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
关键词 :恐惧 地理景观 乡村 城镇
透过恐惧,我们能看到更多世界的真相,我猜这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吧。看这本书很多遍了,也引发了我很多共鸣,有些恐惧也是我正在经历这的,可是这该怎么写呢?
从小时候谈起吧,小孩子大概都很怕鬼吧,好像每一个小孩子,只要听到鬼来了,都会失声尖叫。老师曾经说过中国人是信奉死人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无神论教育我们,那都是怪力乱神。而鬼究竟是什么,这本书的答案是,鬼是死去的人,但在某种感觉上仍然活着。人类之所以怕鬼,其根源是人类对未知的恐惧,鬼是人们对超自然层面的投射,当人们不能感知,或者说当它异于常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恐惧。这是人类的共同感知,世界各地的人对于鬼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情感——恐惧。
面对这些来自于超自然的恐惧,人们会躲藏到哪里去呢?家就成了避风港,可家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除了家,乡村也给人一种静谧的色彩,可是真的是这样么?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乡村的看法,引发了我的思考。
乡村不是我熟悉的场所,我对其的感知也只是停留在书中、画里。从我接受的信息来看,那无疑是宁静、安稳的字眼。当我想起乡村的时候,浮现在我眼前的通常是这样的画面:“炊烟袅袅的午后,出外务农的男人扛着工具从田里回来,庭院的大黄狗看到男主人不停的摇尾巴,这时家里的妻子就把大锅打开,一阵清香的米饭扑鼻而来……”亦或者是这样“大面积黄灿灿的麦田是一个个方块,在夕阳的映衬下,整幅画面变成温暖的金色,像是周杰伦《稻香》MV的画面。几个同学背着书包有说有笑的走在放学的路上,他们并不急于回家,看到路边稻田里有三两农妇在收割,一声招呼便蜂拥而至地去帮忙……”这就是我头脑中典型的乡村画面。从没想过这样的宁静会突然被打破,也许外出务农的男人在回家之前,自己的家会被强盗洗劫,学生在路上会遭遇暴力事件。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作者却赤裸裸的将真相展示在我们面前。还一言中的的指出在我们觉得残忍的杀戮面前乡村人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一贯认为饲养的牲畜就是人类的食物,不会因为这头待宰杀的牲畜陪伴着他度过孤独的童年而放弃屠杀。同样,书中描写了各种乡村的暴力诱发的恐惧,让人看了就像是有刺扎在嗓子里的不舒服、不痛快,当我还在幻想着乡村的美好和谐人情味的时候,一个泼妇坐在地上,边用粗俗的言语大声叫喊着,边拍打着地面,旁边的女人们早就扭在一起打作一团的画面突然闯入你的脑海,让人好不愉快。也许是常年务农生活的艰辛残酷,加上必须宰杀家畜,让这些农民对待痛苦变得有些麻木了吧。
乡村居民是最能体会大自然变化的了,既能感受他的柔情,又能体会其狂野。在我的印象中,乡村多是野花遍布的浪漫,或者是纷繁落叶的诗意。很少会想到冬天会是什么样的。在我的想象中那应该是农闲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看着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一边聊着家常,也许父母会给孩子们讲讲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孩子们会说说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但这仅仅发生在粮食充足的富饶地区,在书中提到的阿巴拉契亚孤立的小群体则有着完全不相同的境遇。冬天对他们是被围困的状态,是一年中最糟糕的时候,气候恶劣食物短缺,促使得他们必须要躺在家里,因为食物仅仅只能维持躺着不动的温度。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连生存这种最基本的需要都不能满足的时候,别的更高级的需要,比如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就更谈不上了。这个阶段的人更多的是动物的本能,活下去。弗洛伊德把这种本能叫做生的本能,恐惧死亡就是一种本能,所以人会竭尽所能使得自己活下去,这个时候的法律道德是不奏效的,就像冯小刚导演的《1942》里的场景,人吃人也是有的。
乡村是这样,那么城市会不会要好一些呢?并不是,城市展现了人类最大的雄心,也是贪欲的里程碑。关于火的恐惧充斥在世界各地,现在随着消防设施的完善,对于火的恐惧逐渐减小。但对于没有任何预报的地震,我仍然心有余悸。城市中的高楼林立,使人很难在毫不知情的短短数秒有很到位的逃生方式,仿佛等待救援已经变成地震训练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个时候在大自然的面前人一下变得很渺小。曾经去到过汶川,看到那所倒塌的教学楼,现在还埋着不知道多少学生和老师,教学楼的钟一直指着14点28分。我想人类多数的建筑很难抵御这样的天灾吧。从那一刻,对地震的恐惧深深的扣在我心底。
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大多数时候是因为痛苦的经验,自己的或者别人的。如果明天就身无分文还失业的话,今天大概是没有心情把酒言欢的吧。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生活代价太高,每天不得不勤劳的工作。城市中的富人恐惧不再有钱,或者不再更有钱,恐惧穷人会带来麻烦;中产阶级恐惧生活不体面;穷人恐惧各种生存成本。在城市的布局中也体现的到,各阶层分别集中在不同的区域,以此减少不同阶层用地的麻烦。但现代城市规划认为这样更容易激发不同群体的矛盾,于是出现了新的规划,在高档住宅小区周围出现些许低级住宅。但是城市中那些漂亮的地标建筑却从来不会像穷人开启。《蜗居》中海藻问她姐姐为什么不回家,而要来上海。她姐姐说因为上海有明珠塔有歌剧院,有伊势丹。可是当他们在上海耗尽自己的青春的时候才发现,明珠塔、歌剧院一次都没去过,那些是都给有钱人的,而这些在外地打工的普通大学生,最后也只是为了茶米油盐耗尽所有青春和全部的理想。为了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在那落户变成当地人,他们失去了一个活泼的妹妹。为什么中国房价一直那么高,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一直拼命要买房?因为恐惧,怕漂泊无依,怕流落街头。仿佛没有房子就没有了根。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一砖片瓦带来的极大的安全感,很难被其他物质代替。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没钱惹的祸。看似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好像随着经济的发展都会得到缓解,可究竟是这样么?当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恐惧:比如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利用、人地协调等等。人类的社会从形成起就一直充斥着恐惧……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自己身边的恐惧感,尝试去寻找原因。认识恐惧并不是为了战胜它,而是为了看到更多世界的真相,更好的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① 《无边的恐惧》,段义孚,2011年1月,第五章对自然的恐惧
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