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的探究

2016-02-25 06:00孙丹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土地改革革命战争土地革命

孙丹

摘要 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共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及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农民阶级是可靠的革命同盟者,是工农联盟的有生力量;农村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可靠依托,是根据地坚实的据点;农业是支援人民生活及补给战争的经济基础来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战争时期制定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不同制度与政策,对巩固革命的胜利成果与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农民;农业;农村;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土地革命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样也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耕作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社稷的重中之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民主主义时期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过渡时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对于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不断调整与探究的征程与脚步就从未停止过。

一、 对鸦片战争后,中国三农问题的简略分析

中国曾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封建制国家,封建地主占有基本的生活资料—土地,以地租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在整个封建制的社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占了统治的地位。直到1840年,英国作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其为了改变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掩盖其经济危机的现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并丧失了政治的独立性。又由于外国经济的侵略,使中国本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对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作为当时社会人数最多的基层力量,不仅承受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同时也间接地承受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对于三农问题的初步摸索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俄国的十月革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救国图存的必然结果。我们的党在第二年的中共二大上指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要深入到广人民群众里面去。” 于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从事来源于农民的工人的运动的同时,也发动了农民的工作,重视了三农的的重要性。 1921年9月,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1922年6月,彭湃来到家乡广东海陆丰县的赤山约,成立了农会。次年元旦,召开海丰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全县范围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此后,为反对国内军阀混战的局面及对人民压迫的恶劣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两党于1926年在工人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下,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胜利地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空前的解放。1927年3月,共产党人毛泽东同志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作为全国农民运动核心的湖南农民运动中,农民组织起来以成立农会,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在政治上打击地主,通过清算、罚款、捐款、小质问、大示威、戴高帽子游乡、关进县监狱、驱逐的手段将地主权力打下去。同时通过不准加租加押,宣传减租减息,不准退佃等办法从经济上打压地主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普及政治宣传,倡导文化运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清匪、废苛捐开展合作社运动及为农村修道路,修塘坝以促进农民阶级的解放,农村经济的发展。”同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叛变了革命,他与汪精卫于第二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这就标志着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最终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提到,当时的中国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阶级必须牢牢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农民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广大的农民群众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建立起巩固及广泛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迎来胜利的曙光。

三、 十年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以三农为依托,进行了农村土地革命、农村根据地建设及武装斗争

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的党逐步地总结经验,将工作重点逐渐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在那里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了工农政权的斗争。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依国际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这体现了中共重视以农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要生产与革命力量,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主体进行革命的重要措施。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无产阶级(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此土地法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的内容,这是农民通过参与革命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由于我党当时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具体实情,因而是错误的。1929年4月,毛泽东在赣南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即《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个土地法的及时修正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了土地以革命的经验,明确规定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拥有,农民对土地有着自由的买卖权,他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了缴纳给政府一定的土地税外,均归农民自由买卖。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的个人所得利益,注重农民的自由与农村经济的合理发展,同时共产党人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在土地政策上对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以及地主阶级给予了不同的对待措施;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减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悠远历史上制定了可以付诸实际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当中国共产党将战略重点转向农村时,在广大农村土地上建立了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闵浙赣、湘鄂赣等重要根据地,这些农村根据地成为了以农民为主的红军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1934年1月23日,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了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中共在农村以发展农业经济来滋养战争的需要,并立足于农村,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斗争,解决农民最实际的问题,以增加农民和革命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对于三农的探索,虽然曾出现过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及“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错误,但是对于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于研究还是呈现进步趋势的。endprint

四、抗日救国,危难图存,中国共产党对于三农问题的新视角。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宣布了中华民族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为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彻底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积极地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并在1937年2月,中共中央在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曾提到:“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就初步地改变了农村土地问题的措施与政策。”2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了,欲想求得三农的彻底发展,必须最先求得民族的真正独立与人民的自由、民主与解放。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下,组织以农民为主的强大武装力量在广大的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主动、灵活、有计划地进行游击战争,阵地战争,最后努力发展为速战速决的运动战以达到歼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农民作为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进步力量,积极配合抗日战争,使党与军队的队伍得以迅速壮大。为了克服抗日战争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根据地内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此政策的目的一方面减租减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一方面交租交息是为了照顾富农及地主的利益,最终目的是拉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大家积极抗日,以三农为重要基础,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求得全民族的真正自由与解放,中国共产党对于三农问题的彻底性的政策与措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向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此时国际战争逐步转入国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为实现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发动了以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及解放区的全国性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以及全国人民的自由、民主、独立做着最后的努力。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发展的同时,中共领导农民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毛泽东曾指出:“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最基本的条件。”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了全国的土地会议,这个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内容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这样,土地法大纲就不但肯定了1946年《五四指示》所提出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五四指示》中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此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加入解放战争的革命洪流之中。尽管在土改运动广泛开展与实施之后,曾经侵犯了部分中农及民族工商业的利益,但中共中央一经发现这些问题,毛泽东总结了关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完整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并立即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加以纠正,农村的土地改革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经过这次土地改革运动后,将近一亿的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得到了彻底的翻身,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工农联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同时,农民给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力与人力的资源,使中国共产党与农民建立了丰厚的感情基础,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成立之日起,认真地关注三农问题的发展与解决,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关于民生问题的观点,并使之在农民群众中得以彻底地实施与开展,中国共产党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观点,领导农民阶级逐步探索关于三农问题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史上三农的发展与改革做出了永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国近代史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改革革命战争土地革命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几位好领导
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对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的影响
对《五四指示》不彻底性及创新性研究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初中 “土地改革” 教学中的史料选取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