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就有我:几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采访记录

2016-02-27 12:24刘朱婴
农村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平老太法律援助

●刘朱婴

有你就有我:几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采访记录

●刘朱婴

习近平说: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

我国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最早于1980年底出现在广东、福建、辽宁等地,后在全国发展起来。

据统计,目前服务在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有7.1万人,群众将他们简称为“法工”……

华建清

(一)

正是丛桂怒放时节,无锡街头花香四溢。

华建清在龙山社区大楼一层办公,玻璃门上“法律服务”四个字清晰夺目。

他原在纺织厂上班,很早以前了,干工会工作,从事宣传和人民调解,职工有纠纷都是他处理。为了做好这件事,他特地买来《民法通论》学习,捧着看。他自己都没想到以后会全身心地投入基层法律服务事业。

厂里有个孕妇到医院分娩,剖腹产。手术后,医生发现婴儿的大腿肿了起来。

片子一拍,是骨折,叫新生儿骨折。这下家属不干了,怀疑是接生时出的问题,说“我小孩残疾怎么办”。医院提出矫正,产妇不同意,要追责。

当时,华建清才20多岁,前面说过,是厂工会负责调解工作的。他就代表企业工会处理争议。

经过分析,可能是接生过程操作不规范,否则婴儿怎么会骨折呢?

(二)

华建清刚好学习了《民法通论》,里面有关侵权过错的内容使他印象很深。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事故分析当中,有理有据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医院承认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同意给产妇补偿,并承诺日后一旦发现孩子因腿残疾,由院方承担责任。

对于这样的“第一次”,换了谁都难以抑制激动。

接着,华建清又有了“第二次”。

两个女工闹矛盾了,其中一个每天拿着案板和菜刀上另一个的家门口去敲,怪吓人的。为什么事呢?原来为了一枚戒指。

华建清按年龄来称呼矛盾双方,把年轻的女工叫小朱,把稍微年长的叫陈姐。

事情的起因是小朱爱慕虚荣,向陈姐借戒指戴。小朱要去上海玩,就向同一个班组的陈姐借戒指。

从上海回来后,小朱把戒指还给了陈姐。

(三)

过了一天,陈姐对小朱说:我借给你的是大的,你怎么还给我小的呢?

争议就这么产生了,两个人在车间里吵起来。车间解决不了,就把矛盾上交到厂部。自然,厂里让华建清处理。

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大戒指和小戒指。原来,所谓的大是指方戒,小是指只有一个圈的条戒。

他问小朱:“你看见过陈姐戴大戒指吗?”小朱说,看见过的,但是陈姐借给我的是小的。

双方说法不一,各执一词,华建清有点儿蒙圈了,脑海里不断闪现方戒和条戒。

闹到这一步,陈姐和小朱就不认姐妹之情了。为了讨回借给小朱的方戒,陈姐每天拿着案板和菜刀去小朱家门前敲,一边用菜刀剁案板一边骂人。

华建清也急了,他问遍了车间里的人:“当时陈姐借给小朱的是什么戒指?旁边还有谁看到了?”挺绝的,谁也没看到,就是说没有证人。可工友们也说,她们平时看见陈姐戴的是方戒,至于借给小朱的戒指什么样,都不知道。

(四)

只好另想办法。华建清和车间商量,决定避开纠缠不清的方戒和条戒,打听一下两种戒指的差价。

那时金银是国家控制的,问价格得去银行。他们就到银行把价格问回来,然后算出差价。再然后就让小朱承担60%的赔偿责任,陈姐承担40%的过错。

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两人的争吵就平息了。尽管这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可陈姐再也不去小朱家门前剁案板,两人也不为这件事继续纠缠,已经算解决得比较圆满了。

这件事由于处理得好,没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得到无锡市有关领导部门的肯定。

从此,华建清更加热爱调解工作。

(五)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华建清当年工作的企业早就没了。在这变化的几十年里,他从一个学徒成长为工会干部、团总支书记、法院的人民陪审员,直到后来担任江苏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无锡市华宇法律服务所主任,始终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我在采访华建清过程中,他不断接听电话,都是老百姓向他咨询法律问题、请求法律帮助的。这些老百姓为什么不找律师?我随机问过几个群众,他们形容律师“高大上”,言外之意是收费高,请不起。那么,像华建清这么“忙”就可以理解了。

到华建清办公室要经过一个会议室,墙上挂满牌匾奖状,以至于阳光射进来整面墙显得十分耀眼。这些荣誉昭示着他们的服务被社会、群众和政府所认可、所肯定。我数了数,华宇法律服务所被授予的称号有:市级和省级司法系统的“先进集体”“文明法律服务所”“十佳法律服务所”“优秀法律服务所”……

(六)

不是律师也能办大案,这是我采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最大的感受。

再讲华建清,他办的案子里有几个在当时算无锡市的“第一”:个人状告期货公司赔偿案;13个出租车司机状告公司欺诈案……

那13个出租车司机为何跟自己的公司叫板?因为公司把旧车当新车卖给他们,这不是欺负人吗?当然不干了,法庭上见!何以看出新车是旧车呢?华建清发现那些出租车“四个轮胎三个牌子”,他还看出这些车是重新喷的漆,判定是“翻新车”。

华建清告诉我,这些旧车是“从北京运过来的”。此前,他有些犹豫,怕我难堪,没跟我讲这些旧车的来路。我哈哈地笑了,对他说:“这有什么难言的,事实嘛!”

几个大案难案叠加起来,就提高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声誉,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也扩大了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社会影响。

植根基层,服务热情,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所以群众喜欢他们。华建清用四个字形容他们的追求,那就是“有你就有我”!“有你就有我”表明这群人奉行的是“一心为群众”。

缪建平

(七)

基层群众打官司难,难在哪儿?其中一难是难在没钱,囊中羞涩,叫“没钱打官司”。所以,请不起那些“高大上”的律师就找“基层法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缪建平当兵出身,读的军地两用人才大学,在山东潍坊拿到“法律大专”,现在是无锡市法学会优秀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无锡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会长、无锡市惠邦法律服务所主任。

缪建平给我的感觉是“底气十足,信心满满”。他非常自信,用北京话说就是“特牛”。这当然与他办的案子有关。

医患纠纷最头疼,这类官司也不好打。

缪建平称他的当事人为张老太。张老太股骨骨折,手术后高烧不退,炎症频发。怎么回事?张老太的女儿便把老妈带到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吓一跳:拍片发现体内留有“异物”。

这一惊非同小可。要查手术医院的责任得请律师,可张老太一家经济条件不好。张老太的女儿就找到法律服务所,缪建平接待的。

(八)

缪建平迅速展开调查,带着证件、介绍信和法律委托书去了头一家医院,病历、手术记录、用药记录、出院记录,还有收据等等资料悉数收集,挺顺利。然后根据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张老太手术后高烧不退、炎症不断与到第二家医院检查所发现的体内异物有关。很可能是手术过程中造成的问题。

那个异物是什么?缪建平说,当时不知道是纱布,猜测是手术用物品。

通过调查取证,作为张老太的代理人,缪建平开始与院方医务处交涉,要求医院在“不计较费用,确保患者健康权”的前提下,对张老太进行第二次手术。

医院也不知道张老太体内是什么遗留物,同意二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是秋季,第二次手术是第二年的夏季。

结果,第二次手术发现第一次手术缝合部位的下面留有“手术用纱布”。

炎症严重到什么地步?缪建平去过张老太家,亲眼看到老人“臀部都溃烂了,完全瘫在床上”,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水落石出,就又有了两次谈判。

“我们要求(医院)赔偿:前后二次手术的医疗费、营养费、家属误工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抚慰金等。”

(九)

缪建平叙述得很快。

经过两次谈判,医院同意全额负担第二次手术费用,对营养费、误工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抚慰金等也进行了合理补偿。这场医患纠纷通过非诉讼的形式解决了,双方都比较满意。

“这个案件,我们分文未取。”缪建平说。

这年中秋节,张老太的女儿来到缪建平的法律服务所道谢,除送来一面锦旗,还带来她和家人亲手制作的麦饼。

“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有三点”,身穿深色西装、扎着深色领带的缪建平说:

“第一,当老百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就近、便利的法律服务,充分体现了政府强调和保留基层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张老太的居住地是农民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是最基层的老百姓。这个案子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基层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三,这个案件以后,我们惠山区司法局在全区所有村、社区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点公示了调解委员会、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信息,包括司法行政人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个人信息,扩大了司法行政、基层法律服务为民办实事的范围和普通老百姓取得救济的最近途径。”

(十)

还有一个案子,经过两次一审,两次二审,历时一年半。缪建平说它复杂,因为光被告就有7个。

再听一听缪建平的介绍。

大约2014年10月的一天,一辆电动车从一家工厂的大门里驶出来,左转弯。用北京话形容:赶上寸劲儿了,正好有一辆小轿车冲电瓶车迎面而来,而且右转弯。

刹那间,两车发生碰撞。

当时,厂门外左侧路边停着两辆车。也许是这两辆车分别挡住了电动车和小轿车驾驶员的视线,导致悲剧发生。

开电瓶车的是个退休人员,姓戴,缪建平称他戴老先生。

戴老先生退休后又找了事做,就是给这家工厂做饭,每个月2600元。

电动车哪经小轿车撞啊?事故发生那一瞬间,戴老先生当场倒地,昏死过去。

肇事司机拨打了110。

(十一)

抢救过程就省略了吧!

经交警部门认定,肇事司机和戴老先生负事故主要责任;那两辆停在路边的车被认定为违章停车,车主承担次要责任。

在戴老先生第一次治疗结束后,他的老伴和儿媳便找到缪建平的法律服务所要求法律援助,替戴老先生索赔。她们想不通:被撞了,伤得很严重,经医院抢救花了不少钱,怎么还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呢?觉得冤枉,不公平。

缪建平接待了这对婆媳,他了解情况以后,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立即上报给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法律援助审批手续。

缪建平说,办这个手续相对繁琐,首先要到戴老先生所在的村委会开证明,证明戴老先生的年龄、收入、家庭等情况,还要证明戴老先生的收入在本村低于最低保障。然后到镇政府民政办公室进行报批审核。审核好后再到区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最终审批,由中心指派人员受理……

缪建平代理戴老先生出庭诉讼。

(十二)

对缪建平而言,第一次诉讼的关键在于如何减轻戴老先生在事故中的责任比例分摊,最大限度地保护“弱势”一方的合法权益。这一次诉讼仅一审就开庭三次,二审开庭一次,总共开庭四次,可想而知案情多么复杂,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

经过一审和二审,最后,两级法院均认定戴老先生只承担28%的责任,肇事车辆承担42%的责任,两个违章停车的车主各承担15%的责任。

第二次诉讼的焦点是戴老先生的“精神损害”和“伤残损害”等级如何评定。在司法鉴定过程中,“我们充分向鉴定机构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他(戴老先生)的精神损害等级为9级,伤残损害等级为10级,误工期限也增加了60天”。

从2015年2月开始,到2016年9月,这场诉讼历时20个月,走了6个程序,现在处于执行阶段。就是说,还没完。

(十三)

这起案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样免费!

缪建平说,他所在的惠山区政府在2014年就把法律援助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这项工程不仅针对本区户籍人口,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而且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法律援助时,“只要在法律援助项目清单内,均免予审查,无条件办理”。

“通过这个案件,我谈点个人看法”,缪建平沉思着:

“第一,老百姓出行时要遵守交通法规,包括按规定停车,交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第二,退休人员也可以为社会发挥余热,他们的权益应该受到尊重和保障。

“第三,在政府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法律援助项目清单内,对普通群众权益保护的力度可以适当增加。”

朱彬

(十四)

也有花费了大量精力,不收当事人一分钱甚至“贴钱服务”却只用了较短时间便办妥的案件。

朱彬也是华宇法律服务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他说,2015年年底,马山街道拈花湾波罗蜜酒店有26个员工因欠薪问题多次上访。

“我们主动介入,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我们了解到,这些人员虽然在这边的酒店务工,可聘用他们的是扬州某物业公司。我们赶到扬州调查,发现那家物业公司已经人走楼空,但万幸的是该公司在这边的酒店交有50万元的保证金。我们立即启动仲裁以及诉讼程序,在最短时间内明确每个人的工资数额。最后,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了26个当事人的索薪诉求。”

朱彬说,由于春节在即,为了保证受害人能够及时回家过一个安稳年,他们积极与法院执行部门沟通,将总数30多万元的款项执行到位。

“从劳动仲裁到法院诉讼,再到执行到位,只花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把欠薪款逐一发还到当事人手中。”朱彬和同事们颇感欣慰。

(十五)

年前是民工讨薪比较集中的时间。

“我们滨湖区专门成立了清欠办公室。”

朱彬说的这个办公室全称叫“无锡市滨湖区建筑领域双清双欠办公室”。

“我们每天都接待讨薪当事人,今年到现在为止,共接待300人次,为民工讨要工资2000余万元。”

我听说,这些民工大多在建筑工地干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小老板(包工头)到年底“卷款跑路”,他们辛辛苦苦却拿不到工资。值得庆幸的是,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他们维权讨薪,从而能够保证他们回家过一个安稳年。

(十六)

朱彬也有讲不完的承办案件,这里面饱含着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群众的真心。

在华宇法律服务所,有一个涉及未成年人的“惨遭割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让大家难以忘却。

2011年6月14日,一个初二女生在上学途中惨遭割喉当场死亡,犯罪嫌疑人在被警方追捕过程中跳楼自杀。

受害人的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因而情绪异常激动,多次到政府上访。无锡市滨湖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华宇法律服务所的朱彬承办此案。

“小姑娘一家很可怜的”,朱彬回忆。“她父母是从外地来无锡的打工人员,靠在菜市场卖豆腐维持生计。事发以后,她母亲整天以泪洗面,患上抑郁症。”

朱彬不但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他还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在为小姑娘一家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他还为小姑娘的母亲进行心理疏导。

让人想不到的是,犯罪嫌疑人是个精神病患者。

“我们只能向其家属主张民事赔偿。但我们又发现,他母亲患有癌症,刚做完手术,他家没有任何经济基础。”

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已死亡,其家属没有赔偿能力。

怎么办?

作为承办人的朱彬做了大量工作,过程很复杂,但他讲得“一笔带过”。

最后,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捐款的形式为小姑娘家庭争取了10万元援助金。

“为了给这个小姑娘的父母一个安慰,我们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朱彬讲起这个案子仍然心情沉重。

(十七)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前面提到,我在无锡采访时正值丛桂怒放。于是,便想到宋代才女朱淑真的名句。

桂花虽小,不像牡丹、菊花那般雍容显赫,惹人注目,可“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将此比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我觉得十分贴切……

正如缪建平所言,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基层群众迫切需要及时、就近、便利的法律服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用不懈的追求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与爱戴,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充分证明了增强和保留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重要性、必要性!

猜你喜欢
建平老太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助力老年人维权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求婚
L 老太再婚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
影像站等
老太网上聊天 唤醒百名迷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