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柄辉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从当代高校媒体看传媒教育改革
宋柄辉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高校媒体作为高校“耳目喉舌”,所承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媒体发展的前途也越来越光明。新的时代,对作为高校媒体的工作人员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媒教育与当代高校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校媒体;传媒教育;改革;新闻学
当前,我国600余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上,形成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的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等专业。在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之后,各高校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目前,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口语基础、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广播电视概论、编辑学、广告学、计算机编辑技术、广播电视栏目编辑、新媒体导论和公共关系学等。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媒体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校内媒体的所需人才为例进行探讨。
齐齐哈尔大学校内的主流媒体包括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报社、校记者团、齐齐哈尔大学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大学新闻66人。
2.1 与校团委有关的校园媒体
每个学校都会有校团委的媒体,这类媒体的政治性强,需要工作人员有很高的党性以及过硬的实践能力。例如,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报社主要是以反映校团委的动态为主的学生组织,该媒体的负责范围是“齐大青年”公众微信号,齐齐哈尔大学校内网新闻板块的更新,撰写校团委活动的新闻稿件及照片的拍摄。该类型媒体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如下。首先,坚持以宣传党团思想政治和科学理论服务学生为中心,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校内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事例鼓舞人,为大学校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在校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次,做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掘德、智、体、美等方面的人才,宣传典型,鼓舞带动全校,与校团委部门一起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及时发掘宣传先进典型;立足于服务广大学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再次,以校团委为中心开展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每一项宣传工作,往日的工作重在校园活动宣传,转移工作中心,必须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放在第一位;围绕校风建设、配合团委及学生工作处做好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宣传和引导,需常与校团委老师沟通交流。最后,注重研究培养学生干部思想政治道德建设。
2.2 新闻专业性较强的校园媒体
这类媒体过多存在于综合类院校或者文科类院校。这类媒体主要以学生为主,采写学生身边的新闻,反映学生的生活动态。例如齐齐哈尔大学学生记者团和齐齐哈尔大学新闻66人。齐齐哈尔大学学生记者团主要是负责校报的编辑,撰写各学院的迎新晚会、送老晚会等学生活动的新闻稿件以及照片的拍摄。齐齐哈尔大学新闻66人是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所办的一份报纸,该媒体反映社会生活热点以及校园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新闻。该类型媒体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一是学生记者应严格遵循“准确、客观、实事求是”的新闻原则,严禁弄虚作假。若由个人原因发生新闻事故,且相关人员不思悔改,造成恶劣情节的,一律开除并没收记者证,同时取消一切有关的荣誉;二是各成员必须自觉维护记者团的声誉,要具有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对争名夺利、破坏内部团结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人,一律请辞;三是负责新闻采编任务,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和摄影技巧,不断提高采访、写稿、摄影等方面的能力;四是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稿件的整理与编排,负责各类相关活动照片的收集和存档工作;五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2.3 作为广播电台的校园媒体
广播电台这类传统媒体更加广泛地存在于大学校园中,这类媒体主要采用声音传播的方式传播信息。现已拥有标准化的直播室,导播室,录音机、MD机好录音笔等采访设备,专业话筒,调音台、专业声卡,多台电脑,七个有线广播中继站,两台调频发射机,一座调频信号发射塔。设有网站、电话、短信平台、蜻蜓FM、QQ、贴吧、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与听众互动沟通的渠道。该类型媒体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一是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普通话训练,提高阅读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播音风格;二是提前与辅播员一起准备栏目;三是收集并整理各班通讯员收集的通讯稿及播音材;四是严格按程序进行播音;五是栏目结束后予以回顾、记录、虚心听取监制意见,做好栏目的善后工作;六是节目完成后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机器维护、打扫卫生等。
3.1 开设多领域课程
通过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发现,课程领域主要为新闻传播学,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学生很难了解,只能通过四年只有四节的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的途径去做初步的探讨。这样将不利于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多学科背景知识的了解。这里值得提倡的是复旦大学本科的“2+2”学科教学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系统性地修读非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三、四年级将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新闻学的教学。该情况的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复合,也能从更大程度上满足校园媒体的多领域需求。
3.2 调整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对一个专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为了后面的扩展性课程做准备。因此,针对新的媒介融合趋势,需要对专业基础必修课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开设《媒介融合概论》《新闻传播前沿讲座》《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等顺应新的媒介发展趋势的课程。
3.3 增加实践课时
新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社会学科,应该增加实践的学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这些举措,以此来提高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满足校园媒体的需要。针对需要,可开设一些相应的扩展性课程。例如,《深度报道》《媒介经营管理》《纪录片理论与实践》《广告策划与创意》等课程。
3.4 关注学科选修课程
新闻传播可以引申为“艺术传播”“商业传播”“政治传播”“公共传播”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接近性,因此需要十分重视,针对这些领域的学科选修课程也应当十分重视,如开设《融合报道》《跨文化传播》《广告经营管理》《传媒经济》等。
3.5 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党性原则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政治素养之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政治素养的途径有很多,既可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主要专业课程,也可开设《习近平讲话系列专题辅导》等课程间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此外,定期的讲座培训也十分关键。媒体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建制中,跨学科、多学科的知识养分可以打造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的全面发展人才。
[1]黄瑚.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国际新闻界,2014(4).
[2]赫牧寰.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3(3).
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媒体时代黑龙江省高校媒体整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1200103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郑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