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嘉(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学科交叉型书院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构建研究
——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
孙正嘉(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本文在归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学科交叉型书院在学生专业领域拓展、文理学科交融、通识教育强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并结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在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上的创新探索,探讨一种全新的学科交叉型书院生涯辅导体系。
学科交叉;生涯辅导;书院
生涯规划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有学者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生涯心理往往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职业与个人的匹配不可能一次完成。然而,国内高校教育往往以院系﹑专业为单位,学生一旦选择了专业,就基本上等同于选择了自己的生涯。然而,学生在高考后,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大多是盲目的,因此而框定学生的一生是不太合理的。尤其在某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相似性极高,但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却差异巨大,学生仅仅沦为了批量生产出来的劳动力。
当前国内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还仅仅停留在大四求职之前的就业培训,这种一蹴而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符合生涯发展论。学生生涯选择应该是一个由模糊想法到变为现实的过程。生涯发展的过程,是自我概念发展和实践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与妥协的过程。在这样的高校大环境下,学科交叉型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职业生涯发展环境。
书院作为一种古老而著名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杰出的历史意义。在现代化的高校教育模式下,新型书院有其突出的优势。书院以社区化进行管理,常任导师和学业导师能够在社区内及时﹑直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了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疏离的壁垒,便于对学生的生涯发展进行跟踪和一对一个性化地辅导;同时,书院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有利于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能让学生跳出专业的限制,更全面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
1、全程全员导师制,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双重辅导
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对生涯只有简单﹑二分的思考方式,他们希望通过父母﹑导师﹑就业市场等来帮助他们决定所谓的正确而唯一的生涯选择。在学生缺乏对各类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的时刻,书院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导师们能给懵懂的学生提供相对成熟的建议和全方位的指引。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其构建的全程全员导师制度,不仅包括指导专业学习和专业规划的学业导师,还包括日常思想管理﹑生涯规划辅导方面的常任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不同思想阶段,一对一的进行生涯发展辅导。
2、学科、文理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生涯选择的视野
在校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学生个体认知内容趋于复杂,分析能力增强,逐渐能够对生涯抉择做认真而细致的分析。此时,对职业和教育资料的探索以及对环境资源的掌握将成为生涯探索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科交叉型书院拥有各学院﹑各专业的导师和学生,在职业与教育讯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书院的学生可以从导师﹑室友和其他院系的同学处获取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书院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跨学科自由选择通识课程,或者通力完成一个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补。在这个过程中,学科交叉型书院的学生可以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对生涯的最初决定,从而考虑是否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亦可通过探索更多的专业领域,做到一精多通,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适应当今社会的多面需求。
根据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理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阶段。生涯辅导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确保学生能有良好的心态来适应生涯的变化;此外,书院所构建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绝不是让学生按照单一的发展路径前进,而是让学生对未来做出长远和成熟的考虑,并进行全面和广泛的准备,提高职业成功的几率。通过对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书院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归纳和总结,学科交叉型书院学生的生涯规划路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认知与认可:在学生入校初期,书院举行学业导师聘任仪式,为每位同学配备专门的学业导师,导师每两周至少与学生面谈一次,就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交流,从而让刚入校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位,对本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充满信心地进行职业规划。
2、设定初步目标:从加盟书院起,学生就要在自己的学籍登记表上填写大学四年规划及三年﹑五年﹑十年工作目标。同时,书院十分重视朋辈辅导,在入校初期,书院分专业组织“幸福下午茶”活动,邀请优秀学姐﹑学长分享经验。在此基础上,书院鼓励学生凭现阶段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以及入学初对所选学科专业的兴趣点,选择一个初步的生涯发展方向。
3、深入认识自我:每学期末,书院通过荣誉学分系统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对表现进行综合测评,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掘自己的人格特质,包括价值观﹑兴趣﹑能力等等,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学业导师会在每学期末对学生对专业学习﹑专业认同感等方面进行考评,对每一位学生做出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会同常任导师指导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学生在书院中可以从多个渠道来剖析﹑重新定位自己。
4、整合生涯发展资源:生涯发展资源包括了教育和职业资料﹑升学深造讯息﹑个人环境资源等。在为学生配备本专业的学业导师的基础上,书院开设了敬文讲堂通识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做客敬文讲堂,与书院学生亲密接触,并规定学生须跨文理选课,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均有所拓展;同时,书院社区化管理为学生营造了隐性融通氛围,同一宿舍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入住,而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就住在附近,学生的生涯发展资源相对丰富。
5、建立明确目标:在充分了解自我﹑认知外界环境后,学生会参加书院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得学业导师和常任导师进一步的职业生涯辅导,对现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对所有因素进行整合并评估各种可行性,确定一个更加明确﹑具体的职业生涯目标。
6、付诸实际行动:书院通过全程全员的导师制个体有其独特性,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出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另外,大众传媒对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先进人物难以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再者,对成功人士的报道比较多,对普通专业技能人才报道比较少,导致少数高职学生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方涛(1980年—)男,安徽界首人,研究生学历,中共界首市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法学。
[1] 王刚,许张毅.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14(01)
[2] 郭娟,黄兰,李淑媛.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分辨能力的因素研究——以华中高校为例[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14)
[3] 郭维平.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J]. 教育探索. 2012(06)
[4] 张志勇,李拥军.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5] 韩小燕.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2)
[6] 方晓强,姜皓,刘丽娜.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11(21)
[7] 任祥.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20)
王晶(1982-),女,汉,湖北崇阳人,助教,研究生,工商管理;李强(1983-),男,汉,河南焦作人,讲师,研究生,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