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治国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举措。
要在“学”上下功夫。一是坚持点面结合,既抓住“关键少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以上率下,进而带动全体党员遵规守纪;又面向“大多数”,要求党员干部熟记正负清单、具体条文,切实把《准则》《条例》牢记心头。二是坚持分类导学。针对机关、农村等不同领域党员干部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载体,通过学习研讨、知识测试、以案释纪等方式,让《准则》《条例》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走进党员干部心中,营造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三是坚持德纪并行,把学习宣传《准则》《条例》,与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纪律的权威性、强制性和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结合起来,注重启迪道德觉悟,提升道德情操,化他律为自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
要在“思”上下功夫。学习贯彻《准则》《条例》,“思”是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学”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学好《准则》《条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做到学思结合。一是紧密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宏观实际来深入思考,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党中央修订、颁布《准则》《条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加深对其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二是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工作和思想实际来深入思考。一方面,把本单位装进去,认真分析、谋划《准则》《条例》在本地本单位如何落地落实、如何发挥效用等问题。另一方面,把自己装进去,深刻反思个人在思想道德、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上存在的问题。三是以《准则》《条例》为标尺,认真对照检查,查找薄弱环节,搞好自我剖析,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两项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在“践”上下功夫。学习贯彻《准则》《条例》,“践”是关键。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学习贯彻《准则》《条例》,重在贯彻,要在践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贯彻、严格遵守、坚决维护《准则》《条例》,用《准则》《条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守高线,不碰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准则》《条例》落地落实,并充分发挥制度的外在规制作用和道德的内在约束功能,在透明的阳光下生成廉洁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监督责任,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杜绝下不为例和情有可原,以“六大”纪律为尺子,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执行到位,使党纪党规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切实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要在“悟”上下功夫。学习贯彻《准则》《条例》,“悟”是根本。 “悟”就是要把对《准则》《条例》的“学”、“思”、“践”转化为心灵的感悟,转化为自觉遵守《准则》《条例》的觉悟。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省察吾身、修正自我,常除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纪之心,手握戒尺、慎初慎微,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守纪自觉性。学思践悟是深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