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青少年阅读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2016-02-28 10:3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

于 红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建立青少年阅读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于红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阅读对于青少年人格培养、文化传承、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出现了一些不利的方面。因此,亟须建立青少年阅读引导机制,从幼儿开始培养青少年的早期阅读习惯;重视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阅读;加强监管,优化数字阅读环境;引导青少年进行深阅读,培养智识素质;出版社创新青少年读物出版,引导青少年阅读精品。

青少年;阅读;引导机制

阅读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是整个民族保持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对于承担民族振兴重任的青少年们,阅读能力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其个人成长而且也决定了其对社会作用的发挥。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足以见得我国政府已认识到,全民阅读是一项关乎国家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发展的基础性文化教育工作。阅读对于个人而言,没有阅读能力成功的学业和事业就无从谈起,而国民阅读成风将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个人的人生长河若从青少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形成良性循环,个人和民族都将受益无穷。因此,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

一、网络媒体发展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

互联网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介化社会阶段,尤其青少年是受网络影响最为深远的群体,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影响巨大。

(一)青少年对互联网阅读产生依赖性,时间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刘胜枝《青少年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影响研究》2015年对北京、山东1600名中学生作的问卷调查,76%城市、62%农村的青少年主要使用移动阅读,并且97%的受访者对移动阅读产生依赖性。82%的学生移动阅读使用时间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移动终端阅读分别以13%、23%、15%合计51%的比例超过纸质阅读。[1]另外,据天津统计数据显示,有七成青少年依赖手机阅读,[2]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关注。

(二)互联网的高频使用形成了阅读的碎片化和浅阅读

互联网凭借着其快速、及时、交互的特点被喜欢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所迷恋,不断游走在网络世界海量的信息中,不断切换网页。这种阅读方式使青少年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接收的信息内容呈现碎片化的特点,无论阅读什么都是走马观花,冲击了他们深阅读的习惯,虽然阅读范围变得广阔,但对知识深度的掌握变弱,使青少年通过阅读收获的仅仅是信息而不是知识。在国民阅读调查对2015年全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中,2015年我国9~13岁和14~17岁青少年的图书阅读量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其中14~17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比2014年减少了4.92本。[3]

(三)阅读方式从“读”变成了“看”,多倾向于娱乐和休闲性

随着多媒体的日益发展,数字技术使文本更加视觉化,电影、电视、网络冲浪、图像文书等网络化信息媒介的飞速发展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他们多采取在线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方式。而互联网上跳跃的色彩聚合的图像使他们对文字的深刻阅读思考转变为对图像信息的休闲式、娱乐化浏览活动。若只是娱乐和兴趣而不追求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一种被动的、强制性的行为,从而就会影响青少年传统的阅读兴趣,使青少年无法感受到阅读蕴含的乐趣。[4]

二、过多的网络阅读带来的负面问题

(一)不容忽视的网络风险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蚀

目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和整治,但数据显示仍有84.5%的青少年网民遭遇过不良信息的侵害,[5]受到网上各种低俗信息、色情信息的不良影响。在网络媒介中一个个相对隔绝的隐私环境下,大家都隐藏在虚拟账号之后,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很容易遵循享乐原则,放纵自我,何况对于人格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遨游在失去监控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网上低俗和色情信息的引诱,在网络上为所欲为。尤其是网络上一些非理性情绪的扩散,对于社会阅历浅、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被卷入一些过激言论、负面信息的漩涡中,使他们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甚至陷入单一、偏执、固化的误区。

(二)碎片化阅读弱化了青少年的思考能力

网络信息内容的碎片化在对青少年的关注力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加剧了其思维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助长了青少年心猿意马的弱点,使阅读变得缺乏耐心和长性,从而出现情绪的起伏与轻度焦躁,产生徒劳感和无力感。[6]大量碎片化信息对于缺乏整合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难有准确且透彻的认识,更无法有自己深入、明确的想法。久而久之,凡事便只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这种碎片化的阅读,相比于经典阅读缺乏灵魂的震撼和对于人生的思考。阅读最终的目的在于思考和把知识为我所用,这种能力在青少年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读了哪些书,会影响他今后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以及人文素质。若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培养,那么,他们将来可能会面临逻辑思维能力的匮乏和读写困难。

(三)娱乐化阅读不利于青少年个人修养的提高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过,“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7]而碎片化阅读的阅读动机娱乐化、轻松化,虽说阅读可以是有趣味的,也可以不必和深度挂钩,但安静与一本好书独处,你在理解它的同时,它也感化着你,引导着你,对你精神的滋养,的确是这种娱乐化阅读无法比拟的。因此,若阅读只追求娱乐化和消遣性,这种阅读势必会导致青少年审美品位低下, 不利于青少年在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过程后的个人修养的提高。

三、建立我国青少年阅读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随着数字时代的开启,网络时代的阅读方式或许会又一次成为人类阅读史上的载体革命,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把阅读的精神传承下去,与其说是对阅读形式的责难,毋宁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满。所以建立青少年阅读引导机制,不是纠结于读屏还是读纸质书,而是要引导青少年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阅读把书中的丰厚思想价值精髓吸收。因此,需要政府、社会、民间组织一起努力,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政府建立法规,引导青少年建立早期阅读习惯

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早期阅读看做是教育的重要发展项目。培养幼儿早期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使他们将来更愿意和喜欢自发阅读并享受读书乐趣。2000年美国实行的《阅读卓越法》规定了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儿童阅读推广的协同推进体系,提供了儿童阅读推广的经费保障。日本提倡读书要从娃娃抓起。2001年,日本颁布了《推进儿童读书活动法》,正式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儿童读书的权利,2015年5月最新制定的《儿童读书活动推进基本计划》不仅详细规划了日本儿童从托儿所到高中各个阶段的读书目标,而且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图书馆、社区、民间团体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等各自在推进儿童读书方面的分工和义务。其中,在帮助残疾儿童阅读的条例中都具体到了图书馆必须配备盲文书籍、录音资料,配有手语画面的影像资料等。因此,我国政府应尽早制定此类儿童读书规划,引导青少年建立早期阅读习惯。一是中央政府应着手从宏观层面上制订引导青少年阅读机制的相关法规,使各地方政府在开展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其成为提升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据。二是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阅读,早期的阅读行为主要以家庭为主要场所,所以需要家长具备这种引导意识。家中要准备大量适合孩童阅读的书籍,把读书当作一种娱乐让孩子参与其中,经常与孩子分享书中趣事,父母平时带孩子出去玩的地方除了游乐场所还要有书店和图书馆等。

(二)学校重视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阅读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群体,他们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频率高,但他们自控力和主体意识差。因此,提高他们在线阅读能力以及对信息和观点的选择力、甄别力、理解力、整合力以及批判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务之急是政府应该加强重视,通过制定法规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在中小学课程中添加媒介素质教育课程。针对目前网络环境,课程设置上要贴近青少年心理,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真正达到提高青少年媒介素质的作用。例如,英国教育部在20世纪上半叶就把媒介素养正式纳入教学体系中,美国也在20世纪60年代末设立了媒介素质教育,加拿大在1999年把媒介素养作为独立的课程引入课堂。因此,这些国家的青少年对媒体的使用、信息的认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和专业眼光,对信息的管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很强。[8]此外,山东济南、德州、威海等地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了相关探索,通过发放《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提高青少年们正确评判媒介能力的目的,同时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三)社会各界加强监管,净化青少年数字阅读环境

信息污染如同雾霾,已成为一种新的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污染。因此,首先需要社会各界从思想上重视不良网络阅读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和危害。政府部门要加大行政管理力度,优化日益开拓的数字阅读环境,为青少年开辟绿色网络通道,将不健康的网站进行屏蔽,推广绿色上网软件。同时规范出版行为和市场秩序。二是建立网络阅读引导机制,在互联网上设计一些个性化的阅读辅导软件,按照青少年各自不同的需求来引导其阅读和认知,保障他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少受或不受不良网站的干扰。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传输方式把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电子图书和期刊,积极向广大青少年宣传推广。

(四)多方位引导青少年进行深阅读,培养智识素质

深阅读,仅就阅读内容来说,它的知识经过人类经验的反复验证,并被众人接受,说明它是相对准确的并且也是各专业领域的优质书籍。深阅读强调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需要与我们心中已有的知识交融,然后成为生命中新的体验。它与零碎的信息片断的获取有着天壤之别。青少年时期是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的有效的教育以及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倡导非常重要。拥有浓厚阅读氛围的校园就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重任。首先,学校要经常引导青少年读好书,读经典,注重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学生阅读规划,开展切合学生特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各种阅读实践活动,如围绕某一读书主题开展阅读交流和探讨,或定期举办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少年在阅读中有充分交流的平台,激发起阅读兴趣。使读书真正起到提升个人智识素质的作用。其次,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和孩子相处时不要整天沉溺于手机,玩微信、玩微博。要在家里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阅读氛围,保证一定时间的阅读。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会使他以后的人生受益无穷。最后,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在各地设立青少年阅读指导推广中心,青少年可通过与中心导师轻松沟通来寻找自己感兴趣又有价值的书来阅读,这种引导趋于艺术化和无形化,主要任务是引导青少年进行阅读。另外,中心在功能设置上可借鉴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模式,加入感、视、听、触、味等体验元素,[9]使其真正成为青少年课外的活动中心。

(五)出版社创新青少年读物出版,引导青少年阅读精品

首先政府应出台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出版社出版优质青少年读物,如在缴税、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等。

其次,出版社一是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进行专业策划,坚持对文化使命的自觉追求,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阅读产品,使青少年从出版的每一本新书中都能获得裨益和乐趣。二是倡导青少年读物出版社避免急于求成或急于求利。因为这种文化行为决定了这种状况。例如,台湾地区一位儿童作家只与一家出版社长期合作,出版社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作家从容创作,真正创作出既能把握住青少年心理特点,又尊重其个性特点,还能获得精神滋养的作品。三是出版社在青少年阅读方面应起到引导作用,多出版能树立文化自信和主流价值观的作品,营造传播正能量的舆论环境。青少年是一个正在成长期的特殊群体,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因此,他们的阅读行为就显得盲从。所以,出版社也和导师一样对青少年起着重要的阅读引导作用。

最后,还要满足青少年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注重开发青少年阅读类APP,像“中国儿童文学60年典藏”等APP就很受青少年喜欢。

[1] 刘启营.我国青少年阅读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08):4-10.

[2] 万红.七成青少年依赖手机阅读,专家:或造成浅阅读习惯[N].天津日报,2013-08-28.

[3] 杜羽.统计数据中的全民阅读[N].光明

日报,2016-04-23.

[4] 张中江.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N].开封日报.2014-04-18.

[5] 黄楚新,等.网络新媒体:青少年发展面对的双刃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1):89.

[6] 杜涛.“进步”的幻象: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1):79.

[7] 李东来.书香社会[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8: 182.

[8] 漆亚林,等.问题与策展:微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建构[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1):84.

[9] 张荣.山东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1):7-11.

[10] 崔昕平.青少年图书出版传播现状与引导策略研究[J].南方文坛,2013(3):45-49.

[11] 谢宗睿.日本:读书从娃娃抓起[N].光明日报,2016-04-23.

G633.33

A

1674-8883(2016)13-0196-02

于红(1970—),女,山东济南人,研究生,青岛市社科院信息网络与咨询处副编审。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