的行为也有可预期性。而在制度约束下的人会有符合预期的行为,所以不需要相互信任,也可以在这种情形下互动和交易。

此外,泛化信任的形成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及个体特性的影响:

第一,非正式制度,往往指的是风俗、规范以及专业伦理。但是这种道德信念又具有不确定性及脆弱性。

第二,人格特质带来的一般信任。人格导向探讨的是个人信任倾向以及哪些人格特质值得信任。过去的信任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着眼于心理状态,所以信任也就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状态。

第三,个人的态度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信任倾向,如乐观的人以及没有安全感的人都比较倾向于相信别人,或者是满意感高的人,或者对社会忠诚度高的人也会倾向相信社会的一般人。

(二)殊化信任

殊化信任是建立在对偶关系上的,特殊信任的对象只包括那些有血缘或者裙带关系的人。

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在社会连带与网络结构中,不同的社会连带会产生不同的信任模式,而在这些信任模式中,人际关系产生的信任才是格兰诺维特所说的真实信任。这种真实信任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情感为基础的信任。在连接强度的分野中,高频率的互动,长时间的认识,亲密的谈话与行为及情感性的互惠的内容,彼此之间通过互动增加信任。

第二,以社会交换为基础的信任。它属于弱连接的信任模式,弱连接的优势是提供了信息与参考。这种弱连接之间的信任并不稳定,它只有通过不断地社会交换互动才能不断加深信任感。

第三,互相为利的信任。强调两个从事交换的个人,因为相互之间都掌握了对方的利益,互相表现出信赖的行为。而这种信赖的行为是人际交往的结果,而不是人格特质。

四、结语

在微信的关系网络中,信任关系的发展是动态的,关系网络中的不同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信任关系也会具有相应的变化。

在微信的信任网络中主要是特殊信任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信任作为主导。微信自诞生以来就承载了熟人连带的属性,而关系网的结构主要是强连接关系,但是在微信的传播中,弱连接却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根据本文的阐述,微信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传播依靠泛化信任和殊化信任结成信任网络,并通过这两种路径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导入微信的关系网络中。

[1] 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2-7.

[2] 臧得顺.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1):108-115.

[3] 罗家德.中国人的信任游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6-67.

[4] 黄光国,胡先缙.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J].党政干部参考,2005(4):38-39.

[5] 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J].社会学研究,2002(3):11-12.

[6] 慈玉鹏.格兰诺维特论“弱连带”[J].管理学家(实践版),2011(6):63-71.

G206

A

1674-8883(2016)13-0343-01

方娅丽(1992—),女,贵州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信任微信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微信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微信
微信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