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编电影《相助》的多重主题解读

2016-02-25 02:17丁铭
电影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解读主题女性主义

丁铭

[摘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不仅是将文学文本改编成为电影剧本,实现叙事语言的转化与对接,同时还要在文学语境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影像结构,利用导演的审美标准对改编剧本进行立体的影像加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常常对于故事内容有所取舍,对主题思想也会有所侧重甚至改变。电影《相助》将原著的叙事视野扩大,在影像的建构之下实现了多重主题的表达,并通过温暖的镜头画面直接传递出了原著字里行间蕴含的脉脉温情。

[关键词]女性主义;《相助》;主题;解读

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对于原著的继承和延拓是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如何在符合原著故事时代背景的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符合原著文本内涵的电影影像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难题。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可以只是将故事内容和叙事框架进行“拿来主义”的改造,可以进行完全尊重原著的完整改编,也可以以原著文本为基点进一步进行审美和主题的延拓。而由原著故事经过现代文化思想的处理加工形成的多重主题内涵的表达,是一种更加顺应时代潮流趋势和文化发展脉络的改编方式,这使观众沉浸在故事所在时代背景的审美语境之下,形成了属于当前时代文化内涵的“同理心”,从而也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审美体验。

电影《相助》(The Help)改编自凯瑟琳·斯多克特出版于2009年的同名畅销小说,这部电影也是导演塔特·泰勒的处女作,由艾玛·斯通、维奥拉·戴维斯和奥克塔维亚·斯宾瑟联合主演。凯瑟琳·斯多克特在小说《相助》当中利用自己关于小时候家中女佣德米特的记忆,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思想观点经过艺术的加工,描绘了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黑人与白人和谐生活、互相帮助的故事。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相助》在承袭原著故事内容和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导演塔特·泰勒的电影创作思想,在电影语言的丰富、立体的表达张力之下,发散出多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使小说原著在电影影像的勾勒之下变得立体多姿且发人深省。

一、黑人女性主义主题

黑人女性主义是电影《相助》当中竭力表达的主题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密西西比,黑人女性在黑人奴隶制根植的社会当中备受欺辱与歧视,社会环境与周围的白人时时刻刻在提醒着黑人女性自己“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在电影当中的黑人女性甚至都不能跟白人共用厕所。但是,影片《相助》并没有将叙事视野集中在对于黑人女性遭受的不公正的社会待遇上,而是以白人女性斯基特·费兰与其他两名黑人女性的互助互爱,表现了黑人女性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当中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表现了黑人女性对于自身独立性的追求。

因此,影片《相助》将主题思想置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文化语境之中,对于黑人女性主义的探讨在黑人奴隶制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更具戏剧张力。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中,对于黑人女性主义的表达比当时一般意义上白人女性诉求的女性主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追求黑人女性主义可谓“天方夜谭”。

由此,我们需要对于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进行回溯。人权一词,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包括对于女性人权的肯定,只是对男性权利的肯定和保护。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腾飞的过程当中,女性逐渐走出家庭,不再拘泥于家庭主妇的角色,女性在接受了先进的教育以后,逐渐对于自身的主体意识有所觉醒。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女性也在社会当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谋生,经济的独立使女性初步具备完善自己刚刚萌芽的自身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基础,具备一定经济独立性的女性逐渐在社会当中产生了能够与男性分庭抗礼的能力。因此,伴随着欧美经济的发展,女权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但是女性主义兴起之初,黑人女性并不在其关注视野当中,对于女性权利的诉求和呐喊首先在资产阶级的白人女性当中发声,而当时的女性主义也是属于白人女性的特权,黑人女性仍然受困于黑人奴隶制度的水深火热抑或是黑人男性主义的压制之下。即便是资产阶级白人女性在街头抗议示威要求两性平等、呼吁人权的时候,黑人女性仍然受制于作为奴隶主的白人男性或是黑人男性,可以说黑人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处于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构成的双重歧视之下,真正地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黑人女性主义在奴隶制横行的社会中虽然具备思想萌芽的动因,但是仍然不具备发声和发展的绝对助力。因此,电影《相助》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表达更显犀利而独到,也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倾向。

电影《相助》的叙事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黑人奴隶制最为根深蒂固的地区,当地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深入骨髓,而黑人男性则在奴隶制的压制下承担着严苛的体力劳动,黑人女性则成为白人家庭的女佣,为白人服务。因此,影片当中白人女性斯基特·费兰与黑人女性爱比琳·克拉克、米妮·杰克逊之间的彼此关爱的友谊不得不说是一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语境当中并不具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当时的白人对于黑人女性佣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默许状态,并不具有任何企图帮助黑人女性突破黑人奴隶制和男权主义的动因。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如果说存在对于女性主义的推动和诉求,也是资产阶级白人女性对于自身权利的争取,因为尚未完全取得女权运动胜利的白人女性在为自己抗争未果的情况下并不会对黑人女性施以援手。因此,电影《相助》对于黑人女性主义的表达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结合当时的时代语境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电影所表达的黑人女性主义是符合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的。进入21世纪以后,女性的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在社会当中依然存在性别歧视和对于女性的不公正现象,但是女性在社会结构当中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掌握绝对权力的席位,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胜利。种族歧视在当代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人们开始能够用一种相对博爱和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人性和人权。黑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让电影中表现的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之间的友谊变得可感可知、真实可信,跨越时代背景的解读让这种黑人女性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更加感人至深。

二、爱、信任与帮助:人文关怀的主题视野

在电影《相助》当中,艾玛·斯通饰演的斯基特·费兰作为一名白人女性,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绝对是特立独行的,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尤其是相对保守的密西西比,对于一名完美的女性的标准仍然是传统守旧的拥有一个完美的婚姻,并成为一名贤妻良母和家庭主妇。但是,在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斯基特·费兰看来,这样传统守旧的道德标准和思想对于女性的束缚无疑是她所不能接受的,她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理想中的成功的事业——成为一名作家。斯基特·费兰在当时启蒙教育的影响下,已经产生了绝对的独立意识和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诉求,可以说,斯基特·费兰在影片当中已经首先完成了自己对于女性主义的追求。也就是说,在费兰的眼中,男人和女人具有绝对平等的地位,而社会道德伦理标准和陈腐的思想是无法将一个自由人束缚住的。家境的富裕和思想的解放使费兰拥有了给予他人爱的能力,她渴望自己能够被社会和周围的人公平对待,由此也生发出平等对待周围所有人的博爱心理。

影片爱的主题首先是通过费兰这一特立独行的白人女性形象作为叙事主体表达出来的,费兰通过自己自由开放公平的思想,消除了白人与黑人之间被种族歧视主义打磨出的看似不可逾越的隔阂,将身为佣人的黑人女性看作跟自己一样的具有平等地位的女性,给予她们尊重、关心和理解,与黑人女性成为朋友。而影片透过费兰首先传达出的这种爱,更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中心思想,也是让这段故事成为可能的关键主导因素。

但是,这种爱的主题是通过一种路径的建立而实现完整的表达的。首先,费兰在自我主体意识的驱动下,完成了自己对于自我独立性的确立,也明确了自己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努力成为一名自己理想中的作家。费兰在实现对自我关爱的基础上,将博爱的目光投向了周围正在饱受精神与肉体折磨的黑人女性身上。在对黑人女性关爱的过程中,费兰寻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精神理念的共同途径,即通过写书来帮助这些黑人女性脱离生活的困境。其次,费兰对于周围黑人女性的关爱也得到了回应。爱比琳始终在斯基特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而米妮也在得知斯基特想要出书时热心地给予帮助。影片中着重展示的两名黑人女性都没有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的压迫下扭曲自己的性格,温柔善良的本性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她们依旧能够用温柔、冷静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保持着人性中最纯真的一面。所以,白人女性斯基特与黑人女性之间的关爱是互相的,并非单方面的,这也彰显出人性中的善良,女性与女性之间本能的理解与关爱,并不能给奴隶制或种族歧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和决裂。

斯基特帮助黑人女性的另一层动因,也是源自她对人性中善良的坚持和信任,她始终相信人性中的美好一面,面对周围黑人女性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企图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出改变。斯基特生命中最重要的黑人就是自己的奶妈康斯坦丁,然而对于奶妈的不告而别她始终耿耿于怀,直到有一天得知是母亲辞退了年迈的女佣康斯坦丁。在斯基特的记忆里,奶妈康斯坦丁是给予她生活力量和前进动力的精神导师,在她最失落的时候,是康斯坦丁陪着她走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在斯基特的认知里,对于黑人也是需要给予尊重的,因为她们真诚地对待他人,也需要别人将他们看作平等的人来对待。

在电影当中,斯基特发表与黑人相关的内容是违反当地法律的,任何企图拉近黑人与白人之间的距离、让白人给予黑人更多尊重和理解的行为都是违背当地法律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激进的种族歧视分子以暴行对待。爱比琳同意接受斯基特的采访,就是对于斯基特的信任,如果斯基特是一个种族歧视分子,企图利用这样的方式让爱比琳触犯法律,那么爱比琳面对的将是可怕而沉痛的代价。正是源自这种信任,爱比琳与斯基特开始了这种依靠理解与信任建立的联系,爱比琳陈述自己当白人女佣的经历,表达自己对于每个重要时刻的想法和感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做女佣的经历和感受倾诉给斯基特。也正是由于这种信任,米妮也加入了她们的采访活动当中,面对被诬陷、差点找不到工作的窘境,面对不得不让自己的女儿辍学开始做女佣还债的心痛局面,米妮也挺身而出,帮助斯基特完成采访,完成小说。并且,米妮最重还联合了当地其他的女佣来接受采访,加快了斯基特小说完成的进度。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在当时的密西西比显得如此珍贵,这种信任让斯基特与这些黑人女性都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斯基特当初想要写关于黑人女佣工作与生活内容的小说的初衷就是帮助这些饱受歧视与不公的黑人女性,企图通过自己微弱的努力向前一小步,哪怕这一步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但也算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而想要完成小说就需要这些黑人女佣的帮助,如果没有人愿意接受她的采访,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素材,斯基特如果从不曾走进黑人女佣的真实世界,也就不可能完书。正是跨越肤色“界限”的女性之间通过彼此帮助而共同走出了精神与现实的困境。

三、结语

在电影《相助》的女性主义书写当中,女性人格和经济的独立以及自我主体意识的萌芽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在这里的“他人”往往是身边的女性,因此影片企图尝试表达一种关于女性主义实现的途径——只要女性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生活中的难题,一切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实现女性主义的胜利亦是如此。同时,影片将黑人女性主义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一种更加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探讨了实现黑人女性主义的可能,一味地沉默不能将深陷困境的黑人女性解脱出来,唯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智慧的抗争才能将彼此救赎。通过电影的改编,这段结合了小说作者自身经历的故事内容散发出了暖人心脾的温度,在多重主题的表达之下,电影《相助》呈现出更加宽泛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研究”(项目编号:GH15055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继德,主编.美国文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 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0(04).

[3] 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 罗婷.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1).

猜你喜欢
解读主题女性主义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