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灿
正确理解和释放民族感情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率
闫国灿* 1
摘要民族感情释放不当的具体表现:对其他民族绝对排斥;对本民族无限宽容;把民族感情置于党和国家利益之上,闭关自守,刚愎自用,甘愿落后。正确释放民族感情的途径:要尊重历史,要兼爱天下,要增强地域认同感,要分清是非,要包容、团结。
关键词理解释放民族感情民族团结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法治基础、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底考察新疆时明确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这是我们做好新疆民族工作的总遵循。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正确理解和释放民族感情,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正确理解和释放民族感情不但重要,而且必须,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释放民族感情,就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影响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影响长治久安。二是在现实社会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不能正确理解民族感情和过度释放民族感情的现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民族感情
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都有其产生、发展、进化、进步、繁衍生息、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血脉接续、文化传承、宗教影响,使得同民族的成员之间产生了不可替代、也难以摧毁的血浓于水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外化,就是民族感情。
民族感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感情,是指中华民族感情,也就是说,56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尊严、权益等的热爱和责任,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感情的精神纽带。狭义的民族感情,或叫族群感情,是指随着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伴随着民族的整个过程,其本身是一种自然的、朴素的心理状态,是维系一个民族成员之间的钮带,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①是尊重民族习俗的支撑。本文讲的民族感情是狭义的民族感情。
二、民族感情不能没有,但不能失控
一个人属于哪个民族,基因遗传起着决定作用,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一个人一出生是什么民族就已经确定,而其所在民族的成员之间的内在联系,随基因的客观存在而与生俱来,民族感情由此自然而生。受语言的交流、文化的感染、习俗的熏陶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民族成员之间特别容易产生感情的共鸣。因此,一个人的民族感情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然要适时释放。越是人口较少的民族,释放其深藏于心的民族感情的愿望就越强烈、越迫切。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是什么民族都不知道,也不懂什么是民族感情,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了精神归属,或者说就没有了社会生存的精神空间。有民族感情,释放民族感情是一种必然。但是,释放民族感情需要把握原则,需要控制分寸,需要有高度理性。不能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更不能想怎么释放就怎么释放,必须把分寸拿捏得住、掌控得好。否则,就会在社会上造成不利影响或者不良后果。
三、民族感情释放不当的具体表现
1.对其他民族绝对排斥
一是在文化上排斥其他民族。主要表现在: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不接受其他民族的思想观念,不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理解其他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俗等文化的传承理念。凡是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概不接受,这是一种绝对排斥,这显然是一种不当的排斥。二是在感情上抵触其他民族。主要表现在:不愿与其他民族一起就餐,不愿与其他民族一起居住,甚至不愿与其他民族一起工作,有的甚至在心理上和态度上树起一道“藩篱”,对其他民族存有抵触情绪和抵触思想,或横眉冷眼,或歧视、排挤,表现为极度的不耐烦。三是在行为上与其他民族对立。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纠纷,不管其他民族成员一方有无道理,均采取群起而攻之的态度。如不食用其他民族做的饭菜,不乘坐其他民族开的出租车,不欢迎其他民族成员参与经济文化活动方面的合作等。四是在生活上与其他民族隔离。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成员不在一起交流、谈心,生活中遇到困难互不关心,工作八小时之外不来往、不走访,请客吃饭、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本民族范围内选择、聚集。有的甚至不让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与其他民族的孩子一起玩耍。人为封闭各民族成员之间的日常生活交往,甚至相互隔离,在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筑起一道心理上的“高墙”。
2.对本民族无限宽容
一是语言上毫无遮拦。主要表现在:本民族成员在一起谈天说地,无所顾忌。身为国家公务人员随便议论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随便议论其他民族的是是非非,有的甚至对非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污蔑其他民族的言行听之任之,不劝导、不谴责、不反对。二是行为上不限制。主要表现在:发现不尊重其他民族习俗的行为、伤害其他民族感情的行为、破坏其他民族文化的行为、玷污其他民族传统的行为等,不制止、不抵触、不纠正,纵容无度。简单来讲,凡是本民族成员做的事,无原则认同,全都对,一概不管。三是有过错不制止。主要表现在:对破坏民族团结、伤害民族感情、制造民族隔阂的极端言行,不警觉、不憎恨、不反对、不制止,甚至有时对其还给予同情。
3.把民族感情置于党和国家利益之上
一个人长期生活、生产、成长进步于本民族之中,与家族、邻居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与本民族有着自然联系,产生深厚感情,这无可非议。但如果在民族感情与党和国家利益之间分不清轻重、摆不正位置,那就要受到纪律的约束,甚至是法律的制裁。比如,执法者不以国家法律为准绳,而是以民族属性为标准,那就势必会枉法办案,执法违法;行政者不以国家政策为依据,而是以民族感情来衡量,那就势必会不讲原则,胡乱作为,给违法者出具假证明,给犯罪者开脱责任;自然人不以是非对错来判断,而以是否同民族论长短,以是不是本民族为标准,那就势必会混淆是非、不辨真伪。
4.闭关自守,刚愎自用,甘愿落后
一个民族的成员长期囿于一地,不与外界社会交流、交往、互动,不接受外来先进生产方式、先进技术、先进文化等,将自己或本民族自我封闭起来,而且对本民族的弱点、不足,既不觉悟、不承认,更不愿改进、提高。比如,当前有部分民族成员不愿让适龄儿童就学,享受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有部分民族妇女因无知、盲信蒙面纱、穿黑罩袍,遮盖住自己美丽的脸庞和身材;还有部分民族群众盲目信教,既不知为什么信教,也不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虔诚的教民,分不清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弄不明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对还是错,只要打着宗教旗号的活动,就盲从、盲信,致使一些教民和青少年因愚昧无知走上邪路、走向极端。另外,有部分汉族群众不愿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不安心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生活等。
四、民族感情释放不当带来的后果
如果一个人释放民族感情过于盲目,不分场合,也不掌握分寸,那就势必会在社会上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1.产生民族自大思想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一个民族的成员如果盲目释放民族感情,其想问题、办事情,就会一切从本民族利益出发,不顾忌其他民族能否接受、是否拥护,而一意孤行,强加于人,最终导致不同民族成员间相互不信任、不理解,离心离德,甚至感情对立,互相抵触。
2.造成民族不和
由于各民族文化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容易造成各民族成员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甚至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一个民族的成员如果过度释放民族感情,很容易被认为是对其他民族的不尊重,歧视其他民族,从而产生隔阂、误会、矛盾,更有甚者造成冲突、对立,进而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3.丧失政治立场
一个民族的成员如果过度释放民族感情,就可能将狭隘的民族利益置于党和国家利益之上,不讲原则、不辨是非、不分良莠。即使是面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也会左右摇摆,甚至丧失政治立场。“7·5”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相当一部分人释放民族感情不当,把本该是一致对敌的斗争局面,掺杂进了民族之间感情对立的复杂因素,这次事件给各民族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4.形成错误导向
一个民族的成员过度释放民族感情,当时看起来好像是维护了本民族的利益,助长了本民族的士气,扩大了本民族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会给本民族的发展进步留下极大的隐患。比如,疆内有些民族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存在着“三不管”的问题,纵容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放任宗教狂热现象的发展、升级,从而导致地下非法讲经教经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弃学学经、辍学率越来越高;一些教民不知道为什么信教,却又愿以身殉教,且盲目从众、效仿的人越来越多,进而歪曲、妖魔化了宗教教义;致使下一代不学无术,愚昧无知,民族文化传承逐渐趋弱。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发酵,蒙蔽一些人实施纵火焚烧、车辆碾压、投毒暗杀、爆炸袭击等暴恐活动,从而导致新疆人形象受损、声誉被贬。
五、正确释放民族感情的途径
1.要尊重历史
自西汉以来,新疆就正式列入了我国的版图,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在19世纪末之前就已经在新疆繁衍生息,是新疆的世居民族。目前,新疆共有55个民族成分。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9世纪末10世纪初)传入新疆前,祆教(俗称拜火教,公元前4世纪前后)、佛教(公元前1世纪前后)、道教(公元5世纪)、摩尼教(公元6世纪前后)、景教(公元6世纪前后)等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萨满教(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宗教传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和睦共处,休戚与共,用勤劳和智慧共同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可以说,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各民族团结凝聚、各种宗教和睦共处基础上的文明。而每当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开始相互排斥,新疆也就埋下了不稳定、不和谐的祸根,甚至引发战争、生灵涂炭,这是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因此,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以及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和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2.要兼爱天下
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国家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多种宗教并存,而且越是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和谐的国家,社会越稳定。比如,美国,可以说是个移民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人种共处,文化相互影响、习俗相互尊重,美国对公民教育强化国家意识,提倡自愿地域认同,要求每个公民以国家意识为先,倡导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号召公民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作贡献,美国由此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会封闭自守、孤陋寡闻,就不能放眼世界,兼爱天下;一种宗教,如果开明豁达,就能广纳优良,博采众长,同时也会使本宗教在交流中丰富发展,在交往中增添光彩。
3.要增强地域认同感
在新疆这块热土上,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信奉伊斯兰教也好,信奉佛教、基督教也好,只要生活、工作在这里,就是“新疆人”,“新疆人”应该是我们的共同称谓,“新疆精神”是我们团结、凝聚的纽带,是我们为之追求、奋斗的精神支柱。我们应该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新疆,让新疆更加繁荣;我们应该用智慧和才华发展新疆,让新疆更加美好;我们应该凝神聚力守护新疆,让新疆更加和谐。总之,通过增强“新疆”这个地域认同感,把我们“新疆人”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激发热情,鼓舞斗志,重塑新疆形象,共创新疆辉煌。
4.要分清是非
不管是个人还是民族,不管信奉哪种宗教,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必须要有是非界限,必须要有原则,把住底线,否则就会失去个人尊严,造成民族内部无序,甚至混乱。在认识判断问题,处理解决矛盾时,绝不能以感情代替公正,以感情左右正义。错的就是错的,要勇于直面,敢于承认;对的就是对的,要善于借鉴,乐于学习。比如,当前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存在着“学习无用论”思想,妇女蒙面纱,男青年留大胡须,不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文明要求不相适应的社会现象时有发生;而汉族群众中存在着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积极性不高,不安心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等不良精神状态,这都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我们一定要客观面对,一定要敢于承认,千万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把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和不佳精神状态用民族感情包裹起来,自己骗自己,那样最终会使自己所在的民族走向狭隘、愚昧,甚至会给我们共同生活的这片热土带来苍凉、悲哀。
5.要包容、团结
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大家庭因为有温暖,所以有和谐;因为有认同,所以才团结。各民族除了语言不同、相貌有别、习俗有异之外,其实都是血肉之躯,通过交流交往,感情应是相通的,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都想让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社会稳定形势好一些,也都想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汉族同志,要学习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奉献给新疆;少数民族朋友,应该敞开宽广的胸怀欢迎各民族来新疆开发建设,学习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先进技艺和文化。各民族要互相交流交往,取长补短,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率,在团结和睦的基础上共同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只要我们真诚相处、真心交往,就一定能够心心相印;只要我们团结、包容、兼爱天下,就一定能够众志成城!
注释:
①果洪升:《民族感情、情绪与民族主义》,《满族研究》1993年12月31日。
〔责任编辑:李爱民〕
*[作者简介]闫国灿,中共和田地委书记。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3-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