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

2016-02-27 00:32章云峰
学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微信政治大学生

章云峰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

章云峰

随着微信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正逐渐超越QQ、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学习和社交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愈来愈显示优于传统教育渠道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如何利用魅力十足的微信开发其政治参与功能,创新政治参与方式,构建起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生态环境,这是当前微信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课题。

微信 大学生 政治参与 两课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最大的区别是,人民在大规模的政治组织中参与政治并受其影响的广泛程度。”①现代政治体制民主与否的标志其评判标准之一就是人们的政治参与。他曾指出:“评判一个政治体制是否民主依据的标准涉及两个维度,一个是竞争,一个是参与。”②对于政治参与这个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立场和角度存在分歧,笔者倾向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对政治参与给出的定义——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③,那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即指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在微信平台下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交互性、便捷隐匿性等特质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多样灵活的方式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网站论坛、聊天室、个人博客、MSN、E-mail、QQ、微博、微信等已成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新范式,其中,以微信为媒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政策和社会生活的微信政治参与逐渐为大学生所推崇。笔者在这里有必要把微信的使用情况简要介绍下:自微信2011年1月推出以来,很快在市场上普及开来,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95%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都装有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5亿。对于思想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比列接近100%。大学生们可以使用微信发布信息、免费交流、浏览新闻时事、转账支付、网上购物、预约打车等,可以说微信无所不能,大有逐步取代网络其他平台的趋势。就目前来看,大学生们在微信平台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政治参与:利用微信平台获取了解相关政治时事,学习政治知识;利用微信平台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表达意见或诉求;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等的关注对话公众人物、政府机构,发挥网上监督的功能;以微信为媒介在现实社会中发起游行、结社、集会等政治活动。微信平台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

(1)微信平台下政治信息的传递交流具有及时高效特点,打破了传统政治参与中信息传播、扩散并产生影响的时限性,拓展了政治参与的广度。文字聊天、语音视频图片等上传功能使得微信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最大范围地对信息进行整合聚焦,又以几何级递增的速度把信息广泛传播。同时,通过微信随时留言、消息分享等功能,大学生们在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政治资讯并发表个人评议,参与政治活动,打破了高校大学生传统政治参与集中在高校范围内、特别是课堂内的时空限制,政治参与在时间和空间局限得以突破。

(2)信息传播符号在微信平台下展示的多样性,增强了大学生们政治参与的趣味。我们就微信的传播方式看,微信信息可以选择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符号扩散传播,信息含量极为丰富,没有太多限制,远胜于微博等其他网络平台。有些枯燥的政治理论、乏味的政策方针,在微信里通过一段视频、一篇图文并茂的评论就可以解读。可以说,微信推送的内容更加丰满和形象,这大大增强了政治参与的趣味性。

(3)高校大学生政治教育学习的新模式由微信开启。在高校里,传统的大学生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课堂教学以“填鸭式灌输”将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主导地位由教育者完全占据,对被动接受的受教育者来说其教育内容既教条又单一,而微信平台的出现使得网格状沟通方式——“一对多”甚至“多对多”成为政治教育学习的新范式。由于大学生大部分闲暇时间被功能强大、消费成本低廉的微信所占据,此时他们所接受的相关知识传授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大学生们随时随地能接触到来自前沿的学术动态,吸收最新的学术理论成果,与顶级学术大师之间讨论、交流展开互动。大学生们获政治知识、政治理论的获取、吸收渠道的拓展,政治参与思想视野的开阔、浓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情感的培育,在微信视域下充分展现,其政治参与的主体性突显。

客观来说,微信的诸多积极因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较大。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微信对大学生们政治参与的负影响仍存在:

(1)信息强权容易渗透微信领域引发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异变和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权力的转移》作者阿尔文·托夫勒看来,金钱与暴力控制世界的时代已经不在,拥有信息霸权的人将玩转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通过英语这一强大的国际通用语言优势,利用网络信息霸权达到金钱与暴力无法实现的目的。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大型和突发政治事件中,网络起了幕后推手的作用。从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到伊朗大选后抗议活动引发的暴力骚乱,从“Twitter革命”推翻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到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亲自打网络战,“中情局突然发觉,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的价值观,远比派特工到目标国家或培养认同美国价值观的当地代理人更容易。”④目前这种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输出,在作为网络平台中重要的一员——微信使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完成。在微信平台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涉及思想文化领域和相关敏感事件上,很多时候是披着“正能量”的外衣散布“正能量谣言”,并以此为契机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典型的如今年天津港“8.12大爆炸”事故发生后微信上流传的二十多个有关爆炸事故的谣言,如化学品爆炸处置所谓的“美国Burn Down”原则,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在爆炸中相关消防人员出现牺牲伤亡后很快将上述谣言在微信上传播,很多不明真相的青年学生将此谣言信以为真并且通过微信向朋友圈转发,指责政府救援不力,干扰政府在爆炸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工作。

一般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在互联网微信平台下大多以传播西方社会思潮且以文化渗透的方式渗透诱导。首先,确定一个并非科学但看起来“高大尚”的规则标准,让大学生接受并尊崇此规则标准;其次,用西方的这个规则标准裁判中国现实,贬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后,诱使年轻一代大学生对中国现实社会看不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产生不满。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功底,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经验,价值观远没有完全形成,思想很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思潮的引导而偏离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致使政治鉴别能力和判析能力的下降,最终导致政治态度的异化,政治行为失范,如肆意传播不良或虚假政治信息,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恶意中伤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出现政治认同危机,形成非规范的政治参与。

(2)高校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随着微信平台上多元化信息的交流、碰撞而下降,高校政治教育的效果被淡化,影响力日趋衰退。从高校传统政治教育看,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是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础。当前各高校的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课”的课堂教学完成,在教育教学中过多的重视对学生“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灌输,大学生们被动、消极的体验“两课”教学,其主体性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而在微信平台下,政治教育的单向信息传输模式得到改变,微信的评论、关注和转发等功能使大学生们从过去政治课堂教学里单纯被动的信息获取转向全方位的互动学习参与,教师主导地位严重削弱,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下降,大学生对高校相对固化的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降低。高校“两课”课堂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严谨性被微信平台上的浅阅读、深搜索的学习方式所干扰,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被翻转,在“人——微信”思维定势下,不少大学生主流意识出现模糊,思想认识产生偏差,研究和批判精神弱化,政治思辨和政治创新能力下降,高校政治教育效果被严重淡化。由于对微信过于依赖,不少大学生缺乏自主的分析和判断,在微信世界里割裂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联系,很容易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中迷失,加上现阶段大学生现实政治实践的缺失,最终导致大学生们无法适应现实的政治环境,进而降低政治社会化的质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拥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与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作为成长中的政治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需要他们的政治参与,其规范有序的政治参与对社会的稳定极具重要意义,这也是其自身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鉴于微信平台下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笔者建议从“认知——情感——实践”增量型培养模式中尝试解决。

(1)政治认知构成了大学生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制度化和规范化政治参与的保证。就目前看来,“两课”教学仍然承担对大学生政治认知培育的主要任务。而高校“两课”课堂教学,仍以枯燥乏味的灌输为主,教师过多地承担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角色任务,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严重,毫无学习兴趣可言,反而造成政治犬儒主义(political cynicism)。笔者承认“两课”的课堂教学很重要,但是“两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在信息化的今天必须要大力改革与时俱进,理论要能够和实际紧密结合,“两课”不能仅仅从国家和政府角度进行定论式的政策宣传,也要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等方面的需要,⑤“两课”教育可以利用微信这个平台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我们“两课”教师可以将教材里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结合的形式直观生动的植入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的个人账号、公众账号、朋友圈等途径,选择大学生们习惯的“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增强高校“两课”教育的有效性。同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传统的“两课”课堂教育对大学生们政治认知培育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借助微信平台的线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两课”教师可以使用微信账号,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且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讨论、思考并反馈,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教师在微信平台上的组织引导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认知嵌入到大学生自身的认知体系范围内,内化为大学生自身政治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最终外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政治参与实践。

(2)政治情感是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是政治动机的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⑥也是“政治人”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角色的自我定位指标。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运动中,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国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大学生们非理性的政治情感也暴露出惊人的破坏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的情感认同度如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政治稳定关系重大。微信并非“言微不可信”,利用微信平台培养他们积极的政治情感非常重要。

从高校方面来看,高校要抢占微信平台作为政治情感培育的基地,高校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机构,具有一般强制性和系统性等特点,高校能够通过系统的教育学习构建大学生们的政治认知,塑造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初步情感。高校应该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党史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实践活动微信展示、红色微电影、红色摄影展等多种方式,及时解读热门议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政治情感进行引导。

从大众传媒方面来看,传媒要为大学生提供富含正能量的精神产品以及政治情感熏陶所必须要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学界普遍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第四种重要的社会化力量,对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有重要影响。在我国,传媒不仅仅具有传播思想文化汇聚大众意识、表达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合理有限地评判政府决策监督国家大政方针的执行等基本社会功能,更负有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责任。传媒要利用微信平台,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正能量,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巩固他们的政治信念,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他们的政治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过微信平台培育大学生政治情感形成中,高校和大众传媒的导向和影响要协调,“如果社会或社会中某一特定的机构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公民,建立各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⑧这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3)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由于政治经济体制、历史传统、家庭和高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例如,在人大、政协、听证、信访、自制等制度下,鲜有大学生参与的身影,制度化形式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出现滞阻现象,这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容易导致大学生们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行为,如利用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通过微信平台在网络上宣泄,大肆攻击党和政府,非议国家大政方针等等,这也为西方政治观、价值观的渗透诱导提供了便利。鉴于网络微信平台逐步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可以政府和高校两方面为切入点利用好微信平台,从制度供给上逐步保障大学生政治参与,扩大其实践机会。

就政府层面看,政府要利用微信平台拓展大学生们的政治参与渠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大力推广“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今日头条客户端)政务新模式,及时发布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信息,提供便捷的资讯服务,让大学生通过微信平台了解政务信息和相关法规政策,保障大学生的知情权。政府在微信上发布相关法规政策前,可以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召开座谈会,允许其就相关政务进行合理的评议,政府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建议应明确完整而又及时地给予解读与回复,这可以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并推进他们与政府在微信平台上的参与互动,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就高校层面看,各高校要开设校方和下属各部门、院系的微信公共账号,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工作动态,推行校务、院务公开,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向校方建言献策。同时,高校还可以学习借鉴美国高校的学生参议院制度,在微信平台上设立“微议院”,创新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听取大学生们对学校的意见,及时回应大学生们对各类问题的诉求,处理大学生申诉,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当学生在校期间相关权利被侵害时给予救济。这样高校就通过微信平台架起了和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得到强化,也为未来大学生成为“社会人”后的政治参与奠定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们的政治参与。在“无微不至”的今天,我们要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创新大学生政治参与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伟大实践中去。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36-37页。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6页。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政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485页。

④东鸟:《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9页。

⑤王海燕:《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思政教育创新》,《科教文汇》2011年第9期。

⑥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第165页。

⑦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69期。

⑧[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17页。

⑨何祥林、孙丽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3期。

〔责任编辑:吴 明〕

章云峰,三江学院讲师,50582850@qq.com。南京,210012

猜你喜欢
微信政治大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