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晋
(作者单位:太原教育电视台)
关于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中的问题探讨
李 晋
(作者单位:太原教育电视台)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是教育资讯的重要传播手段,后期编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电视节目的质量。本文对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问题探讨
1.1 线性编辑的工作原理
线性编辑是传统模式中电视工作人员常采用的一种后期编辑方式,是以时间顺序为基础,从摄像、视频、音效、字幕和旁白等方面,按照拍摄的时间顺序逐步进行。编辑人员必须提前对整体编辑做出规划,第一个镜头开始时就必须依次完成,一对一地进行工作。
1.2 线性编辑的特点
线性编辑的发展历史十分久远,经过不断的发展,线性编辑的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熟,设施设备也随着线性编辑的需求而逐步完善发展[1]。功放、特技机、摄像控制机等都是线性编辑设备,都是根据设备的不同进行不同信号的模拟。线性编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以磁带编辑系统进行工作,数字化含量低,与计算机存储和搜索有着很大的差距,时间损耗大,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再加之线性编辑是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一对一进行工作,对节目的完善要不断修改再修改,造成了在后期编辑修改的困难。
2.1 数字化处理信号
非线性的数字化处理信号是针对线性编辑中的磁带编辑系统进行改进。数字化处理信号,主要用计算机为轴线进行信号处理工作,将视音频输入进信号输入接口单元,经过多媒体素材对节目信号进行存储转到中央处理系统,对节目内容进行编辑改进,最后通过信号输出窗口进行视音频的输出。数字化处理信号是非线性编辑工作的一个重大改进,将传统模式转变为数字化处理,使编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2.2 素材存取便利
非线性编辑采用计算机存储,利用新媒体将数字信号以硬盘存储的方式进行保存。计算机有着大容量的存储功能,不再以时间轴为顺序,电视编辑人员可以自由存储命名,利用计算机的快速搜素功能查询、查找视音频素材,方便调取,并且不破坏视音频原有数据,将视音频长时间的存储在计算机中。
2.3 编辑方式丰富
采用不同的编辑方式、选取正确的切入点是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的重要手段。编辑过程中可以不断利用数字特效发现细节,对细节进行优化,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画面。而在画面的后期编辑中,利用多媒体软件将画面不断细分,利用多种展现手法,根据内容利用工具适时配入一些其他特技,使画面更具感染力,提高数字编辑的多样性、灵活性。
从上文的研究分析中可以得出,无论是线性编辑手段还是非线性编辑手段,二者都在教育电视节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为了实现电视编辑的目标,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电视节目后期编辑要求,选取合适的后期编辑手段。以下是这两种后期编辑手段分别适用的教育电视节目编辑的类型。
3.1 非线性编辑手段的运用
在教育直播类电视节目中,要采取非线性的后期编辑手法[2]。由于教育现场直播的直接性、严谨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导致现场直播是由开始就无法中途停止,对电视节目的实时性要求高,对于教育类电视节目中的特殊教学视频的讲解需要重复播放、重点突出时就需要利用非线性结构的快速编辑手法,再加上线性编辑中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成熟的技术理念进行相互配合。
在电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和纪录片的制作中,一般也是选用非线性编辑方式。因为非线性编辑方式能够满足广告片等对技术的要求。由于电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会大量使用特技效果,包括以运动、叠加方式出现的多层画面,画面的快慢动作和三维空间的等特效处理。此外,在电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的制作中,通常也会使用长于5秒的镜头。由此可见,采用非线性编辑方式能推动电视节目片头,广告片等制作水平的提升。
3.2 线性编辑手段的运用
在教育电视节目中热点新闻的报道则多采用线性编辑手法,一般是采用分量连接的方式进行编辑,降低因为设备连接不紧密造成的数据和信息的丢失情况出现的概率,切实保障节目质量。电视新闻的时间紧凑、镜头时间段,在规定时间内,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电视新闻的含量[3]。利用镜头的转换,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再加之线性编辑中的字幕机、特效机等录入其他视音频文件,将教育电视新闻的编辑达到一个最好状态。
正确的使用后期编辑手段可以不断地完善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想提高后期编辑质量,促进教育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有机结合,促进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1]钱美灵.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4(4).
[2]叶芳.关于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后期制作的讨论[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
[3]孙斯炎.后期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