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允,周 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融合之路
张 允,周 晶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再添动力,其着眼点是供给和需求相适应,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提高生产力并整合生产关系,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做到服务人民。新闻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服务大众的使命,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当下媒介融合时代,全方位立体式传播形态已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也面临诸多挑战,供给侧改革理念为其进行下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文章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媒体渠道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技术、内容、用户需求、市场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供给侧改革;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渠道
自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减缓,经济形势显得更加严峻,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方针。
供给侧改革即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强调从供给角度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强有效供给,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有一定影响。作为文化产业中参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新闻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改革的发展也应在新闻业有所体现[1]。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政策同样适用于新闻业。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析在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新思路。
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环节出发,通过优化结构、合理调配资源来缓解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供需矛盾,使各要素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推动经济发展。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角度看,就是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两者在融合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使其信息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供给侧改革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结构性调整的题中之义
2016年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肩负着重要使命,起着风向标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闻业的发展也应乘势而为,在媒介融合时代把握形势,推动信息资源提质提效。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结构性调整实质上就是优化媒介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当下媒介融合的时代,以服务大众传递信息为目标的新闻业。目前,优化新闻业资源配置的最大趋势就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渠道融合过程中传播形态的转型,进而逐渐改变社会信息资源的分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结构性调整首先应从优化资源供给着手,将其现有的产业形态进行重组调整,辐射更多的信息产品供给端,从而更好地转型升级:做好供给、生产端的顶层设计,完善媒介间资源的供给机制,畅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互通与互补的供给通道,更好地满足媒介信息资源需求端的供应,最终达到整个新闻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新闻业转型升级及信息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二)供给侧改革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提供持久动力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近年来,习近平多次重点谈及新媒体发展态势和新闻舆论工作创新,深刻阐述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宣传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总书记指示,在当下人人应增强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进程中要坚持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新闻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任何产业都不能摆脱产业周期的制约,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这四个发展阶段。无论是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媒体,还是日渐衰落的传统媒体,两者都处在生产周期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处于初创期并向成长期迈进,而传统媒体正处于衰退期,其需求已几近饱和,信息传播的旧时代即将终结,媒体的发展进入转型期,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两者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持久动力,要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媒介融合时代媒体间资源互补,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信息产品生命力越发凸显,顺利平稳地进入到媒体发展转型的新周期。
(三)供给侧改革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融合过程中大众信息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对我国的新闻工作提出新思路、新想法、新要求。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新闻工作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同时承担起“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的职责和使命。
新闻工作最终是为大众服务,为满足大众信息需求而存在和发展,在媒介融合时代,大众的信息获取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进而向主动创作发展,精神消费品的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信息产品在质量、服务和供给能力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一方面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人类经济社会异质性特征不断凸显,另一方面认识到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模式也无法适应大众信息消费的需求。因此,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过程中应致力于满足大众信息消费的需求,注重大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媒体供给端、生产端的改变及合理调整,提升信息产品的质量,优化供给,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
供给侧改革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结构性生产中各要素效能的发挥与合理配置,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要素效能的发挥和配置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认识到各要素的特征及其差异,同时全面准确地把握各要素所发挥的效能;其次要将受众需求贯穿渠道融合发展的始终,因为任何要素的调动、改变、优化和配置,其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因此,在供给侧改革中,我们应先厘清当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各要素的“供”与“需”,才有利于我们解决结构性生产中多元要素与丰富资源的供需相适应。
(一)政策推行的“供”,市场运营的“需”
近年来国家多次就加快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部署,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建立现代传播体系[2],实质上就是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体系。在政策层面,政府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融合及创新持积极引导和鼓励的态度,但就目前取得成绩来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融合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市场认可度并不高。例如三网融合,虽然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但并不会停止。移动互联网中的内容、社交及服务三个入口之争,将进一步改变三网融合的市场格局,而可穿戴终端也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演变为NBG、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融合[3],这说明在渠道融合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供”,还需要市场运营的“需”,这需要市场在渠道融合的道路上发挥其灵活性,既要认识到政府“有形的手”的重要性,也要清楚认识市场本身“无形的手”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中认识到政府和市场供需的相适应。
(二)传统媒体效能发挥的“供”,渠道全而新转型的“需”
伴随着新媒体发展势头的迅猛,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着重重困难,也不乏传统媒体即将消失的声音,报业频频出现“关停并转”的声音也强化了这一论断。我们承认新媒体其强大的优势和其现在的市场拥有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媒体发挥的效能,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属性,传统媒体不断地受益于技术进步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及其公共属性,积极吸纳新的技术,逐步形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局面。如果说传播渠道之于受众的需求如同工具之于器官,观其内在联系则是人通过工具不断创造自己,器官只是控制因素,而工具的合理形式必须追溯于器官。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渠道融合过程中,渠道效能发挥的第一要义是适用性,再者为经济效应等,传统媒体渠道现阶段仍然在这种困境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供应其效能最大化的发挥,但其渠道全而新的转型思路需求是不可忽视的,无论以什么形态转型最终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大众。
(三)新媒体形态与平台的“供”,技术资本和运营方式的“需”
传播渠道的形态与平台发展程度是决定媒体渠道融合的基础,渠道形态和平台的发展与创新在资本市场上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估值、融资额与成长空间,因此渠道形态和平台的“供”在渠道融合过程中极为重要。而形态和平台的发展往往通过表面现象体现出来,例如当下以移动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的人们使得曾经以亲缘和地缘为联系的需求逐渐降低,而以业缘和友缘为联系的需求逐渐增加,其结果便是信息社会的重新建构,即在需求的驱动下形成的各种新媒体形态和平台的重新塑造,渠道的形态和平台以一种显现的形式呈现。在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媒体经济若想继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突破现在的格局,解决其与新媒体发展竞争中的问题,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平台的“供”,以多种形式扩展平台的同时,也要弥补在平台扩展中的劣势,变原有的单边经济为双边经济,建立起互动的双边市场,最终达到盈利的目的,完成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平台化转型。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其背后技术资本与运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支持,技术资本和运营方式系统性的建构才能催生渠道形态和平台的延展,形成多元的平台化体系,不断地推进双边经济市场向多边经济市场转化,以长尾经济理论的思维方式运营,达到多边经济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因此,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形态与平台的“供”,还应注重其背后技术资本和运营方式的“需”。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当新的媒介产生并运用,我们便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结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改变,最终使得社会结构发生改变,而媒体渠道融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格局,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以及媒介经济产业转型和融合的环境下,基于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过程中各要素的分析,厘清各要素之间的“供”与“需”,对探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价值。因此,结合上述的分析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提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渠道延伸与技术应用的供需适应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直接原因是新媒体技术发展,技术的进步使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受众市场也随之改变,技术的应用是媒体渠道发展转型的原动力,在诸多驱动要素中,技术的革新与传播渠道的延伸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从而促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延伸,而渠道的延伸最终得益于技术应用。
1.找准渠道和技术的契合点,发挥技术驱动要素效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就是要让两者现有的资源重新配置,使之达到最优化,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双赢的目标。在渠道延伸和技术应用过程中,从供给侧改革视角看,就是要让技术这个决定性要素发挥其效能,在生产关系的建构中发挥作用,进而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的融合。近年来,从3G到4G技术的极大进步,将催生新闻业诸多革命性变化,如传感器新闻、机器人写作以及VR(虚拟现实技术)都将成为下一代新闻生产的切入口,这也将对原有的媒体渠道有所延伸。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找到渠道与技术的契合点,才能做到渠道延伸与技术应用的供需适应,这个契合点就是技术供应和渠道需求相适应,让技术驱动要素在渠道平台上最大化发挥其效能,最终改变信息获取形态的供给方式,以期打造多元渠道平台。
2.推进技术变革,实现规模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改革的过程,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发展中也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推进过程。演化经济学研究提出经济演化发展过程的经济学,其强调经济发展规律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运用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进行渠道融合。同时,还要以经济学的视角总管整个传媒市场,以期媒介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及最有效的配置。如果将传媒市场看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那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这个经济体中两个不同的个体,在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新媒体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不断地挤占传统媒体的空间,于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产生了博弈,这就使得传统媒体需要改进自身才能更好地与新媒体融合。演化博弈论提出任何一个体在演化过程中都可以模仿、学习其他个体,运用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者融合过程中时就要求传统媒体在转型升级中吸纳新技术,不断推进演化,向新媒体学习,与新媒体合作,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模仿、改革、创新的前提下,实现两个经济个体的规模化转型升级。
(二)渠道应用与内容呈现的供需适应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博弈中加快渠道融合,同时又相互借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过程中,无论以何种方式、途径或模式融合,从本质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内容,内容是推进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力。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两者仍会发挥自身的优势,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媒体渠道优势相辅相成,只有在两者良性互动中才能促进渠道融合的进一步优化。
1.坚持传统媒体内容专业化,实现平台化转型。从供给侧改革视角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渠道应用与内容呈现的供需适应实质上是让内容资源在其各自的渠道应用上优化配置,如新媒体可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对信息内容的生产进行数据资源的把控,使得资源最优配置,将资源成本降至最低,且能更准确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传统媒体在渠道应用方面不断地扩展,将媒体业务横向或纵向地扩展至其他领域,但无论如何扩展,最根本的是坚持内容信息专业化,改进以往信息内容质量低而杂的局面;树立与新媒体竞争的思想,借力打造自己平台,形成自己平台的特色并不断扩展,要将传统媒体内容的专业化与新媒体平台对接,更好地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让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多功能一体化趋势;依托传统媒体最根本的内容要素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实现跨平台、跨地域、全覆盖、立体式服务,在媒介与受众的供需关系中,媒介能实现单向、双向、多向、交互复合式等多种形式供给,逐步实现传统媒体平台化转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这种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需激发不同内容之间的对话、碰撞,扬长辟短,完成在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延展与转型,推动渠道应用和内容呈现的供需适应。
2.基于数据库的盈利模式,实现双边经济。供给侧改革不仅强调社会资源中各要素的调动,也强调各要素的整合,要素的合理分配与整合是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信息洪流的当下建立数据库整合信息资源是传统媒体平台化转型的必要路径,也是新媒体平台延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建立用户数据库,通过对用户行为轨迹的追踪以及技术应用挖掘数据,分析用户心理、行为、兴趣爱好等特征,以期全方位掌握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进而精准地应用数据,实现媒体平台和用户之间信息要素的供给相应;另一方面建立内容信息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多元的信息,在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基础上实现用户个性化内容匹配。基于数据库的盈利模式,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库建立实现信息的二次销售。所谓二次销售就是将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经过一次销售,再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对传统媒体所涵盖的具有专业化的信息进行甄选、归类及整理,然后通过受众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用户所需进行第二次销售,这样信息价值便更大化地实现,同时为传统媒体寻求另一个盈利点,摆脱了以往传统媒体仅靠广告盈利的生存模式。但在二次销售的思维指导下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成本,数据库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数据成本,还要考虑管理成本,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看不仅在数据成本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节省管理成本,最终实现双边经济。
(三)渠道供应与用户需求的供需适应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观点,因此,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过程中,最终目的也是为大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大众。
1.抓住受众信任,注重粉丝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传媒市场风云骤变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挑战,“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成为媒介关注的焦点。而随着新媒体的移动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传统媒体开始着眼于“粉丝经济”,因此整个社会的信息价值和信任体系正在被重新建构,但其实质还是将用户的消费焦点、消费模式加以改变和重组,使得信息资源重组优化进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所谓“粉丝经济”就是寻求产品与用户之间的高联系度,这种联系度是以用户情感为纽带,通过提升用户信任赢得品牌口碑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抓住本质要素,抓住受众信任,抓住“粉丝经济”是文化产业一种表现形式的实质,优化原有的媒介经济形态,以新形态获取更大的价值,认识到传统的“粉丝经济”是以明星为主,通过明星向粉丝传播信息和文化,进而获得粉丝喜爱并产生消费的一种单一式的营销模式,移动性和互动性极强的新媒体“粉丝经济”不再仅仅依靠明星为主体的传播,而是以人们生活为出发点涉及娱乐、文化等多领域多元式的营销模式。首先,“粉丝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要让媒体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把产品做好,赢得用户的信任,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将产品做到极致,进而将其发展为粉丝,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建构粉丝资源平台,整合粉丝资源合理匹配,形成一条完整的粉丝产业链,进而盘活整个媒介经济市场。其次,在抓住受众信任的基础上注重打造特色的粉丝品牌,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效用,最大限度地改变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将“粉丝经济”所要追求的用户情感共鸣发挥到极致,牢牢抓住用户心理,满足用户需求,打造品牌文化,逐步形成粉丝精神,进而建立稳定的粉丝群体,达到传媒市场资源要素的合理整合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坚持“内容+服务”原则,注重用户细分。在当下,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尽管是再立体的渠道平台也无法保证用户的占有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必须树立用户思维,在此基础上寻求用户准确高效获取信息的最佳路径。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注重用户细分,坚持“内容+服务”原则,实质上是内容和服务在渠道供应上和用户需求相适应。例如现在的跨界运营,媒体为不同行业的资源供应渠道,最终使得从业者和用户双方受益,媒体渠道与不同行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最终推动跨界运营平台的发展,这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同时满足了用户各方面的需求。直视用户需求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运用媒介自身优势优化社会生活资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渠道融合道路上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
(四)渠道拓展与市场运营的供需适应
1.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资本要素。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转型期,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性机遇,让“互联网+资本”激活市场,使其成为各行各业市场运营的动力,实现媒体和市场的突破[4]。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进程中,资本起着关键性作用,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就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资本要素,发挥互联网和资本的优势拓展渠道以适应市场竞争,改变以往以传统媒体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补充的运营思维;就是要从整个媒介环境出发,站在互联网系统全局的高度,运用资本要素拓展渠道,满足市场各行业多元渠道的需求,进而盘活整个传媒市场。
2.扩展交互式创新,实现体验经济。创新扩散理论揭示了新事物在社会系统中的扩散规律,其创始人弗雷特·罗杰斯曾经提出交互式创新,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临界的大多数,旨在这种创新扩散过程中,足量的个体采纳了该创新,从而使该创新的扩散更稳定,一旦采纳曲线上大多数达到临界,其扩散速度会加快,也就是说在扩散早期,由于采用者较少进展速度很慢,而当采用者人数扩大时,进展便会不断加速并保持上升趋势,当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再次减缓。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经济增长便呈现这一特点,这就要求供给方在新媒体平台完成初期用户规模积累的基础上,挖掘更多潜在用户,形成更大的用户市场规模,不断为新媒体平台注入新活力。其中,增值服务平台延展是新媒体平台扩展交互式创新实现多边经济极为有效的方式,逐步从新媒体平台免费服务到收费的增值服务,如用户体验模式、用户个性化定制等,在增值服务平台扩展中还应注意各平台效应的整合,这便是供给侧改革中强调的各要素合理有效的分配,也是经济学观点中注重效率、节约成本的体现。美国学者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提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几百年的工业经济,几十年的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而此时,由于受众自主性、参与性大大提升且追求个性化,我们正步入体验经济时代,因此,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体验经济,让媒介功能进一步辐射社会生活更多方面,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是娱乐和体验的提供者,逐步消除媒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中介环节,让用户直接接触到最原始的媒介资源,提升媒体传播效率,为媒介融合时代媒体的运营模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指导。
3.基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渠道扩展。在平台经济研究中,根据埃文斯提出的平台功能,将双边市场平台划分成受众制造型平台、需求协调型平台和市场制造型平台。传统媒体市场是典型的受众制造平台,而新媒体市场更多体现为市场制造平台和需求协调平台,市场制造型平台强调调动市场中的各方要素,如信息、物质等,需求协调平台强调资金要素的支撑。在新媒体平台渠道扩展中,合理调动信息要素、物质要素、资金要素等是其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如当下较为典型的四种双边市场结构中的商业模式,即基于“人-人”结构的经济关系,企业对企业(B2B)商业模式、企业对消费者(B2C)商业模式、消费者对消费者(C2C)商业模式、线上对线下(O2O)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不断地运用新的运营模式及平台进行渠道扩展。其次,在渠道扩展的过程中,调动技术、信息、资本、物资等要素建构新的渠道生态圈,使“人”的社会生活成为媒介渠道融合的出发点,抓住新媒体移动性强的特征,以移动化为核心,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协同圈,扩展出多元的混合经济模式及协同经济模式,逐步突破各种产业链的复合型垄断,这也便达到了社会资源中各要素最大限度的分配与整合。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刺激和释放了人们无限的信息需求空间,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施也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作为媒介市场的两个重要的经济体,都面临着转型问题,而融合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文的分析中,基于供给侧的视角,我们从技术应用、内容呈现、用户需求、市场运营四个方面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的路径作出分析和阐述,以期实现媒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新闻业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服务性作用不可忽视,在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传播的时效性都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引领舆论风向标对信息传播者而言尤为重要。这场全球信息的“战役”,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它要求传播者具有极高的数据资源利用能力,全面深刻高瞻远瞩的分析能力,在劳动力、技术、资本、内容等方面实现产能资源不断供给,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融合过程中供给、生产链条的良性循环,创新渠道融合发展路径是供给侧改革实施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更是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
[1]范周,刘京晶,张思琦.从供给侧改革看文化发展新思路[N].南京日报,2015-12-09.
[2]尹韵公.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J].新闻与写作,2014(9).
[3]彭兰.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J].国际新闻界,2014(12).
[4]刘峰,吴德识.“互联网+资本”背景下面向东南亚的视听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7).
[责任编辑:戴庆瑄]
张允,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硕士生导师;周晶,新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6)12-0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