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大力实施精准普法,是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转型升级、实现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法治宣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此举可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恩施市在总结“六五”精准普法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新形势下精准普法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
建立“一个体系”,提升精准普法的“高度”。组建市级“六五”普法宣讲团、乡(镇、办)普法宣讲团,培训普法骨干,选聘法治宣传志愿者、治安中心户长、治安网格员,打牢精准普法的组织基础。
紧扣“五大重点”,拓宽精准普法的“广度”。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法律知识年度考试、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着力提高青少年爱国守法的意识,全市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加强农民和居民学法用法工作,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和“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全市90%以上的企业聘请了法律顾问。
实施“三大工程”,挖掘依法治理的“深度”。推进城乡网格化建设,实现了省、州、市、乡四级联网。通过“两个教育”、“执法四制”、“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措施,扎实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各乡(镇、办)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基层依法冶理专项行动。
创新“三大机制”,提升恩施模式的“亮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的肯定,被全国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武汉会议)作为视频连线现场,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孟建柱、杨晶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对恩施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进行采访报道。探索层级调处与法律服务相结合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其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州领导的关注。建设“群众办事不出村”信息化系统,真正打通法律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设“五大平台”,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硒都法治》进万家,为广大人民群众释难解惑。运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进行法治宣传。以“法治讲堂”为载体,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培训。组织开展“法治电影进校园”活动,将枯燥的“说教课堂”变为生动的“普法影院”。无纸化考试成常态。
提升精准普法的重要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宣传教育“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实施精准普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和管理体系、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助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夯实精准普法基础。一是要精准识别普法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构建市、乡、村(居)三级网格化排摸网络,借助组织、人社、教育、经信、公安等部门数据资料,分门别类建成普法对象数据库,并健全完善动态更新机制。突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和“关键时期”青少年两个重点,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层级,科学划分不同岗位、职位领导干部、公务员身份类别;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健全在校学生人数信息,分别建成两类人群学法数字档案。二要广泛采集需求信息。注重运用大数据理念,依托一体化智能平台,借助12348公共服务热线、借助诉讼、调解、信访等社会纠纷调处平台,运用司法、执法各类服务窗口,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多部门、多领域采集需求信息,努力做到需求收集常态化。
突出精准普法重点。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组织开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工作,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三是实行分类施教。诸如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点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共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对青少年群体要着重强化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法律知识宣传引导;对企业经管人员,要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农民要强化土地承包、外出务工、婚姻家庭、经济纠纷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完善精准普法机制。一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持续开展平安法治乡(镇、办)、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法治校园创建活动。二是健全普法责任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督促和考评普法责任落实。三是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机制。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广法治文化广场、长廊、街道、主题公园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组织法治文化建设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新媒体普法的影响力和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