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摄 本刊记者 任海燕 耿国彪
聚焦瓮安 畅谈红色圣地的绿色发展
——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两山”思想的瓮安实践
Focus on Weng'an to Talking about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RedHoly Land
文 摄 本刊记者 任海燕 耿国彪
龙绪波 摄
9月25日下午,瓮安会议中心会场,座无虚席。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在这里隆重举行。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金华,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绿色财富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黎祖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东明,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著名影视演员、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中共黔南州委副书记吴胜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部主任胡勘平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与瓮安县长、本期节目主讲人黄桂林和担任现场主持的金话筒奖获得者、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罗旭共同聚焦这座红色之城的绿色转变,解读瓮安对“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访谈节目围绕规划科学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四个话题展开,在三个多小时的畅谈中,领导专家针对瓮安“两山”思想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纷纷肯定了瓮安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方面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和规划,领导专家们认为瓮安要正确处理好红色瓮安和绿色发展的关系,红色文化作为绿色发展的底蕴,将红军长征精神融入到绿色发展中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智慧论断,在担任总书记后,他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公报》首次明确提出“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六大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标志着绿色发展在我国国策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专家对瓮安践行“两山”思想,制定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瓮安县规划为“一城两带三组团”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南北走势山峦环绕中的县域,几道东西走向的山形成浑然天成分区的生态屏障。一城,按照国家宜居城市标准优化以县城区为中心的生活空间,推进产业和人口合理集聚;两带,规划建设工业经济带和文农旅产业经济带;三组团,推进建设绿色生态组团、现代山地观光农业组团、生态特色养殖组团。顺应自然生态,强化资源优势,巧借山形水势规划分区。在科学规划的版图上,产业项目集群化发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同时,瓮安积极融入黔南州“一圈两翼”战略规划,全力建设支撑都匀经济圈和带动黔南州的区域增长极。
翟惠生
李金华
李金华从国家政策制定的角度谈到全国林业“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肯定了瓮安科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李金华表示,到了瓮安,看到的不仅是红色的文化,更看到了满目青山的绿色氛围,这体现了优质和潜力。从全国角度讲,十三五期间林业规划提出很多原则,从两山理论角度主要是体现生态优先和保护优先,把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十三五规划八大工程其中六个跟林业有关,或者说主要由林业部门来实施、承担、建设,这是主要的精神。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修复好、建设好绿水青山;同时要科学开发、综合利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变成老百姓致富的来源,让林业产业为农民就业增收,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当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十三五期间对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做出相关安排,也有相关的工程,做绿色开发、绿色旅游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李金华指出,瓮安一城两带三组团的规划发展,非常符合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瓮安在发展中对自然和山体的保护和修复基本上是依山傍水,按照山体水系的自然空间布局来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体现了优化国土生态空间的理念。瓮安县把人居环境、生态空间、产业空间都合理的规划在瓮安县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区域上,非常符合中央要求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布局的理念,体现出红色支撑对绿色发展的担当和责任。因为瓮安有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的红色记忆,在践行总书记“两山”发展理论,推动绿色发展当中,既体现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也体现出绿色发展的理念。
翟惠生用他博学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思想,用生动详实的事例剖析瓮安“一城两带三组团”的规划及实践。
论谈中,翟惠生首先引用百姓耳熟能详的红袄绿裤搭配原则入题来强调群众永远是真正的英雄。红色绿色是两个最基本颜色,要让老百姓跟着政府一块儿走,关键在人心。讲到陈忠实的《白鹿原》,翟惠生认为红色也是共产党的本色,今天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既要靠红色,还要靠与之配套的绿色。总书记的“两山”论断,是总结了中国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是科学的结论。提到老舍的儿子舒乙感叹老北京四合院曾经的绿荫,他说国家强调绿色,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民生,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之上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最后,风趣的翟书记还举出早些年人们拿黄花梨家具换一个电视票,来证明资源不可再生,有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这一现实问题。
文化有鲜明的绿色符号,绿色必须有文化的底蕴。翟惠生强调,瓮安在“一城两带三组团”的规划中发展,要始终坚持保持绿色的根本靠文化这一理念。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开发的主基调。只有对文化有历史的敬畏感,才能使地方发展更具生命力,才能够让人民记住乡愁。这就是绿色的根本,也是文化基因和血脉。瓮安的发展规划,是因地制宜的,是科学的,是值得借鉴的。
黎祖交从生态文明角度具体解读了“两山”思想。
他强调,这里面蕴含三种绿色新观念。一是绿色的发展观。人类的发展,不只是发展经济,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二是绿色的幸福观。绿色幸福观是人民的福祉。它不仅表现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上,还体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能够享有优质的生态产品上,最终达到生态美、百姓富。三是绿色的财富观。不只是金钱、资产是财富,其实,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也是财富。所以,每个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要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创造财富。黎教授也肯定了瓮安“一城两带三组团”这一规划的科学性。
王东明结合经济和大交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对瓮安规划给予了评价。他说国家提出“十三五”规划之前,有一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乌江是长江的一个支流,瓮安处于乌江中游,当属其中。所以瓮安在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的责任尤为重大。瓮安的规划分解来看,可以这样理解:“一城”,指产业和人口相对集聚。“相对集聚”提的非常好,就是结合瓮安的地形地貌,人口相对的集中在县城,建设一种田园城市。“两带”,指工业经济带和文化、旅游发展带。工业经济带是指依托瓮安36亿吨的磷矿储量、10亿吨的煤矿储量这样一个优势资源,发展工业。还有文化、旅游经济带,红军长征四过瓮安,并在此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猴场会议,这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三个组团”,分别是绿色生态组团、现代3D农业观光组团和绿色养殖组团,这都利用了当地特色。这个规划从经济上是指导发展,引领发展的。王东明还说,从大交通看,瓮安已经形成了十字交叉的高速路支网,瓮安的产业布局和人口的布局,切合现在的大交通发展。
黎祖交
王东明
卢风
吴胜华
吴胜华从瓮安整体规划在黔南州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及地位进行了点评。
他提到,瓮安作为一个大县,地处黔南州北部,也是黔南州一圈两翼发展当中的核心和支撑。翁安从红色到红绿并举发展势头非常好,是黔南州12县市发展当中的领头羊也是整个黔南州各个县市发展学习的榜样。
这一环节中,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瓮安的科学规划进行颇有见地的点评,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大家一致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思想航标,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施路径,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百姓造福。
瓮安近几年一直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在“两山”思想指导下,牢牢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着力推动工业大发展、城乡大统筹、农业大聚变、文旅大融合、环境大提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产业生态化就是对环境不能破坏,对生态建设要起到促进的作用。
瓮安工业园区是五个贵州省重点培育发展的千亿级产业示范园区之一。磷化工厂空气洁净清新,毫无想象中化工厂的那种异味。经多重高科技过滤处理后,工业废水重回车间,循环利用。过去磷化工行业常见的堆积如山的磷石膏等废料,早已经过资源化利用而成为产品。运进来的是原料,运出去的全是产品。园区严格环境准入,引进优强企业,实现了对资源的“榨干吃尽”、高效综合利用。瓮安支柱产业——磷煤化工,早已告别磷灰污染、废气呛鼻的高污染、高耗能时代。依托丰富的磷、煤、铝等矿产资源优势,瓮安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后发赶超”战略,积极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创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之路。
关于循环工业园,翟惠生认为,只有循环,才有活力,创新本来就是在循环经济中再发展。瓮安走了一条循环的路子,这才使红色和绿色得以科学发展。因为有循环,才谈得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发展循环经济,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据悉,上半年瓮安县共治理石漠化面积5.7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15个集中区饮用水源地的水源达标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了99.3%。卢风结合瓮安县上半年生态环境中的一组数据表示认同。
在谈到循环经济时,卢教授还举例,就一个工业园区来讲,做好园区之内的充分循环;就一个县来讲,要考虑与其他地区的协调。通过主导产业,加强和周边地区的合作,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认为瓮安能够选择走循环经济的道路,这对于保护青山绿水,保住清洁空气,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明智的。
绿色需要文化做底蕴做支撑,而瓮安有红色基因。刘劲谈到80年前的长征是红色长征,长征是民族的财富;红色的财富说到底是不忘初心的财富。绿色也是百姓的财富。要走好绿色长征,就要发展循环经济,使工业生态化。
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命脉就是怎么扩大循环的范围,怎么与其他的地区、其他的企业进行联合。专家一致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支持、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在工业生产中,要保证进去的是矿石,出来的是产品,所以循环经济生产到最后不能处理的磷石膏,就用来做碱性的肥料。二是产业循环式的组合。在产业循环组合上面要考虑,主导企业发展方向怎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三是加大园区循环式改造。在大工业经济带当中根据产业布局,比如基础工业区、精细化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等,要考虑怎么完善园区功能,怎么循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四是加大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部分,企业成本下降,环境保护加大,产业生态化才能实现。
刘劲
胡勘平
绿色中国十人谈活动现场
近年来,瓮安全力推进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十二五”期间,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曾经的荒山种上3000亩梅花、3000亩樱花,春花烂漫夏山翠、秋林尽染冬枝傲;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古水塘,3000亩荷花玉立芬芳。过去,猴场会议奏响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前奏;今天,猴场会议旧址所在的草塘“十二塘”景区,迎来了新的生态修复的山乡巨变。红色沃土、千年古邑,盎然绿意与厚重的历史人文相得益彰,迸发出文旅大融合的生产力。瓮安狠抓特色山地现代生态农业,20万亩辣椒、20万亩茶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持续发力做强做优。好山好水出好茶,瓮安首批成为黔南州都匀毛尖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基地。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为茶山茶海翻开茶旅文化经济的新篇章。在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林森林中,道地药材和森林旅游共筑养生福地。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地方,已经成为游人攒动的江界河景区,水上训练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百里乌江画廊,配套服务日趋完善,旅游内容日益丰富。按照“休闲、体验、竞赛”三位一体模式,瓮安着力打造以山地户外运动体验为主,兼具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综合体,实现体育旅游发展双促进。正在建设绿色观光生态长廊的瓮安,走上了生态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生态产业化就是使生态促进发展、变成经济优势及生产力。瓮安通过生态建设举办绿色茶文化,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利用地形优势把体育活动融入其中,举办户外挑战赛,这一系列的举措,正是走生态产业化探索之路。黎祖交对怎么把生态经济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等系列问题给出了专业性指导。
瓮安通过生态建设,践行“大生态,大发展”,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生态与大扶贫结合。瓮安根据山、水、田、林、湖等自然条件,推行宅基地复垦,还草、还苗圃、还经济农作物,来提高森林覆盖率。最终做到大生态和百姓增收相融合。二是大生态与大数据结合。瓮安有近10万亩白茶,20万亩辣椒,13万亩的烤烟,所以茶叶瓮安走的是符合欧洲的标准。如建中镇的苗岭雾海生态有机茶园,建立了可追溯体系,每个环节可以追溯到源头,保证从茶园到茶杯每一个环节的真正安全。依靠大数据,依靠标准做,才能实现使生态转为产业。三是大生态和大旅游相结合。瓮安有红色的基因,千年厚重的文化;可以把区位优势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瓮安通过便利交通,四高一铁一港口,加上发展要素的保障和交通区位的结合,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谈到生态怎么具体产业化,比如说农业经济、林下经济、旅游经济,怎么把生态经济转化为产业优势?
黎教授表示生态产业化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一是依托瓮安森林生态系统多重的服务功能,发展好生态林业。瓮安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土层相对贫瘠,尽管乔木不多,但森林覆盖率却达52%,朱家山森林负氧离子含量达8万多。瓮安可以采用多重森林效应的功能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业方面比如种植天麻、铁皮石斛和灵芝等;养殖业方面比如森林鸡、森林猪等。还有森林景观、森林康养等。第二发展生态产业。翁安有机茶20万亩,有机辣椒20万亩以及有机生猪和家禽等等。这都依托瓮安好的空气和水源,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生态产品,有机食品。第三生态旅游。瓮安负氧离子高,水好,作为一个休闲、健身、疗养地是非常合适的;再加上猴场会议遗址这一红色旅游资源,千年古邑这一独特历史,以及有世界之最的江界河大桥和清水河大桥的一流大交通。因此,瓮安的生态旅游会有很好的发展。
黄桂林
罗旭
“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经济优势,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找准定位,形成特色。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方面,借助生态优势。比如建中茶园实践基地,处处有‘宁可要虫也不要农药,宁可要草也不要杀虫剂’的标语。这就是发展生态化茶园,发展有机农业。在区域发展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 胡勘平就瓮安生态产业化发展当中的实践和经验谈了自己的体会。
乌江天险 文慧 摄
瓮安县生态产业发展是一种山地探索。吴胜华建议:“黔南州毛尖的种植基地有151万亩,交通改进之后,它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所以要在区位优势上加大开放,在对外开放中要抢驻制高点,关注品牌。”
谈到建设生态文明这个话题卢风说,从根本上它需要三个层次的根本改变:一是产业结构,就是由原来的线性发展,经济的线性增长,走向循环经济,换句话说就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这是必要的环节。二是制度和创新,要有循环经济建设,要有生态文明补偿,还要有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向产业化和生态产业化方向要效益。生态文明幸福观的改变,由原来无限追求物质财富增长转变为追求适度的财富,同时要追求清洁空气、清洁水、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总之,无论是产业的生态化,还是生态的产业化,都必须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里面来。
针对瓮安对“两山”思想的实践,嘉宾认为作为昔日在红军长征路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红色城市,在80年后的今天正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的、资源有效合理利用的生态发展之路。
在瓮安寸土寸金的县城核心区域,特别规划建设了约40万平方米的清涟湖湿地公园。走入水清岸绿、白鹭飞舞的这派生态美景中,漫步于长达2700米观景栈道上的瓮安人,尽兴在做山水城市的画中人。“一带一廊一广场、两园三湖十二塘”,产、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与正在打造的猴场文旅融合型、珠藏商贸集散型、平定田园生态型、建中中坪茶旅一体型、永和岚关休闲观光型等特色小镇,以及数百个“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村寨共同点亮新型城镇化的山地特色。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田园小镇,经营美丽乡村,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瓮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科学创新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优化城镇布局,积极构建山地特色城镇体系,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瓮安,推动城乡大统筹,正实现新的跨越。
专家就城乡一体化,农村道路,农村班车,尤其是如何扶贫,工业反哺农村的问题,城市反哺农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谈论。县长黄桂林也介绍了瓮安的城乡一体化背后的故事。
据介绍,瓮安是一城四区。城市规划57万平方公里,核心37万平方公里,总的人口是21万核心区。瓮安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提出“一带一廊一广场”,一带就是西门和景观带。一廊是工业区和景区,把景区和工业区用一个生态走廊来连接,可以对磷化工产生的气体或气压进行稀释保护。一广场是杜鹃广场,现在10万平方米。两园三湖12塘,瓮安有两个公园正在完善,还有三湖,青年湖湿地40多万方;飞鸟湖是800亩水面,生态湖是旅游公园。所以,瓮安县城产城一体化,可以把园区做强、城区做优,景区做美。
宜居瓮安 李全华 摄
城市在守住了青山绿水,守住了生态以后,怎么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瓮安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路网优化措施。乡镇全部换成了公交车,今年将投入6500万完善道路等级,降低票价由原来的11元降到7元。还率先垃圾污水一体化,让农村和乡镇享受到城市的功能。城乡一体化中,瓮安通过发展促进人民增收同时,还提高百姓文明意识,法治意识。实施城市反哺农村,瓮安对城乡道路优化、乡镇路路通,让百姓方便出行,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
李金华表示,参加这个十人谈节目感受很深,他提到“绿色担当”一词。瓮安,尤其是猴场会议是一个大胆纠偏孕育转折的会议,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先进的品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引领美丽发展上,瓮安应该有所担当,应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并送瓮安四句话,传承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后发赶超。
今天的四个话题,总结来看实为瓮安践行“两山”理论的四条基本经验。黎祖交教授把它也称作“生态智慧”。这里指科学化的规划,走产业化之路。生态产业化,这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基本有效途径。城乡一体化,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必由之路。
专家表示,瓮安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下,秉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从理论的层面看,科学规划是前提,产业生态化是技术,生态产业化是政策、制度、城乡一体化是目标。
这次访谈,是智者在思想上的交锋,更是决策者在指挥上的交融和交流。专家为瓮安献计献策并传播瓮安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绿色中国行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实践的一贯宗旨。“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电视访谈,从实际出发以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最终达到思想、路径、实践、成效的总结提炼。在瓮安的转型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照亮夜航者的那盏明灯,希望瓮安牢牢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在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