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千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艺术与传媒系,广东 广州 510000)
略谈新闻采访技巧
张怡千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艺术与传媒系,广东 广州 510000)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听到学生抱怨与受访对象打交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知道如何赢得受访者的信任。的确,对于新入行的记者来说,与受访者打交道是一件较难的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新闻采访呢?本文将从说服采访对象、采访的前期准备、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几个方面来为我们的新记者提供一些有效的采访策略。
采访;提问
新闻采访是新闻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任何一篇优质的新闻稿件都来源于记者的深入采访。一篇新闻稿件的起步阶段就是采访,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调查采访是为了获取关于报道对象和事件的真实、丰富的素材。
在安排采访之初,首先我们要明确采访的目的。你需要了解哪些情况?你为什么要采访某人?他可以为你提供怎样的信息?你是需要权威解答,还是调查事情真相?当你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你的采访目的就明确了。
明确采访目的之后,我们就可以联系采访者了。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容易第一时间接触到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那么我们也可以采访事件的边缘人物;有时候,事件的受害者不愿意接受采访,那么我们也可以采访事件目击者。总之,你要相信,只要够真诚,总能找到愿意配合采访的人。在前期的预约采访中,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一)利益驱动
记者可以真诚地告诉对方,这个采访对他有好处,帮助受访者分析利害关系。例如,对一般的受访者可以说,“这个采访有助于提高您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对于一些受争议的政府官员可以说,“接受采访,可以为您提供一个良好的解释机会。”
(二)情感驱动
记者可以告诉受访者,自己非常重视此次采访,为采访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受访者一般不会拒绝尊重自己的人。一个优秀的记者一定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善解人意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真诚的人。当对方拒绝采访时,我们可以用锲而不舍的真情打动对方,赢得对方的信任。
(三)道德驱动
有时候,记者需要用一些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正义良知和道德去说服受访者。当受访对象拒绝采访时,记者要学会随机应变,体会对方的想法和顾虑,帮助对方打消顾虑,告诉他们接受采访是在为社会公德、社会公益贡献力量。
记者在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的职业、性格、喜好、价值观等有所了解,针对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采访方案。
(一)搜索受访对象的资料
记者在采访前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你的受访对象。对于资历尚浅、名声不大的受访者,关注其朋友圈和个人微博是帮助了解受访者的捷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重要的获取资源的手段。
(二)寻找和利用外围的人际网络
除了通过网络搜索、关注朋友圈和微博等方式了解受访者之外,我们可以对受访者的朋友、家人先行进行采访,以增加我们对受访者的了解。
(三)了解受访者的职业特性
为了获得受访者的信任,记者在采访前还应该提前了解受访者的职业,可选取适合的话题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劳动者不分贵贱,对待从事任何职业的人群,记者都应持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开展采访工作。
在采访中,我们应该怎样提问、设计问题呢?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就是指记者通过向访问对象提出问题,以了解有关的新闻事实及其材料和观点。记者的提问如果设计得巧妙得当,会有助于赢得采访对象的支持与配合,从而使记者可以从采访中获得更加丰富、可靠的事实材料。
(一)过滤式提问
在一些事故现场的采访中,记者可以借助过滤型问题来快速确定合适的采访对象。例如,“事故发生时,您在哪里?”这样的一个简单提问,记者就可以判断出来谁是现场目击者,可以快速确定采访对象,有针对地进行采访。
过滤型问题在采访对象身份不明确的时候也可以发挥作用。例如,我们想策划一篇有关被拐儿童的专题报道,在对政府官员提问时,我们首先可以问:“请问您接触被拐儿童的事件多不多?”这样提问就可以先帮助我们筛选出来一部分合适的受访对象。
(二)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会比较适度和得体。例如,“能不能跟我们讲讲您的创业经历?”
此种提问方式较为灵活、宽泛,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以缩短双方心理和感情距离。对于愿意接受采访,性格开朗、健谈的人可以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但是,由于此种提问方式比较宽松和自由,所以难以控制受访者的回答范围,亦难以对受访者的回答内容进行深挖。
(三)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的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一般情况,受访者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或从给定范围内选出答案。例如,“警官,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是什么武器?”
封闭式提问在提问过程中容易获得突破,常用于深入的追问、查证或核实。对于一些不愿意接受采访或者不善谈的采访对象,可以选用此种提问方法。不过,封闭式提问的问题往往较为敏感,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以免伤害到受访者的感情。
在采访中,以上所讲的三种提问方式要相结合运用。一般说来,过滤型问题和开放式提问大多用在提问的开头、中间话题的转换,或者用来搜索情况、调节谈话气氛等;而封闭式提问大多可以用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从某一点突破,深入了解某些情况、某个问题时,或者是“步步紧逼”的追问以及要核实某个材料信息时的补充提问等。
总而言之,“善问”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才能提高采访的效率。精心设计的好问题可以让记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得到准确、全面的答案,更大程度地提高新闻的价值,最终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1] 肯·梅茨勒(美).创造性的采访[M].李丽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8.
[2] 张志安.深度报道:理论、实践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0-221.
G212.1
A
1674-8883(2016)13-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