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聪 孙志刚 高 萍
(北京印刷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北京 102600)
新闻反转剧对受众理性的消解及应对措施
张聪聪 孙志刚 高萍
(北京印刷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北京 102600)
新闻反转剧作为新闻传播失范的典型形式之一,对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的受众。而对受众的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科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本文将针对新闻反转剧对受众理性的消解问题进行探讨,力求找出适当的应对措施,为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新闻反转剧;受众;理性
2016年春节期间,由一篇帖子引出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被众多媒体报道,引发网友关于“城市与农村差异”的激烈争论。不久,该新闻事件就出现戏剧性反转。在这场戏剧性的反转中,媒体的报道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事件由网络谣言上升为新闻反转剧。参与其中的媒体主要为一些网络媒体和微博大“V”,这成为了数字新闻时代新闻反转剧频现的例证之一。
新闻反转剧就是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现象。受众理性是指受众在对信息的辨析和反馈中受理性主导的状态。受众理性是受众媒介素养的重要部分,受众媒介素养也是受众理性能否发挥作用的直接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新闻时代,受众理性呈现出一种不断消解的势态。而新闻反转剧可谓是造成这种势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闻反转剧已上升为新闻传播中的现象级话题,其对受众理性的消解从舆论发酵快、影响范围广等方面皆可窥见。而新闻反转剧对受众理性消解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用户生产新闻,新闻传播呈现新形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了重要新闻战场。传统媒体的新闻准入机制严格。新媒体为追求新闻数量和传播速度,不仅降低准入门槛,还将个人表达作为新闻源,使用户生产新闻成为可能。这使新闻报道中对“新近发生”和“事实”的考证难度增加。
(二)话语权增强,受众心理发生根本性改变
自媒体出现后,受众的话语权受到重视,这种重视被延伸到新闻反馈中。而数字新闻时代的受众心理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渴望通过观点表达来维护话语权。于是,受众的参与性越高,就越难保持理性,并且会以更激烈的言语或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把关人缺失,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新闻舆化现象升级
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健全的把关人制度,新媒体的把关人往往是网站管理员和网民;部分把关人媒介素养缺失,在发布或转载新闻时追求戏剧性,使媒体公信力受到损害。受逆反心理影响,受众会不断地质疑,其理性消解也会加快。另外,受众的观点易受意见领袖影响,新闻舆化现象不断升级,导致受众理性消解的速度加快。
(四)以群体之名,受众理性会因对群体的依赖而消解
群体中的个人会产生一种“集体潜意识”,在其作用下,个人的自我意识会让步,也会因为身在群体之中而变得有恃无恐。新闻反转剧的出现会使受众以观点为依据在网络上结群。若个别成员的理性被消解,其他成员就会受影响。于是,受众的情绪会被轻易激化,其理性缺失的状态表现也会更直观。
(五)媒体公信力缺失,受众理性保持难度加大
数字新闻时代,传播者要想赢得用户青睐,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一些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社会效益;传统媒体时代建立的媒体公信力被逐步瓦解。受众对待媒体的态度转为质疑和敌对。新闻反转剧的出现会将受众这种怀疑和敌对情绪放大。因此,受众理性的保持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新闻反转剧对受众理性消解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觑。网络暴力等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也已经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因此,亟待找出应对新闻反转剧对受众理性消解的措施,更需要从根源上寻找突破来减少甚至杜绝新闻反转剧的出现。
首先,政府和新闻监管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旦网络缺乏监管,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内容就会增多,也会成为新闻信息源;新闻反转剧出现的概率增加,会对受众理性的消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种监管的对象还要包括受众,以避免谣言和非理性事件的出现。而政府和新闻监管部门在此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其次,以“反转”为耻辱,以“求真”为己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从业者的媒介素养。新媒体在享受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应在社会责任感、新闻准入机制等方面向传统媒体学习。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新闻发布后还要及时接收和处理受众的反馈信息,引导受众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
再次,要提高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树立普遍的“把关人”意识。受众独立辨别信息的难度增加,对意见领袖的依赖就会加深。意见领袖若能秉持正确立场,对受众进行引导,受众理性的消解势头便会得到缓解。此外,每个人在发布信息时都应该树立把关人意识,对信息的准确性和价值观进行筛选,以提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率。
最后,注重培养受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杜绝新闻反转剧的出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受众着手,培养受众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显然更有可行性。受众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认清碎片化网络环境的特点,关注事件本质而非表象。另外,受众还应有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不被舆论波及,不被群体和他人意见左右,从而降低受众非理性表面化的概率。
[1] 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J].新闻与写作,2014 (5):74-76.
[2] 韩立新,王芙蓉.“新闻舆化现象”对传统舆论引导的消解及应对[J].新闻与写作,2010(10):30-32.
G206
A
1674-8883(2016)13-0031-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北京海聚项目课题组论文,课题编号:2319011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