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
(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互联网+政务”助推泰州区域治理现代化
陈凡
(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这预示着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结合发展是近年来发展的热点,也是各个行业自身完成转型升级的途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成果频频见报,用实践的效果证明了“互联网+”强大的新生力量。泰州近来将“互联网+”应用于社会治理,在治理的方法和成果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要实现其社会效应最大化,应该更加注重其纵深推进。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泰州;治理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国家治理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也是继“四个现代化”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最先一公里”的顶层设计,它的实现需要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应用创新的手段打通治理现代化惠及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将互联网应用于社会管理是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创新工作方式的途径,“互联网+政务”成为地方政府实现治理方式现代化的选择。2015年4月13日泰州市政府公布网上政务服务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项举措是泰州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重要实践,是泰州从局部政务互联网化走向政务全面互联网化的开端,是现代泰州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治理方式公开化、民主化、法制化和协商化的成果。
1泰州实现“互联网+政务”的意义
泰州一直将创新发展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的互联网与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结合发展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而泰州市安监局通过“互联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创新工作方式、泰州市检察院通过“互联网+”实现便民服务、泰州教育局深入推进“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等新闻报道充分展示了泰州市各项政务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红利实现地方治理方式创新转型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1以电子化办公为途径,推进政府办事便民性
泰州市为了实现以简政放权为目的的“一站式”服务,建设了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的虚实结合的“一体化”政府,该政府服务体系拥有便民服务、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多项功能,精简了为民办事的流程,正真改变了过去政府办事“干部吃拿要”、“群众跑断腿”的尴尬局面。泰州市的“一体化”政府实行的是市、区二级联建的体系,将市、区电子政务资源进行了高效整合,实现了政务平台的共享。
权利的隐蔽带来的是贪污腐败的盛行,腐败是裙带关系以及利益滋生的沃土,也会造成寻租普遍存在的社会乱象。泰州的一站式服务在实行审批程序精简的同时也实现了行政审批的全程公开,这是市政府面对当前政治生态环境的一大有力举措,一方面,给群众和企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真正实现了给市场放权,为人民用权,提高了政府审批的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效能监察的创新,实现高效的职能监督,正真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必须为。
1.2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现决策制定利民性
群众路线,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学习、贯彻和执行的基本路线,其根本目的是让国家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过去地方政府的决策制定中不乏有部分领导采用“拍脑袋”的方法,导致政策实施的成果并不能达到惠及民生的效果,从而造成劳民伤财的不堪局面。
泰州市实现的“互联网+政务”是建立在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通过科学化方式制定出的决策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促进社会效用的最大化。以市民最简单的出行为例,政府通过对不同路段、各个时段的人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经过系统计算后加以设计,从而规划出合理的公交线路、班次时间以及站点安排,科学化的布局既使得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又保障了群众的正常出行。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应用于公共医疗、社区服务、行政侦查等众多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府服务。
1.3以新媒体为媒介,促进公共治理参与全民性
微博问政是当下最流行的官民互动方式,其结果却令政府官员喜忧参半。群众通过微博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社会中隐藏较深的不法行为,使得政府官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广大群众也对政府官员的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时监督,“表哥”、“房姐”等一系列落马官员都起源于网友通过微博发起的广泛讨论,这种现象使得自律不够的官员在公众面前不得不人人自危。
泰州市不仅利用微博与广大民众实行互动,更是通过数字电视、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手段对政务进行公开,政府在接受群众广泛监督的同时,也让群众参与到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社会治理中。相比于过去的社会管理模式,人民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被动式的管制,而是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互动平台实现参与的权利,使得社会公共治理结果能够更多的增进人民福祉。
2“互联网+政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泰州实行政府政务正式牵手“互联网+”的半年里,无论是社会治理效果还是群众口碑都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成绩,但是从社会治理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有待改进,这需要泰州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2.1城乡推进程度差异大,参与机会不均等
泰州作为苏中崛起的城市,城镇化水平还不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群众知识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互联网+政务”的政策实施。但是农村居民作为全市人口占比较大的群体,相比于城镇人口他们的社会福利处于弱势,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更深层次的努力,让他们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
除了政府方面的原因,农村居民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农村留守居民相对比较保守,文化程度较低,老一辈的农民思想中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些都让他们习惯了被安排的管理模式,对于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不存奢望;而农村思想相对开放的年轻人,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务工,对家乡的社会治理根本无暇关注,这些因素更大程度的拉大了城乡参与率的差距。
2.2公民法制知识掌握差,参与秩序不完善
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政府依法行政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要达到积极效果还需要自下而上的反馈。目前以泰州为例的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反馈意见呈现出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公民的发言常常以自我意志为转移,完全忽略了言行要符合法律的标准,或者公民自身本就不具备法律常识。
不良的参与秩序一方面会浪费政府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删选,这不仅会形成对政府工作效率的极度消耗,也会使得最终删选得出的意见结果带有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不理性的发言也会造成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结果的偏颇,形成社会间的不良影响,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极度破坏。
2.3社会参与治理意识弱,参与决策不科学
泰州“互联网+政务”的实施意见出台已经半年有余,但能够真正有效参与其中的市民并不多,这与公民强烈的公共政策讨论参与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来源于政府在推出“互联网+政务”工作方式时存在的两方面忽视。第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于网上可以参政议政的形式一无所知,参与其中更是无从谈起。第二,新政策出台之初,群众往往会抱有观望的态度,对新政策实行力度以及效果的怀疑也是阻碍民众参与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没有参与其中的公民,部分和稀泥群众的存在也不可忽视。很多群众对自己所拥有权利的重要性认知不够,他们没有理解政府推出“互联网+政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甚至有群众认为这种参与和过去的选举一样,自己的发言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因此他们总是奋力的追随主流群体,力促整个群体发出的那个声音铿锵有力。
3优化创新治理的措施建议
3.1城乡统筹,实现参与机会均等化
随着泰州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也正逐步缩小,但具体结果的体现更多的局限在经济生活方面,文化生活以及公共设施的差距仍然很大。目前大部分农村都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通过互联网实现村民自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泰州市政府应该加强推进农村基层网络覆盖建设的进程,让“互联网+政务”的政策红利的享受不再仅仅局限于城镇居民,真正实现治理现代化新政策的全面推广。
农村居民参与互联网政务非常态化的现象除了受软件不完善的制约之外,没有配套的硬件设施以及不懂电脑操作也是村民无法享有相应权利的障碍。在此情况下,泰州市政府不仅要督促基层干部完善村级行政网站,必要时须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并且村级网站应与市政府网站实现联动治理。此外,为解决村民缺少硬件设施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的问题,村财政可以通过公共财政购置电脑等硬件设施作为村集体财产,同时,村干部可以代理操作实现村民的意见表达。
3.2多元推进,实现参与途径多样化
网页的完善是泰州实现“互联网+政务”最基本的保障,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参与方式便捷化也是推进“互联网+政务”发展的动力。手机App、微信、微博等都是现今炙手可热的网络交流平台,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社会现象以及政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开发利用好这些平台,有利于泰州人民多途径参与社会治理。
在实现了多元参与方式的推进之后,用户体验也同样需要技术的不断提升来满足,这就需要引进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网络媒介的政务应用不仅需要发挥政府窗口的作用,让群众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更要让群众在监督的基础上提出意见,这才是真正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表现。而人民群众意见的有效发表,需要政府媒介的设计与商业媒介保持同步,把用户体验作为技术开发的重点内容,让参与体验成为吸引群众参与的亮点之一。
3.3纵深推广,实现治理队伍专业化
泰州推出“互联网+政务”是为了实现社会生活安然有序,人民生活环境安全、生活质量提升的目标。每个泰州人“中国梦”的实现依靠的不仅仅是工作思路的创新,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方法创新及时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方法、工具与思路的同步创新,才能将政府美好的治理蓝图真正落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老百姓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政府的努力,官民关系也会因此更加融洽。
深入推广离不开政府和人民的携手努力,一方面,需要建立官方的互联网政务处理干部队伍,让他们在培训与实践中形成专业的治理能力,成为政府工作团队中坚不可摧的力量。另一方面,群众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问题解决中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将法律知识成为内化于心的参与能量。
3.4强化宣传,实现社会参与常态化
政策的推广需要广泛的宣传,国家政策的出台往往可以通过新闻联播广而周知,而泰州作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又缺乏农村群众广泛关注的本地媒体,在此情况下,更多的宣传工作依赖于基层干部的努力。让群众从不知道到了解,从不关注到常关注的宣传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想法的一时创新,更多的是长久的坚持。
泰州市在前期已经通过网络、报纸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宣传,效果略有显现,后期想要在互联网问政方面取得突破,宣传方法的改进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关键的是泰州市在实现“互联网+政务”以后取得的社会效果反馈。群众办事确实方便了、意见真实被采纳了、社会治安切实加强了等一系列好的评价如果能成为群众最常见的反馈,那么老百姓的参与热情自然会持续高涨,最终全民共治现象也会成为泰州全市的社会治理“新常态”。
参考文献:
[1]侯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徽省亳州市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政务服务新途径[J].行政管理改革,2015-7.
[2]轩传树.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质、条件与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3).
[3]薄贵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4(5).
[4]田龙飞.网络时代的治理现代化:技术、管制与民主[J].苏州大学学报,2015-1.
[5]董立仁.以“互联网+”思维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行政与法,2015(06).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