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介”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基于重庆理工大学学生党员的问卷调查

2016-02-26 22:46
学习月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媒介党员微信

在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说:“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日益成为青年学习的重要方式、聚集联络的重要空间、交互沟通的重要平台,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微媒介”环境已然形成的今天,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对于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微媒介,顾名思义就是以短小文化为传播内容,以微信、微博、微电影、QQ空间等为传播形式的信息载体,随着“微媒介”的发展,其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一定的氛围,即“微媒介”环境。随着微型网络媒体的普及发展,我国社会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由此也延伸出“低头族”、“时间碎片化”等流行词语和社会现象。

一、“微媒介”在当前大学校园的融入状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从年龄结构看,10-29岁年龄段互联网的普及率占85.1%;在10-39岁年龄段网民群体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占比最大。从学历结构看,整体网民中,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20.6%。从职业结构看,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现实生活中,追求潮流的“90后”大学生走在以上调查数据的顶端。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的占有率几乎为100%,微媒介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碎片化时间,在学生党员中同样如此。

研究组编制发放《大学生党员调查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为正式党员(69%)和预备党员(31%),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问卷调查统计中,59%的同学同时开通了微信、微博和QQ,42%的同学在手机上至少下载安装了腾讯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APP中的一项。每天通过手机查看微媒体的平均时长为10分钟以内的占16%,10分钟至30分钟的占42%,30分钟至60分钟的占28%,1小时以上的占1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微信、微博等媒介工具的喜爱与关注程度。高校党建工作者应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大学生对信息化生活的需求,将“微媒介”引入学生党建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评议考核、党组织生活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微媒介”传播快捷、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吸引力大的优势,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抢占这片地位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引入“微媒介”的可行性

(一)“微媒介+党建”符合当今大学生信息化生活的客观要求

根据2015微信数据报告,微信已覆盖国内90%的智能手机,在微信用户中,18-25岁的人群占45.4%。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从年龄结构看,10-29岁年龄段互联网的普及率占85.1%;在10-39岁年龄段网民群体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占比最大。”时下QQ、微信、微博、支付宝等信息化产品已经深刻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对信息化生活的追求直接反映出大学生期望自己的生活走向信息化的需求。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形势,寻找突破口、新途径,将“微媒介”引入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评议、党支部建设等工作中,可以借助“微媒介”进行教育宣传片播放、发布通知、支部民主投票、评议公示等事项,在增强党建工作吸引力和参与率的同时,切实提升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二)“微媒介”在大学生党员思想引导中占有关键地位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的社会形势下,“微媒介”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实践证明,生活中朋友等“小圈子”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信息化生活中,“微媒介”背景下形成的网络“小圈子”对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微媒介”的互联性特征和远程教育优势,为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平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思想文化的碰撞与揉合。此背景下,大量西方思想文化汹涌而入,如今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70后、80后差异越来越大,对国家道路、路线的认识越来越模糊,对党员信仰的感触越来越淡漠。新的形势下,“微媒介”为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提供了重要突破口,可以此为“抓手”,构建微信、微博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借助微平台创设趣味性的有关党史、方针、路线知识问答等项目,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党员认清经济社会形势,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追随党所指引的正确方向。

(三)“微媒介”的互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

调查问卷显示,当党员对象被问到“您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怎么样的认知?”时,49%的对象选择“一般了解”,36%的对象选择 “了解一点”,10%的对象选择“非常了解”,5%的对象选择“不了解”。时下,多数大学生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消极淡漠态度,究其原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如今大学生的思想交流方式。90后大学生更加追求自由和个性,“微媒介”的交流互动性、传播迅捷性、趣味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平等对话,恰恰迎合了新生代的心理特点和主观需求。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众多新媒体网络互动平台,其中,“青年之声”是共青团中央建立的全国首个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的大型网络互动社交平台。例如,在“青年之声”特色模块“瞭望平台”上,对于“习大大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你get到了吗?”“如何理解习大大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48个字”等问题,网友纷纷跟帖回复,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互动效果。以此为借鉴,高校可借助“微媒介”,开创互动平台,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主流思想价值,培育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三、新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党建工作树立“微”理念,由高高在上转向触手可及

前文提到,学生对党建工作淡漠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欠缺和对党建工作接触机会的稀缺,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党建工作的疏远感。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工作理念,由“高大上”的传统教育管理转向“句句走心”、“事事关己”的微式工作理念。党建工作“微”理念的出发点是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把握“微媒介”的新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

“微媒介”之所以能流行于各个大学校园,主要在于其便利快捷和可获得性。“微,小也”,手机之“小”,使用方便,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微媒介”的盛行导致了时间的碎片化,树立“微”理念,抢占思想教育阵地,其本质在于抢占大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微理念”的着力点和优势在于“参与度”和“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大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转变工作理念是新形势下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前提。

(二)丰富党员教育途径和管理方式,增强思想引导的实效性

创建“微平台”党课有利于促进国内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传统教师授课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是“微媒介”环境下,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党课是党员发展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灌输式教育吸引力的匮乏,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创建网络微平台党课,聚焦国内优秀教师授课或领导人讲话,播放具有显著教育意义的微电影,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解放了工作者的时间精力。对于微平台党课的监测,可借鉴目前大学中已经应用的网课技术,并通过登录微信或微博提交观课心得,形成师生互动。

利用微信、微博、QQ中的各种技术模块加强党员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例如QQ中的“事项”模块对于发布通知效果很好,学校可以准确掌握群组中的哪些同学是否或者还未看到通知。QQ中的“投票”模块,同学们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透明、公开地选出心中的优秀党员。对于党员实践活动,可根据学生爱好及特长,建立“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项目的微信群组,在群组中语音讨论,展现党员先进性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开会时间和精力。微媒介的力量就在于“微”,因为微小、灵活、迅捷,使它在如今快节奏的学习生活状态中,发挥出“大”的效力和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微”式管理的制度政策支持

教师的组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需要校园大环境的支持,“微”式管理同样需要学校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从政策制定者来说,工作资历较深,掌握着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的权力,需要更进一步定位微媒介的角色和作用。教育学研究者邓建平指出:“以‘学生为本’理念之教育实现既需要依据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建立良好的机制,又需要根植现实情境应对现实遗留问题及潜在矛盾。”因此,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只有将手机为我所用,才能将矛盾引向有利的一面。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微平台的创建进行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投入,对各个二级学院“微”式管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考核,形成奖惩机制。随着“微”式管理的推进,在全校层面逐渐形成完备的配套制度,确保实现“微”式管理新常态。

(四)将“微平台”建在支部上,保障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统一

将“微平台”建在学生党支部上,是新时期、思想大开放背景下确保青年力量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统一的重要举措。这一“微平台”可以是微信、微博或贴吧,随时发布国内形势政策、会议及文件精神,畅通思想传播渠道。微信公众号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会议视频和文件资料发送到支部党员的终端设备上,快速便捷。对于学生党员互动参与的监测,可以通过学生每月的跟帖评议数量及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发展新党员的重要指标,逐渐形成针对国事政策互动交流的良好舆论氛围。

“微平台”建在支部上,有利于党务公开更大程度的落实,培养支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设立党务公开模块,第一时间公布党组织新党员的发展名单、老党员的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展示党支部民主生活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进一步公开党支部活动经费的花销记录,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的同时,培养每一位支部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切实提升其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完成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将“微平台”建在支部上,进一步保障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统一,夯实战斗堡垒的思想基础。

当然,“微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它的便捷和畅通的同时,也要规避可能由此带来的风险。例如,党建工作与“微媒介”结合时,要防止党建工作娱乐化、轻浮化。做好党务公开的同时,要防止泄露党的机密。这就需要更多的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推动“微”式工作理念逐渐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媒介党员微信
我是党员向我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微信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微信
微信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